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化分析法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构建

2014-10-27胡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情况家庭

胡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基于量化分析法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构建

胡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我国高校现有的贫困生认定流程和办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量化分析法将影响认定结果的诸多因素归一量化,构建并验证了无量纲的数据计算体系.验证结果表明:该认定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贫困程度,计算结果可靠程度较高,认定结果层次分明,对困难程度排序明朗.

高校;贫困生;量化分析;数据归一化;认定体系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涉及贫困生认定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同地区家庭经济差异、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体认定差异、家庭劳动能力差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对高校贫困生困难程度的认定造成影响.不可否认,高校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自有的认定办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和困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现有的认定体系不够完善,且不实用、操作性差等[1].因此,构建适用于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体系已成为亟待进行的工作.

1 高校现有贫困生的认定流程和办法

1.1 贫困生的认定流程

我国现有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流程[2]基本如下:1)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填报《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出具由当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困难证明;2)经班级评议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进行测评认定,测评结果公示之后,确定无异议;3)将班级测评认定结果上交至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后者组织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复查,复查无误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至学校学生工作处建立贫困生档案;4)对于建档成功的学生,由校学工处及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并进行不定期核实,同时做好后续的教育与引导.

1.2 贫困生的认定办法

目前各高校采用的贫困生认定办法较多,大多采用定性的办法,少量采用定量办法.主要有:

1)自述认定法.由提出家庭经济困难申请的学生(以下简称申请者)本人在班级评议小组或同学面前对其家庭情况和困难程度进行阐述.这种方法虽简洁明了,但是有可能造成少数学生弄虚作假、虚构事实,以及一部分学生因自卑不愿透露真实家庭情况而错失建档机会.

2)低保证明认定法.根据申请者本人提供的当地出具的低保证明进行认定.低保证明本身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伪造低保证明的现象,这既暴露了少数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使认定结果失去了意义.

3)贫困证明认定法.由申请者本人提供当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以此认定其家庭经济状况.从实际操作来看,这种贫困证明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因部分学生能很容易办出这样的证明.

4)综合亲近关系评价认定法.由班主任牵头的班级评测小组对与申请者周围关系较近的同学、老师、朋友等进行沟通了解,然后综合所有情况最终给出合理的认定.这种方法能较为真实地反馈学生的经济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可操作性不强,且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申请者与周围同学的关系.

5)在校消费水平评价认定法.大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即为学生办理了校园一卡通,用于校园就餐、购物、上网等一系列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对学生消费情况的动态监测.但其弊端是仍存有疏漏,学生可有意识地避开奢侈消费的记录.

6)综合分析认定法.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已认识到目前贫困生认定过程的种种问题,也主动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工作效率,防止出现重大失误,因而大多会选用上述方法中的几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给出合理认定.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认定者可能对同一个贫困群体的认定存在差异.

2 现有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虽已建有适于自身实际情况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仍存在一定问题.

1)认定流程程式化、形式化严重.我国高校现有的贫困生认定流程即“学生提出申请—班级评议小组审核测评—院系复查核查—学校审批”几乎几年十几年一成不变,加之执行过程中的疏失,最终走向形式化.尤其在班级评议这一环节上,往往使得测评结果失真,真正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不善交际而落选,不是特别贫困的学生则可能因同学关系好而入选.

2)认定方法单一、认定结果片面.某些高校采用的贫困生认定办法过于单一化、片面化[3],导致最终的认定结果失去真实性,有悖于贫困生资助的真正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认定依据定性项目较多、定量项目过少.高校大多采取定性的认定办法,极少采用定量的认定.而定量的认定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对于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情况、家庭收支状况等,如果缺乏定量分析,即使要求学生提供证明,对不同地区的贫困证明也是难以抉择的.

4)认定及管理多为静态、鲜有动态管理.当前,大多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及管理基本上是静态的,即在新生入学时,“困难学生”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建档成功.如无特殊原因,其贫困档案能延用3~4年,中途若出现退学、休学、升学等情况,在贫困学生管理系统中也未必能到及时除名或注销.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流程和办法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针对高校贫困生定量认定的缺失,以下主要对基于量化分析法的贫困生认定体系进行探讨.

3 高校贫困生认定量化体系的构建

3.1 量化分析法的原理

3.1.1 数据归一化原理 1)把数变为(0,1)之间的小数.为方便数据处理,将数据映射到0~1范围之内(即归到数字信号范畴)进行处理,使之更加便捷快速.2)将有量纲表达式变为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式,即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成为纯量.比如,复数阻抗可归一化书写为z=R+jwl=R(1+jwl/R),复数部分即变成了纯数量,无量纲[4].

3.1.2常用的归一化公式 1)线性函数转换:y=(x-M)/(M-N).其中,x、y分别为转换前、后的值;M、N分别为样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对数函数转换:y=log10(x).3)反余切函数转换:y=a tan(x)×2/π[5].

3.2 认定量化体系的构建

3.2.1 体系构建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国家资助政策的指导方针,也是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实际上是参评学生在“被竞争”,如果在操作或认定时出现不公平不公正,不仅会让所有关注的师生失望,失去了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意义,更会对诚实守仪教育造成恶劣影响.2)真实可靠原则.“真实可靠”是进行认定工作的终极目标.坚持这一原则,在于切实有效地避免因弄虚作假而出现的误判、误定结果.3)低成本、可操作原则.“低成本、可操作”是对贫困生证明材料真实性进行核实的保障.贯彻这一原则,在于克服以往核查成本高、操作性差的弊端.

3.2.2 认定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对贫困生认定所涉及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家庭所在地.主要反映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带来的贫困影响.如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偏远乡镇农村、落后山村贫困地区等.

2)家庭劳动力状况.反映学生家庭劳动能力的指标.如家庭的劳动力数,需要赡养的失去劳动力的老人数量等.

3)子女上学状况.反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指标.如几个子女在上学,学校层次,在校消费状况等.

4)父母工作状况.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状况的指标.如父母是否工作,工作性质,是否双职工,在国企还是民企等.

5)个人消费情况.反映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的指标.属于一般生活学习必须的消费还是上网游戏、胡吃海喝的奢侈消费,或介于两者之间等.

6)本人健康状况.反映学生本人身体情况的指标.健康正常还是有残疾,若残疾为几级,是否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等.

7)家庭受灾情况.主要反映家庭受到意外的财产灾害和人身灾害情况.如学生的父母是否离异、亡故等,是否属于孤儿、单亲,以及农作物或家庭财产受灾情况等.

8)师生评价情况.反映学生周围关系较近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结果.即对其评价是否特别贫困、一般贫困、不贫困等.

9)个人资产状况.反映学生个人财产状况的指标.如是否有高档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等财产.

10)受资助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已受到国家、学校及社会等资助情况.如是否获得国家助学金、校奖学金,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资助等.

3.2.3 对认定因素的量化 对认定体系中各个因素的量化主体思路是:以某个班级、学校、地区、国家的贫困生的申请量为样本总数η,将其对应因素分为i个次级类,则对于某个待认定因素的量化公式为

利用式(1)量化后可将不定量的因素均量化为0~10之间的无量纲的数,以方便后续的结果认定.如果应用到某个特定的认定因素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第一个认定体系因素(家庭所在地)为例进行量化,见表1.

表1 对家庭所在地认定因素的量化Tab.1 Quantification for recognition factor of home place

其他认定因素可按表1类推,则对于某一贫困生的认定结果的算式为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某一认定因素需要进行“有利贫困”和“不利贫困”处理.其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证明学生贫困的次级分类以加号求和;不利于证明学生贫困的用减号求和.

3.2.4 贫困生认定体系清退机制 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在于实现高效便捷地动态化管理,因此贫困生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即予清退:

1)贫困生本人申请退出贫困建档;2)有班级同学或老师以实证材料为凭据举报相关学生不符合贫困生建档的条件;3)有院系辅导员或后勤等相关部门查询提供相关学生的高消费记录;4)在校严重违纪造成恶劣影响者;5)贫困体系定期管理量化成绩不合格者.

4 效果验证

本文采用量化认定体系对某院校某班级的贫困生申请认定情况(见表2)进行验证,得到了基于量化 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结果,见表3.

表2 某班级贫困生认定情况(量化前)Tab.2 Recognition status of poor students in a certain class(before quantification)

表3 某班级贫困生认定结果(量化后)Tab.3 Recognition results of poor students in a certain class(after quantification)

对基于量化分析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认定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困难程度;在计算方法上能够有效避免因个体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计算结果可靠程度高;认定结果层次分明,对困难程度排序明朗.

5 结语

本文对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客观评价了各类认定办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基于量化分析构建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经验证,该认定体系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认定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实际应用意义和理论意义.从广泛应用的角度来看,该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贫困生的动态管理效果不十分明显,在计算方面尚有误差.期望在今后能得到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1] 于建业.中国式助学的困惑和助学体系研究[J].文教论坛,2007(4):8-10.

[2] 王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探索[J].科技信息,2008,20(22):194-195.

[3] 张剑锋,罗浪.高校贫困生的界定[J].江西教育研究,2005(5):19-20.

[4] 张德丰.MATLAB与外部程序接口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9-60.

[5]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19.

On establishment of poor student recognition system in college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HU B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Poor student recognition process and measures in colleges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rries out unification quantification for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gnition result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Based on that,it establishes and verifies non-dimensional data computing system.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system can truly reflect students'poverty degree,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reliable,recognition results are well-bedded,and poverty degrees are sorted clearly.

colleges;poor students;quantitative analysis;data unification;recognition system

G 645.5

A

2095-3550(2014)01-0093-04

2013-09-15

胡兵,男,江苏沭阳人,硕士.

E-mail:hubingcumt@163.com

(责任编辑:赵国淮)

猜你喜欢

贫困生情况家庭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