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面预处理对InSb钝化层界面的影响

2014-10-25史梦然段建春

激光与红外 2014年8期
关键词:偏压衬底等离子

肖 钰,史梦然,宁 玮,段建春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

1 前言

InSb材料在红外探测器研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InSb红外器件一般都制备在(111)In面上,此面上富集大量的In原子,In原子有较活泼的电化学性质,所以对于器件的性能而言,表面钝化技术很关键[1-2]。

一个好的钝化表面,应该能很好地控制半导体的表面势,提高半导体表面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对InSb红外器件的研究表明:表面电荷积累将使PN结反向暗电流增大,1/f噪声增大。为提高器件性能,钝化后器件的表面电势应该控制在平带附近。InSb快表面态使得表面产生复合中心,为降低表面复合速度,钝化表面的快态密度必须尽可能的小。此外,InSb表面必须有足够高的势垒,也就是说钝化层的禁带宽度一定比InSb的要宽,把载流子限制在半导体内[3-5]。

对于InSb器件,通常采用CVD制备钝化层,例如PECVD。然而PECVD生长的SiO2膜和InSb之间存在晶格失配问题,制成的InSb器件通常存在显著的漏电问题。因此,需要对InSb表面进行预处理,不论采用电化学沉积还是等离子处理,目的都是在InSb衬底表面预先生长一层薄的过渡层。此过渡层作为缓冲层,应当是薄的氧化层或介质层。表面预处理后再淀积起掩蔽和阻挡效果的较厚钝化层[6-8]。

2 原理

生长过渡层的方法有很多种,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nSb阳极氧化膜上。而本文通过介绍在晶片钝化前对晶片进行等离子预处理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比等离子预处理和阳极氧化的处理效果。由于PECVD沉积SiO2膜时,需要向腔室内通入N2O和SiH4,为了方便并且不再引入额外的反应气体,我们选用N2O或SiH4的等离子体对InSb衬底表面进行等离子预处理[2,9]。

介绍一下等离子体预处理的相关原理。在辉光放电的等离子体中,反应物的激励方式主要是电子碰撞。电子碰撞的电离过程可以表示为:

式(2)~(5)中电离过程产生的离子团或离子都会与InSb衬底材料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其中最先到达衬底表面的离子团会优先和衬底材料反应,并改变界面或表面特性。从上述电离过程可以看出,SiH4电离产物种类比N2O多,因此SiH4与InSb衬底材料的反应产物会较复杂。

3 实验

实验采用<111>晶向的n型InSb晶片,In面抛光。实验选用了4片InSb衬底片作为样品,编号依次为1、2、3、4。在4个样品上制作MIS(金属-绝缘-半导体)结构,通过测试InSb MIS结构的C-V特性来评价InSb钝化体系的电学性能。C-V测试设备采用MDC公司的4192A。

首先对InSb衬底表面进行清洗处理:首先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再用减薄液腐蚀掉表面损伤层,最

式(1)中A代表气态原子或气态分子,e为入射粒子的自由电子,经碰撞传递能量后速度降低。

SiH4在辉光放电的条件下电离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N2O在辉光放电的条件下电离的过程可以表示为:后用HF水溶液清洗表面,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最终得到4片表面状态基本一致的实验片。

其中,样品1不再做任何处理,保持清洗完后的状态。

对样品2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流密度1 mA/cm2。

对样品3进行SiH4等离子处理。即在低温等离子沉积设备中,只通SiH4,打开射频,使SiH4解离,与样品3的 InSb晶片反应。

对样品4进行N2O等离子处理,即在低温等离子沉积设备中,只通N2O,打开射频,使N2O解离,与样品4的InSb晶片反应。

对样品3和样品4等离子预处理的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等离子预处理的工艺条件

然后4个样品再同时用低温等离子设备沉积SiO2钝化膜。最后在SiO2膜上蒸上金点,制得MIS结构。PECVD淀积 SiO2膜的工艺条件如表2所示。

表2 PECVD淀积SiO2的工艺条件

4 结果与分析

MIS结构的C-V测试是研究表面和界面性能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分析由钝化层中的可动离子、钝化层中靠近半导体一侧的固定电荷、界面态等引起的不稳定性。对于n型半导体而言,在绝缘层存在正电荷将会在半导体表面感生负电荷。此时加上合适的负偏压,就会消除绝缘层的这种影响,半导体的能带变为平直状态。当再给n型半导体变为加正向偏压,即半导体从反型到积累,界面的表面态被电子填充,由带正电变为电中性,此时半导体能带恢复平直状态所需的负偏压比反型时要小。此时再由加正电压逐渐变为加负电压时,C-V曲线就发生滞回现象。钝化层中存在陷阱态的分布,滞回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从图1中(a)、(b)、(c)、(d)可以看出,C -V测量时所加的扫描电压均从负到正,再由正到负,扫描幅度-35 V到+35 V,其C-V曲线均不重合,均有ΔVFB的滞后。由于加了负偏压,半导体能带成平直状态,说明4个样品的钝化层中均存在正电荷,界面陷阱均为受主型。

当正极(栅极)加负偏压时,InSb表面出现耗尽,电容就会下降,,如果进一步提高负偏压就会引起强反型,造成最小电容值的出现,这时耗尽层宽度不再变化,最小电容在偏压恒定时保持一定。

图1 4个样品的高频C-V特性曲线

对于样品1,从图1(a)中可以看出,平带电压V=-19 V,滞回宽度ΔVFB=6 V,平带电压较大,这表明没有经过预处理的InSb表面悬挂键较多,表面固定电荷多。此外,样品1的C-V测试曲线中,滞回宽度明显,主要是因为当二氧化硅直接淀积在InSb表面上时,InSb中的载流子就会直接被SiO2中的陷阱俘获。

对于样品2,从图1(b)中可以看出,平带电压V=-14 V,滞回宽度ΔVFB=8 V,这表明阳极氧化在降低固定电荷方面效果明显。但是滞回宽度比样品1的略大,不能很好地控制界面陷阱。此外,高频特性曲线在达水平时,即出现最小电容值后,又出现了C-V曲线向上翘曲。这个现象说明此时的高频曲线在强反型区逐渐变差,表明InSb表面出现少子注入现象,使得InSb表面空间电容又有升高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阳极氧化的氧化产物成分很复杂,界面可能出现了某些电荷效应,导致阳极氧化的氧化膜中存在一定数量Sb+离子造成的。由于Sb+有较大的原子半径,移动速度慢,当陷阱中俘获的载流子充放电已经可以跟上偏压的变化时,以Sb+为中心的陷阱才刚刚开始对载流子进行俘获和发射[10-12]。

对于样品3,从图1(c)中可以看出,平带电压V=-30 V,滞回宽度ΔVFB=2 V,虽然滞回宽度小,但是平带电压太大。用SiH4的等离子体预处理InSb表面,可以显著地控制界面陷阱,却在钝化层中引入了更多的固定电荷。这主要是由于该工艺条件下,引入了电激活状态的H。当H到达InSb表面时,会与表面悬挂键结合。当低温淀积SiO2时,电激活的H又与SiO2发生反应,在InSb表面形成了一层富Si薄介质膜。富Si层明显阻碍了SiO2层中Si-OH和Si-H形成的陷阱中心对InSb表面载流子的俘获,但是SiH4的含硅的等离子体与InSb衬底易形成富Si层却使后续淀积的SiO2膜中的固定电荷不可控。

对于样品4,从图1(d)中可以看出,平带电压V=-11 V,滞回宽度ΔVFB=4 V,平带电压和滞回宽度都变小,说明N2O的等离子预处理对抑制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效果都很显著。这主要是由于N2O的等离子预处理InSb表面时,在InSb表面形成的富O或是富N的薄氧化层,使得氧化层中的正电荷减少了,并且N元素还填充了氧化层中的陷阱态,使得载流子的俘获变少。

通过对上述不同表面预处理得到的钝化膜体系界面电学特性的分析,可以发现,用N2O的等离子体预处理InSb表面得到的钝化体系有明显优势。

5 结论

表面预处理对InSb钝化层体系的电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表面预处理方法作用效果不一样。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InSb晶片阳极氧化表面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氧化层固定电荷,但是对于界面陷阱抑制作用不明显,反而增大了界面陷阱。SiH4等离子预处理明显降低了界面陷阱,但氧化层固定电荷明显增加。N2O等离子预处理在控制界面陷阱和氧化层固定电荷两方面效果明显,对InSb钝化层体系的电学性能改善最明显。

[1] CHU Junhao.Narrow gap semiconductor physics[M].Beijing:Science Press,2005:45.(in Chinese)褚君浩.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

[2] ZHAO Huaqiao.Plasma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M].Hefe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1993:237 -247.(in Chinese)赵化侨.等离子体化学与工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237-247.

[3] P W Kruse,R K Willardson,A C Beer.Semiconductors and semimetals[M].London:Academic Press,1981:1 -20.

[4] YU Futang.Manuals of infrared technology[M].Beijing: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Press,1978.(in Chinese)俞福堂.红外技术原理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

[5] GONG Qibing.Studies on sulfide - treated on InSb surface[J].Laser & Infrared,1995,25(1):26 - 28.(in Chinese)龚启兵.锑化铟表面硫化处理[J].激光与红外,1995,25(1):26-28.

[6] Mikhail VLebedev,Masaru Shimomura.Chemical analysis of a sulfur- treated InSb(111)A surface by XPS[J].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2010,42:791 -794.

[7] Dmitry MZhernokletov,Hong Dong,Barry Brennan,et al.Optimization of the ammonium sulfide(NH4)2S passivation process on InSb(111)A[J].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2012,30(4):04E103 -04E103 -7.

[8] Hongyi Su,Weiguo Sun.Effect of the OH ions on SiO2/SPG/SiO2/InSb device stability[J].SPIE Proceedings,1994,2274:181 -186.

[9] R K Willardson,A C Beer.Infrared detector[M].London:Academic Press,1970:14 -15.

[10] LI Chunying,ZHANG Yuping,et al.Study on high quality Si3N4and SiO2bilayer dielectric films[J].Semiconductor Technology,1997,1:45 -49.(in Chinese)李春瑛,张玉平,等.优质Si3N4、SiO2双层介质膜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1997,1:45 -49.

[11] ZHANG Guodong,GONG Qibing.Study on anti- reflective coating and passivation film on the thinned backside of hybrid focal plane device[J].Aero Weapeonry,2001,5:13 -15.(in Chinese)张国栋,龚启兵.混成式焦平面器件中InSb背面减反/钝化膜研制[J].航空兵器,2001,5:13 -15.

[12] R J Egan,V W L Chin,K S A Butcher,et al.Hydrogenation passivation of acceptors in MOCVD grown p-InSb[J].SolidStateCommunications,1996,98(8):751-754.

猜你喜欢

偏压衬底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硅衬底LED隧道灯具技术在昌铜高速隧道中的应用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大尺寸低阻ZnO单晶衬底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