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其“问题”而入 品其“内蕴”而深

2014-10-29周飞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7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效率高中物理

周飞

摘 要: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以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课堂可以采用“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驱动 教学效率 四种策略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疑问,因为疑问是学习知识及知识构建的开始。在问题驱动之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回顾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新课标的很多理念对于众多一线教师而言已经深入人心了。但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更是需要学生充分融入,这也是新课标“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问题驱动正是这样一种能为教学注入正能量的有效的模式。

一、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从知识构建的要素及理念来看,通过疑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疑问开始,在疑问的启发、引导之下,最终成为行业的精英。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疑问出发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不少学生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生疑,甚至有了疑问也不敢说出口。教师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的现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回旋加速器”这一知识点时,课堂一开始作者就引入了以下问题:“同学们,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认识及探索从未停止过,我们要进入微观世界,就需要利用高能粒子,克服原子核内部的作用力。那么请思考一下,我们怎样才能让一个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大的速度呢?”学生被作者这样的开场吸引住了,有了这样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进一步利用问题驱动将学生引入课堂,作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让学生思考: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为U,两板间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电微粒。在不考虑粒子本身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向负极运动,当粒子运动到负极的时候,这个粒子会获得多大的能量?如果所获能量为1.6×10-11 J,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那么两板间需要多大的电压?

这时候有个学生思考片刻后很快根据公式回答出是1亿伏,对于学生的回答,作者立即给予了肯定,并进行了点评:“看来同学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课后能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验证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

问题引发思考,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去思考和探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抱怨学生太懒,认为很多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甚至懒于思考。这种被动使得学生根本不会产生问题,教师也就无法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会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深入探究。所以,解决学生“懒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结合上一个“回旋加速器”的问题,作者再次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在获得高动能的带电粒子的同时,又能克服实际困难?”在巡视中,作者看到不少学生正在草稿纸上进行设计,随后作者将某个学生的设计成果放到黑板上进行分享(下图)。

随后作者进行点评:“这个同学的设计,从理论上来说,设计得非常好,但是任何设计方案,光设计完美不行,还要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作者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马上联想到了物理仿真实验。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在物理学习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依据实验,才能从中检验并获得真知。

三、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有显著的提升。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教师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没有具体可实施的策略。而采取问题驱动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功夫在课外”,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问题驱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为例,在实验中,作者以问题驱动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疑,提供给学生9 V的电源和2.5 V的小灯泡,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内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学生按部就班,先测量开路电压,再接入灯泡,随后测量灯泡电压,最后撤去电阻再次尝试。这时候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灯泡没有被烧毁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大幅度降低呢?”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探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一起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再次开展实验探索。这次实验中,多数学生在9 V的直流电源中串入100 Ω的电阻模拟内阻,测量电源电压后再接入2.5 V的小灯泡,以此来检验结果、验证猜想,随后作者联系生活中所使用的电源,提出内阻的概念。

实验一电路图 实验二电路图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验证猜想,对于概念的有效导入。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工科学科,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科学科缺乏人文性,其实物理学科也具备人文性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需要教师去发现、挖掘。在问题驱动下,可以启发和提升学生的情商,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从对世界的了解和发现开始,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则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股动力之下,问题驱动也达到了最终的目标——从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到提高人的全面素养。

以上述“回旋加速器”的教学设计为例,作者在仿真实验中,提出了一些问题:“参考大家设计的方案和实际设备,请说出多级加速器的弊端是什么?”“同学们能否利用一种更巧妙的设计方法,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带电粒子的加速?”“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一起了解回旋加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节课的总结中作者提到:“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科学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在座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今天的科学家依旧在探索加速器的应用前景……”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验证了猜想,完成了物理学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引导学生勇敢迈出求知、探索的步伐,鼓励学生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为将来的科学研究积极做出贡献。这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提升学生情商的重要表现。

总之,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下,物理不再是一门生硬的学科,而是充满人文素养、充满魅力的学科。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问题驱动模式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摘 要: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以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课堂可以采用“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驱动 教学效率 四种策略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疑问,因为疑问是学习知识及知识构建的开始。在问题驱动之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回顾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新课标的很多理念对于众多一线教师而言已经深入人心了。但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更是需要学生充分融入,这也是新课标“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问题驱动正是这样一种能为教学注入正能量的有效的模式。

一、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从知识构建的要素及理念来看,通过疑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疑问开始,在疑问的启发、引导之下,最终成为行业的精英。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疑问出发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不少学生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生疑,甚至有了疑问也不敢说出口。教师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的现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回旋加速器”这一知识点时,课堂一开始作者就引入了以下问题:“同学们,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认识及探索从未停止过,我们要进入微观世界,就需要利用高能粒子,克服原子核内部的作用力。那么请思考一下,我们怎样才能让一个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大的速度呢?”学生被作者这样的开场吸引住了,有了这样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进一步利用问题驱动将学生引入课堂,作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让学生思考: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为U,两板间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电微粒。在不考虑粒子本身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向负极运动,当粒子运动到负极的时候,这个粒子会获得多大的能量?如果所获能量为1.6×10-11 J,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那么两板间需要多大的电压?

这时候有个学生思考片刻后很快根据公式回答出是1亿伏,对于学生的回答,作者立即给予了肯定,并进行了点评:“看来同学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课后能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验证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

问题引发思考,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去思考和探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抱怨学生太懒,认为很多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甚至懒于思考。这种被动使得学生根本不会产生问题,教师也就无法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会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深入探究。所以,解决学生“懒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结合上一个“回旋加速器”的问题,作者再次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在获得高动能的带电粒子的同时,又能克服实际困难?”在巡视中,作者看到不少学生正在草稿纸上进行设计,随后作者将某个学生的设计成果放到黑板上进行分享(下图)。

随后作者进行点评:“这个同学的设计,从理论上来说,设计得非常好,但是任何设计方案,光设计完美不行,还要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作者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马上联想到了物理仿真实验。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在物理学习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依据实验,才能从中检验并获得真知。

三、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有显著的提升。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教师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没有具体可实施的策略。而采取问题驱动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功夫在课外”,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问题驱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为例,在实验中,作者以问题驱动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疑,提供给学生9 V的电源和2.5 V的小灯泡,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内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学生按部就班,先测量开路电压,再接入灯泡,随后测量灯泡电压,最后撤去电阻再次尝试。这时候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灯泡没有被烧毁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大幅度降低呢?”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探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一起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再次开展实验探索。这次实验中,多数学生在9 V的直流电源中串入100 Ω的电阻模拟内阻,测量电源电压后再接入2.5 V的小灯泡,以此来检验结果、验证猜想,随后作者联系生活中所使用的电源,提出内阻的概念。

实验一电路图 实验二电路图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验证猜想,对于概念的有效导入。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工科学科,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科学科缺乏人文性,其实物理学科也具备人文性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需要教师去发现、挖掘。在问题驱动下,可以启发和提升学生的情商,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从对世界的了解和发现开始,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则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股动力之下,问题驱动也达到了最终的目标——从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到提高人的全面素养。

以上述“回旋加速器”的教学设计为例,作者在仿真实验中,提出了一些问题:“参考大家设计的方案和实际设备,请说出多级加速器的弊端是什么?”“同学们能否利用一种更巧妙的设计方法,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带电粒子的加速?”“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一起了解回旋加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节课的总结中作者提到:“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科学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在座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今天的科学家依旧在探索加速器的应用前景……”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验证了猜想,完成了物理学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引导学生勇敢迈出求知、探索的步伐,鼓励学生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为将来的科学研究积极做出贡献。这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提升学生情商的重要表现。

总之,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下,物理不再是一门生硬的学科,而是充满人文素养、充满魅力的学科。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问题驱动模式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摘 要: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以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课堂可以采用“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驱动 教学效率 四种策略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疑问,因为疑问是学习知识及知识构建的开始。在问题驱动之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主动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彻底激发出来。回顾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新课标的很多理念对于众多一线教师而言已经深入人心了。但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更是需要学生充分融入,这也是新课标“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问题驱动正是这样一种能为教学注入正能量的有效的模式。

一、以问启学,问题驱动下激发学生兴趣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从知识构建的要素及理念来看,通过疑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疑问开始,在疑问的启发、引导之下,最终成为行业的精英。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疑问出发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不少学生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生疑,甚至有了疑问也不敢说出口。教师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的现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回旋加速器”这一知识点时,课堂一开始作者就引入了以下问题:“同学们,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认识及探索从未停止过,我们要进入微观世界,就需要利用高能粒子,克服原子核内部的作用力。那么请思考一下,我们怎样才能让一个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大的速度呢?”学生被作者这样的开场吸引住了,有了这样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进一步利用问题驱动将学生引入课堂,作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让学生思考: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为U,两板间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电微粒。在不考虑粒子本身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向负极运动,当粒子运动到负极的时候,这个粒子会获得多大的能量?如果所获能量为1.6×10-11 J,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那么两板间需要多大的电压?

这时候有个学生思考片刻后很快根据公式回答出是1亿伏,对于学生的回答,作者立即给予了肯定,并进行了点评:“看来同学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课后能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验证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以问启思,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探究

问题引发思考,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去思考和探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抱怨学生太懒,认为很多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甚至懒于思考。这种被动使得学生根本不会产生问题,教师也就无法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会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深入探究。所以,解决学生“懒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抛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结合上一个“回旋加速器”的问题,作者再次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在获得高动能的带电粒子的同时,又能克服实际困难?”在巡视中,作者看到不少学生正在草稿纸上进行设计,随后作者将某个学生的设计成果放到黑板上进行分享(下图)。

随后作者进行点评:“这个同学的设计,从理论上来说,设计得非常好,但是任何设计方案,光设计完美不行,还要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作者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马上联想到了物理仿真实验。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在物理学习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依据实验,才能从中检验并获得真知。

三、以问启“效”,问题驱动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有显著的提升。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教师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没有具体可实施的策略。而采取问题驱动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功夫在课外”,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问题驱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为例,在实验中,作者以问题驱动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疑,提供给学生9 V的电源和2.5 V的小灯泡,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内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学生按部就班,先测量开路电压,再接入灯泡,随后测量灯泡电压,最后撤去电阻再次尝试。这时候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灯泡没有被烧毁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大幅度降低呢?”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探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一起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再次开展实验探索。这次实验中,多数学生在9 V的直流电源中串入100 Ω的电阻模拟内阻,测量电源电压后再接入2.5 V的小灯泡,以此来检验结果、验证猜想,随后作者联系生活中所使用的电源,提出内阻的概念。

实验一电路图 实验二电路图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验证猜想,对于概念的有效导入。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问启情,问题驱动下提升学生情商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工科学科,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科学科缺乏人文性,其实物理学科也具备人文性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需要教师去发现、挖掘。在问题驱动下,可以启发和提升学生的情商,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从对世界的了解和发现开始,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则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股动力之下,问题驱动也达到了最终的目标——从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到提高人的全面素养。

以上述“回旋加速器”的教学设计为例,作者在仿真实验中,提出了一些问题:“参考大家设计的方案和实际设备,请说出多级加速器的弊端是什么?”“同学们能否利用一种更巧妙的设计方法,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带电粒子的加速?”“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一起了解回旋加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节课的总结中作者提到:“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科学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在座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今天的科学家依旧在探索加速器的应用前景……”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验证了猜想,完成了物理学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引导学生勇敢迈出求知、探索的步伐,鼓励学生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为将来的科学研究积极做出贡献。这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提升学生情商的重要表现。

总之,问题驱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在问题驱动下,物理不再是一门生硬的学科,而是充满人文素养、充满魅力的学科。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探索实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问题驱动模式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教学效率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