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反邪教路径探析

2014-11-03申娟娟

山东青年 2014年9期
关键词:邪教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申娟娟

摘要:邪教是当今世界精神污染的毒瘤,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邪教驱使下的种种暴徒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对开展反邪教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邪教;文明;和谐

从天安门广场的自焚事件,到昆明火车站的砍人事件,再到新疆暴徒的冲撞事件,一次次的邪教暴徒行为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广大群众的心中构建起一座精神长城,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浩然正气,在全国各界掀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求索之风,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抑制邪教的滋生蔓延,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邪教组织滋生蔓延的原因

据新华网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邪教组织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邪教势力大多在偏远地区活动,90年代新生邪教多以中心城市为基地扩张,进入21世纪,当代邪教势力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势。邪教以宣扬教主崇拜,散布歪理邪说,扰乱人心为主要特征,并公然聚众闹事,不断制造命案,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邪教分子的种种暴行表明了其价值观的荒芜甚至扭曲,以致做出种种惨绝人寰的事件。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表明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它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种主流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必定会造成价值观的荒芜或扭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国外的经济制度、社会思潮逐步流入我国,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信息来源多渠道化的社会,给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干扰。在困难、挫折、灾害、突发事件面前,有些人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甚至被邪恶势力所操纵、误导,成为邪教势力的附庸。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性分析

在中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培育一种核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抵制邪教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反邪教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短短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为治理邪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行动引导力凝聚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价值理想。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人民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服群众,用群众身边的变化说服群众,坚持广大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抵制一切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罪恶行径。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邪教描绘的空想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邪教往往会描述一个空想的美好蓝图,形成末世论,增强欺骗性,麻痹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陷入邪教精心组织的陷阱,误入空想。因此,反邪教工作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人民以良好期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国家总体目标的周围,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铲除邪教产生和传播的土壤。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提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一定社会人群中出现了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同邪教散布的“社会下滑论”和“人类堕落论”有某种契合之处,从而为邪教歪理邪说在社会中蔓延铺垫了社会心理基础,迎合弱势民众的心理。因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给人民以满意交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一种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奋斗的热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没有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是难以成功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下,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道德素质不强的人很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做出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暴力倾向,严重破坏了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这除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模糊以及邪教的欺骗性相关之外,与公众的基本道德素质低下密不可分,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尤为必要。社会道德规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教育,能够从个体层面增强对邪教的免疫力,压缩邪教的传播空间。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望和追求,为多元化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治理邪教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反邪教工作思路,共同维护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邪教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盘点2022年世界邪教劣行
远离邪教要幸福就要奋斗
张健的传销邪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