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

2014-11-03李薇倩

小演奏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奥尔夫乐器节奏

李薇倩

在与孩子的接触和观察中可以发现,一些早期接受了系统的奥尔夫教育的孩子与那些没有接受过的孩子相比,在节奏感、反应能力、音乐记忆力和感受力上要明显优于他们的同龄人。这是为什么呢?奥尔夫音乐的魔力是什么?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初级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在当时的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歌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尔夫音乐为什么有别于传统音乐呢?

1.首先,它是多种元素的综合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它的综合性呢?1.它可以是教学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让孩子用词语来模仿、创造节奏,用肢体和舞蹈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2.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是相通的,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音乐,通过戏剧表演来创作和延伸。3.音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唱一首歌,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带来的丰富内容。在掌握节奏、节拍、音效、曲式、指挥等音乐各个方面知识的同时,音乐中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2.其次,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性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说:“一切都是幻想。”

音乐是无形的,因其无形而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直接、原始的反应。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去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乐器的选择也可以更广泛,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敲敲打打的乐器。

3.再次,奥尔夫音乐可以让孩子随性表演

奥尔夫的音乐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表达喜悦,小屁股扭起来、嘴里哼唱起来,有的还会几人拉起圆圈自由旋转。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它能够表达孩子最自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奥尔夫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律动、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体会音乐带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

1.有趣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组成的基本元

素,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节奏活起来,以便孩子用心去感受、掌握节奏。

在节奏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身体各部位去尝试拍节拍或节奏,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会演奏。刚开始父母给音乐配上自编的、有趣的词语,以词语为引导进行节奏练习,然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乐曲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同一种节奏。

例如在《加沃特舞曲》当中,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国王的王冠来进行节奏训练,大的王冠代表四分音符,小的一组两个则代表八分音符,孩子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音的时值长短;在音乐《大西瓜》中,鼓励孩子探索用肢体的各部位模仿嘴巴吃西瓜,打出节奏,并用不同的西瓜代表不同的声部,各声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即兴式的肢体造型表演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秉承着这种理念,鼓励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展现每个人的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爆米花》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在机器中的不断碰撞,最终变成各式各样的爆米花;在《加沃特舞曲》当中,请宝宝想象,如国王的动作是帅气的,精灵的动作是可爱的,王后的动作是美丽的,启发宝宝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听音乐《冰冻游戏》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听到特殊音效的时候定住造型。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神奇的氛围,儿童需要想象,根据冰冻人出现的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造型,有时变成石头、有时变成大树、有时变成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3.随心的感应曲式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在音乐活动《库企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在我们身边,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今天,我们要找一位叫做“库企企”的仙女,她可以给我们带来智慧。可是,找到她,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登上四个台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8拍和音乐的上行,也体会到了乐曲的四个乐句);教师又引出仙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地图”,把音乐的图谱完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图像化、形象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直观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中,我们可以以角色感应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用国王、王后和精灵的不同角色划分曲式,便于他们清楚地区分乐曲的结构;在《小老鼠打喷嚏》这首乐曲中,以小老鼠打喷嚏来表现A段有规律的划音,以小老鼠晒太阳取暖表现B段舒缓的音乐,儿童很容易就理解了曲式。

4.乐器的创新性探索

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为了增添他们探索乐器的兴趣,父母可以同宝宝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尝试。 自制乐器大都取材于生活,创设和使用时更广阔随意,能很好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这个时代,自制打击乐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为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

在生活乐器区,有许多从生活中搜集出来的、能够发声的乐器,例如:厨房里经常用到的锅、碗、瓢、盆、铲子、锅盖等可以变成敲奏乐器;洗衣服用的洗衣板作为刮奏乐器;洗衣桶作为低音打击乐;奶粉盒装上豆子变成海鼓;饮料玻璃瓶子一个个悬挂起来,成简单的音阶……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组生活中的打击乐队,孩子参与搜集、演奏、配乐,充分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

在变废为宝区,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纸盒上绷上皮筋做成的弹拨乐器;果冻盒子堆叠装入豆子做成的散响乐器;贝壳中粘上石头变成了响板;粗筋可以模仿大提琴作为低音;奶粉桶作为打击乐器,薯片桶可以做成腰鼓;废旧光盘制成的镲;当然也有孩子简单的将易拉罐装上豆子敲击等等。因为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孩子们对乐器音效的探索兴趣就会高涨很多,他们可以随意地敲敲打打,展示自己的乐器,音乐的创作自发自然。

音乐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因其无形我们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知、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音乐是美的,它的感染力会带动孩子全身心投入、舞之蹈之。别犹豫了,和您的孩子一起开始音乐的畅想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尔夫乐器节奏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乐器
轻快漫舞
乐器也疯狂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奇妙乐器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