APP下载

日本垃圾处理的绿色之道

2014-11-04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4期
关键词:核苷酸垃圾处理垃圾

□ 寅 佳

日本垃圾处理的绿色之道

□ 寅 佳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201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就达1.73亿吨,不仅垃圾数量惊人,处理还停留在卫生填埋等低级阶段。而我们的邻国日本,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及垃圾综合处理利用,垃圾总量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下降了近一半,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下日本的垃圾处理经验。

标有不同分类的垃圾箱

严格的垃圾回收

在日本,一年的生活垃圾多达1亿吨,工业废弃物达到2亿吨。日本是个能源匮乏的国家,为了便于这些垃圾处理,使回收的垃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日本各地制定了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则。

在日本,餐厨垃圾每天最早投放,其余的垃圾也规定了每周固定的投放时间,垃圾收集日早晨8:30之前,垃圾就要被扔在规定场所。此外,扔垃圾要使用市场上统一出售的垃圾袋分类,对于装不进袋的大件物品,要捆扎好后再扔。扔带有液体的垃圾时,要将液体空干。喷雾等具有爆炸性的危险物品,要将内部液体或气体完全排放干净。剃须刀片、碎玻璃等危险物品,要用报纸包好后,写上“危险”二字,装入塑料袋中后才能扔。在日本横滨市,为了让市民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市政府专门印制了厚达27页的小册子,其中包括的条款多达518项,精细分类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口红属于可燃物,用完后的口红管属于小金属物;袜子、领带也要进行精细分类。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物,如果是两只且“没被穿破,左右脚也搭配”,则“升级”为旧衣服。领带被归到旧衣料的类别,但只有在“洗过、晾干”的情况下是这样。

垃圾中转运输站等机构每年年初都会给责任区内的每一个家庭发放垃圾挂历,每天收运什么垃圾,在挂历上都有文字图案标明。日本每个住宅小区有几个固定的垃圾站,垃圾站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屋子,有插销但没有锁,非常干净,几乎连苍蝇都没有。大家都自觉地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回收站,扔大件垃圾要提前去买垃圾票,所以在日本收废品的,不但不付钱,还要收钱。

有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对于日本垃圾分类投送的记忆深刻。他一到日本,去当地政府办理临时居住证,同时领到的就是垃圾分类的招贴表格,什么垃圾要放哪儿,怎么放,都得回去仔细看。刚开始还不以为然,依旧像在国内一样把垃圾混装在袋子里,可是没想到,扔出去的垃圾被扔了回来,而且垃圾袋上贴着有关部门的提示,上面写着“你违反了当地垃圾管理的规定,请配合”等字样。这样几次之后,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每人都准备好四五个垃圾桶分类扔垃圾了。

绿色的垃圾处理

日本人把垃圾分成资源、可燃、不燃、粗大、有害这几大类,每一类的“终点”都有着明晰的路径——可燃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烧厂,烧完的残渣被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不燃垃圾经中转站,被送往不燃垃圾处理厂,经拆解利用制成再生品,剩余物送往填埋场;粗大垃圾先经专门的破碎处理,可利用成分进行回收,可燃部分送往焚烧厂,剩余部分送往填埋场;资源类则送往再生设施,进行加工利用,生产出再生品;危险类的有害垃圾被送往危险类专门处理的机构。

谈到垃圾焚烧,人们大都会联想到“脏”、“臭”和“有毒有害”等字眼。然而日本的垃圾焚烧厂不仅整洁漂亮,厂区内绿树成茵,没有一丝臭味,就连操作间里也一尘不染。更令人诧异的是,由于垃圾焚烧厂窗明几净,环境优雅,进入参观时有一条规定,在门口必须换上干净拖鞋,以免破坏环境卫生。

在日本,无论是居民区的垃圾转运站,还是各式各样的垃圾焚烧厂,都采取了很多人性化措施来减少噪音和臭味。如,垃圾贮存设施是密封式的,可对垃圾进行压缩;垃圾转运设备的运行都在地下进行,有专门的换气和除臭装置;垃圾焚烧厂采取的是流水线作业,从垃圾进厂到焚烧处理成可以填埋的残渣,全部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没有一丝有毒气体和飞灰逸散出来。

日本还有专门生产垃圾燃料棒(学名RDF)的工厂。每天垃圾被运至工厂后,便进入全密闭处理流程。垃圾被弄碎、干燥,再通过分选剔除不可燃物,最后变成了RDF,即一支直径3厘米左右、长约5至7厘米的燃料棒。这样的燃料棒可以成为特别设计的发电厂燃料。

日本垃圾分类说明

RDF生产技术起源于英国,目前应用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运营能力最大的处理厂每天可生产400吨RDF燃料棒。垃圾燃料棒含水率低、热值高,可与燃煤媲美,是符合低碳运行要求的优质新能源。更棒的是,燃料棒经过1500摄氏度以上高温燃烧处理后,最后的填埋物质只有燃烧物的5%%,即日处理314吨RDF(相当于600吨左右原生垃圾),送到填埋场的终产物只有15吨,且整个运行过程无臭味无污染,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等不良气体的生成,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

在国内,谁都不愿意住在垃圾站附近,可是日本人乐以垃圾场站为邻。新宿垃圾转运站周边全是高档住宅区,和学校一墙之隔。周围小垃圾楼的垃圾运到这里进行压缩转运,一天可以处理200吨垃圾。这个垃圾转运站具有综合功能,垃圾处理部分在地下一层,地面建筑用于办公,并设立环境教育中心;顶层建有网球场,向公众免费开放,作为对周边居民的补偿,周围居民可以来这里休闲锻炼,甚至可以借用会议室来待客、聚会。

横滨金泽垃圾焚烧厂厂区内有一座漂亮的游泳馆,游泳馆使用垃圾焚烧厂的余热,以低廉的票价向公众开放,周围居民可以在那里享受超值服务。

有保障的垃圾处理

为什么日本垃圾处理能如此行之有效?日本的垃圾运营模式,完完全全是政府主导型。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政府与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要么是政府单独投资——政府的力量一直贯穿于垃圾处理的过程中。

政府在垃圾处理中主要承担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构筑严密的垃圾回收组织体系,确保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手;二是制定具体的垃圾回收细分目录。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县政府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计划,基层地方政府则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承担辖区内一般废弃物的处置责任。

日本的垃圾处理设施大部分员工都是公务人员,享有公务员待遇,不仅不会被认为从事低等的工作,还十分受尊重。此外,垃圾处理人员公务员化,不仅有利于监管,而且也明确地告诉公众,所有的运营都是以政府的信用做担保,值得信赖。

此外,为了让垃圾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日本还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日本政府在促进循环型社会构建方面的立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2000年12月公布实施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在垃圾分类方面,该法从宏观层面对政府、事业者、地方团体、公民的责任义务做出了规定。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与《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前一部法律对废纸、纸制品,碎玻璃、玻璃容器等分类回收主体、回收处理方式及回收注意事项做了确切的说明。后一部法律于1970年制定,2000年修订时增加了垃圾产生最小化、垃圾分类及回收等条款。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等。

因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日本很少有人敢乱扔垃圾。日本《废弃物处理法》第25条14款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法律还要求公民如发现胡乱丢弃废弃物者立即举报。考虑到被判徒刑和重金罚款,再胆大的人也不敢随便乱扔了。

小贴士

日本的生活垃圾一般是按照可燃性垃圾、不可燃性垃圾、资源性垃圾、有害性垃圾、超大型垃圾、不能回收垃圾来分类的。

1、可燃性垃圾

厨房垃圾(残羹剩饭、果皮、茶叶末、鸡蛋壳)、纸盒、烟头、一次性筷子、牙签、皮革制品、落叶、草木树枝、卫生纸、纸尿布等。

2、不可燃性垃圾

塑料制品(洗发香波、洗涤剂容器、食品包装盒、玩具等)、聚乙烯制品、乙烯合成树脂制品、尼龙制品、泡沫苯乙烯、橡胶类(运动鞋、雨靴、凉鞋等)、合成皮革制品、陶瓷器皿、剃须刀片、电灯泡、镜子、水晶玻璃、伞、座椅、暖水瓶、喷雾罐、涂料罐等。

3、资源性垃圾

纸类(报纸、广告纸、包装纸、各类包装纸箱等)、衣物布匹类、金属空罐类(各种饮料罐、食品罐等)、玻璃类(牛奶瓶等各种玻璃容器、碎玻璃)、餐具类(饭锅、水壶、自行车、纲制家具等)、家用电器类(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立体声响、空调、炉子等(有些物品需征收回收费))。

4、有害性垃圾

有害性垃圾如:干电池、日光灯、体温表等。

5、超大型垃圾

家具类(木制桌子、木制椅子、橱柜、梳妆台、床、地毯等)、建筑材料类(门、窗等)。

6、不能收集的垃圾

摩托车、榻榻米、轮胎、废油等。

全球环境

印度拒绝做出减排承诺

据环球时报11月19日报道 “中美减排协议将印度置于聚光灯下”,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7日发文称,中美近日达成减排协议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会是下一个吗?但印度政府似乎给出了否定答案:印度官员认为,印度和中国差距巨大,各项经济指标均落后于中国,“中国已经达到了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阶段,但印度还未达到”。不过,也有印度学者认为,中美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超过印度,印度无需因中美减排协议感到压力。“印度的煤炭狂热将决定气候变化走向”,《纽约时报》11月18日称,在美国、中国、欧盟均已设定减排目标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煤炭开采狂热,并拒绝做出减排承诺,“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最大挑战,而非中国”。

根据中美元首11月12日在北京达成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目标。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空气污染每年致45万欧洲人早死 PM2.5成主因

据西班牙《ABC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欧洲环境署一项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欧洲每年有45万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有2.7万例发生在西班牙,其中43万人死于PM2.5,16万人死于臭氧。

被空气污染的城市

这项报告分析了2003-2012年的数据,发现PM2.5和臭氧历来都是对欧洲居民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同时近十年以来,苯并芘这种致癌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在逐渐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欧洲近98%的居民都处在这种不安全的环境污染之中,近95%的城市居民都处在高污染水平的危险环境中。

欧洲环境署不仅指出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也指出一些污染物,如臭氧,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产量。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洲国家中,农业受害最严重的两个国家。在西班牙,受影响的种植面积达12.2万平方公里,占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

维也纳耗资数亿环保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行

据环境新闻服务社11月20日报道 从今年12月开始,维也纳新落成的中央火车站将开始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旅客们。相对驾车前往的游客来说,这座环保火车站的设计初衷是更好地服务于搭乘公共交通、骑车和步行的旅客。新的中央火车站是在旧有维也纳火车南站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将维也纳和奥地利各大城市及捷克、法国、德国等国连接起来。

虽然有新建的道路将中央车站与维也纳的公路网相连,但汽车并不能直接进入这里,取而代之的是为骑车、步行以及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提供的地下通道和两座连接桥。

中央车站为可持续性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最大便利,例如车站提供有1150个自行车停车位,而汽车停车位只有630个。未来车站周围还会修建更多便于环保通行的设施,例如一座设有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的大桥就将在2015年竣工。站内还建有长达8公里的噪音防护墙。

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Heinz Fischer)为中央火车站建成揭幕。在车站首次运行的10月10日和11日两天里,有20多万维也纳市民涌入参观。(晓龙辑)

生态发现

科学家揭示环境如何诱发人类疾病

环境如何诱发人类疾病

据英国绿色能源网站ClickGreen报道,使用新的成像技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建造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机制能够将因环境影响而受损的分子插入DNA链中。而这些受损的分子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诱发一些人类疾病。

这项研究或许能够解释特定类型的DNA损伤如何导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研究人员使用可以拍摄细胞内生化反应快照的延时晶体学技术,发现DNA聚合酶——负责将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装配在一起的酶——能够将受到特定损伤的核苷酸嵌入DNA链中。

团队成员、高级研究员塞缪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解释说,这种损伤是由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细胞对一些环境因素作出反应后,比如紫外线照射、饮食以及油漆、塑料和其他消费产品中的化学成分等,会产生游离氧分子。他说,科学家猜测,DNA聚合酶会将那些携带了额外氧原子的核苷酸插入DNA链。

当氧化了的核苷酸被置入DNA链中,它便不能正常地与反向核苷酸配对,因而在DNA中留下了一个缺口。而新形成的有缺陷的DNA,可以阻止DNA修复机制对缺口的填补,并阻断DNA的进一步修复和复制,甚至引起DNA双链断裂。

“受损核苷酸的位置类似于火车轨道上缺失了一块枕木。”威尔逊说,“当火车头走到此处时,列车就会脱轨,所有车厢碰撞到一起”。

无数的“车厢连环相撞”和双链断裂对于细胞来说是致命的,这是疾病发展的起点。但对于试图摧毁癌细胞的研究者来说,这却是好事。

“癌细胞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往往会比正常细胞做出更多的氧化应激反应。”论文主要作者布雷特·弗赖登塔尔(Bret Freudenthal)说,“癌细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用一种酶来移除被氧化了的核苷酸,不然氧化核苷酸就会被DNA聚合酶插入基因组中。其他团队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够抑制这种酶,就可以在普通细胞受损之前,将癌细胞优先杀死。”

威尔逊和弗赖登塔尔强调,核苷酸池中氧化核苷酸的数量通常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如果它们逐渐增多并超过完好无损的核苷酸时,DNA聚合酶就会将其插入DNA链中。能够抑制细胞氧化的分子,即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氧化核苷酸的水平,或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

“耐热虾”有外星生活潜质 或可在木卫二存活

nasa称深海耐热虾有在木卫二存活潜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生活 在加勒比海深海处的爬行虾可能提供了外星生命线索。这种虾名为“Rimicaris hybisae”,生活在7500英尺(约合2286米)海底的热泉喷口区域,生存环境温度大约400摄氏度。给予科学家有关外星生命线索的是这些虾的食物来源,它们以喷口内细菌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为生。科学家认为,既然细菌能在如此极端环境中存活下来,那这种情况也能出现在其他星球,例如木星的冰冷卫星木卫二,这颗卫星拥有地下海洋。NASA科学家表示,“地球2/3的历史中,生命只以微生物形式存在。在木卫二上,最大概率的生命形式将是微生物”,“因为有细菌作为食物,像超级耐热虾这样的生物也有可能存活在木卫二上”。

猜你喜欢

核苷酸垃圾处理垃圾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垃圾去哪了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日粮核苷酸对动物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