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眼胀痛为唯一症状的真菌性蝶窦炎2例

2014-11-01肖华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蝶窦隐窝真菌性

肖华云

资料 病例1,女性,44岁。因“右眼眶内侧胀痛近1个月”至本院眼科、内科和耳鼻喉科就诊,未发现明显体征,后复诊经鼻部CT检查(图1)发现右侧蝶窦炎性病变而住院治疗。追问病史:患者发病近1个月来感觉右眼眶内侧深部胀痛不适,视力无明显减退,无复视或视物变形,无鼻塞、流涕、鼻出血或嗅觉减退等症状。既往无糖尿病或鼻部慢性炎症病史。检查:双眼视力1.2,眼球位正,活动自如。鼻腔双侧中、下鼻甲轻度充血,鼻中隔略向右偏曲,右侧蝶筛隐窝处黏膜轻度水肿,无黏脓液。鼻部CT显示右侧蝶窦有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块影。初步诊断为右侧真菌性蝶窦炎。行局部麻醉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清理术,术中发现蝶窦腔内充满褐黑色霉豆渣样潴留物。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性蝶窦炎。

图1.病例1术前CT检查显示右侧蝶窦炎性病变

病例2,男性,74岁。主诉双眼球后胀痛2月余,视力无明显减退,无复视或视物变形,无鼻塞、流涕、流血、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近5年。发病后曾在眼科和内科诊治,无明显疗效。于2013年6月6日到本科就诊,鼻内镜检查双侧中下鼻甲轻充血,无肿胀,鼻中隔略向右偏曲,右侧蝶筛隐窝处黏膜轻度水肿,无黏脓性分泌物。双眼视力1.0,眼球位正,活动无障碍。鼻部CT显示:右侧蝶窦充满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匀,软组织阴影中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初步诊断为右侧真菌性蝶窦炎。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清理术,术中清理褐黑色霉豆渣样潴留物。病理检查证实为真菌性蝶窦炎。

讨论 近几年,随着CT和鼻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临床上对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进展;但相较于其他类型鼻窦炎,真菌性蝶窦炎因病变部位深在隐匿,症状无特异性,仍较易漏诊。

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是各种原因导致蝶窦口狭窄或阻塞,造成窦腔内环境异常,真菌生长致病[1]。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其次是流脓涕或脓血涕、嗅觉障碍、头晕等。头痛部位无特异性,可表现为额部、枕部、颞部、眶周、眼球后等部位疼痛,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主诉症状或症状不显著[2]。以往文献报道以头痛为症状的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较多,但以眼部疼痛为唯一症状的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较少见。此2例患者出现眼眶和球后胀痛是由于蝶窦同眶尖关系密切,病变累及蝶窦侧壁的眼部神经,出现相应的眼痛症状。

该病早期病变局限于窦腔内,鼻部症状不明显,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常可发现鼻中隔、鼻甲、嗅沟、蝶筛隐窝等处有炎性病变。有学者[3]统计分析,认为在某些蝶窦病变中,鼻内镜检查也可能正常,故即使内镜下观察正常的蝶筛隐窝,并不能排除蝶窦病变。该2例患者没有明显鼻部症状,鼻腔检查均只见鼻中隔略向患侧偏曲,蝶筛隐窝轻度水肿,故首诊时未及时考虑蝶窦病变。

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体检虽不易发现,但CT检查有特异性影像表现:单侧蝶窦不均匀密度阴影,阴影中有高密度钙化斑块或斑点,窦壁骨质增厚,少有骨质破坏征象[4],故CT检查对确诊该病有重要意义。

此2例病例的延误诊断,提醒临床工作者对无神经系统症状、无明显鼻部症状的眼痛患者要警惕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的可能。除常规行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外,还应尽可能行鼻部CT检查获得明确诊断,以免延误诊治。

[1]胡建道,廖建春,金国荣,等.孤立性真菌性碟窦炎影像学特征与鼻内镜手术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1):513-514.

[2]张云高,何志刚,刘建明,等.以头痛发作为特征的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临床研究,2006,11(23):1844-1845.

[3]朱桂英,刘永刚.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治(附12例报告)[J].淮海医学,2007,25(4):301-302.

[4]张志强.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CT影像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252-253.

猜你喜欢

蝶窦隐窝真菌性
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肌动蛋白染色协助分析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相对定量研究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