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从有了娃,咱都不差钱?昂贵育儿,咬牙承担?

2014-10-24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家庭儿童家长

【调查篇】

⊙调查1:

养个孩子要多少钱 不同收入账单迥异 16年花60万?

十年前,“孩奴”这个词特别流行。2004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发表了一篇有关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报告,核算出徐汇区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到30岁,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这一报告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

我们正迈入“单独二孩”时代。在广州,一个比较宽裕的城镇家庭养一个孩子要投入多少财力、人力?记者访问了28户广州户籍家庭,让他们计算自己的育儿成本。他们平均每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为2 700元,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前,保守估计要花20万元左右。

尽管孩子越来越“金贵”,但有近50%的家庭已计划要二孩,有10%已育二孩。他们最普遍的理由是“一个孩子太孤单”,而他们也预计,第二个孩子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因为耐用品、保姆、学位等资源是可以共享的。

养孩16年要花60万?

最为育儿花销伤神的是白领阶层。记者访问了28户广州户籍已育一孩的夫妇,他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读过大学,有稳定工作。但他们的养孩成本占家庭总支出的30%以上,甚至达到50%。

记者了解到,2004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的养孩成本计算方式,是以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 040元为基数,三口之家中孩子消费占家庭消费比例的40%至50%左右来计算的,这样,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1.2万元至26.5万元。按此算法,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广州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 490元计算,广州市民把孩子养到16岁,将花费58.5万元到73.1万元。

每娃月均要花2 700元

记者计算发现,28户家庭中,除去一个特殊儿童每月需花2万元,其他27户家庭的每个孩子平均每月花2 700元左右。家中请了保姆的,孩子的花费就要升至每月4 000元以上。大部分受访者估算,孩子上小学前要花20万元左右,个别家庭估算达到30万元以上。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花销也不一样。入园前,小孩的主要费用是吃、穿、用,以奶粉消耗为主,一般每月2 000元以内。3周岁入园后,孩子多了学费、培训费,有些家庭还支付了数万元赞助费,孩子每月花费增加到3 000元以上。

温女士夫妇收入还不错,儿子快3岁了,现在主要是孩子的外婆带。温小姐没有请保姆,目前每月平均在孩子身上的直接支出约1 300元。下半年孩子上幼儿园后平均一个月将超过3 000元。估算后,孩子上小学前要花22.6万元。

城市里,孩子的教育支出越来越多。人们不愿意多生,更注重提高孩子的质量。5岁的圆圆现在越秀区一家颇有名气的老牌幼儿园全托。每周末,圆圆要上一节钢琴课,120元;一节舞蹈课,80元;一节音乐课,170元;一节轮滑课,25元。仅是每周末的培训费用就有395元。这还没算圆圆幼儿园的花销,3年赞助费6万元,每个月食宿费1 000元,加起来一个月5 000元。

圆圆妈妈说:“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我们也只是工薪家庭。孩子的教育支出基本占了我们家庭支出的一半。”

养一个孩子,并不是单纯的金钱投入就行。记者访问的28户双职工家庭,由于夫妻均要工作,约有10人请了保姆,有些是住家保姆,有些是钟点工。保姆的这项支出,算到孩子头上,孩子的花销就比其他家庭陡增数千元。如今,广州住家保姆的价格已经涨到每月3 500元左右。有不少家庭抱怨,保姆的工资涨幅大大超过他们家庭收入的增长。

六成已生或计划生二娃

记者访问的家庭中,欲生二孩的比例约占50%。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的调查数据显示,80后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育龄妇女,最多60%的人最终会生二胎,最少40%的人会生二胎。

想要生二孩的家庭给出的理由都是类似的:“一个孩子太孤单”或“想给孩子找个伴”。有个别人是希望自己“儿女双全”。也有受访对象称,因为自己符合生育政策可以生二孩,“不生就浪费政策了”。

夫妻双方均在机关单位工作的高先生对于是否生育二孩,一直有些犹豫。“能生就还是生吧。”他觉得养孩子很累,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但相比第一个孩子,养第二个应该会容易很多,一是有了经验,二是花费也会减少,比如婴儿床、衣服等婴幼儿用品可以不再买,而且家里有老人帮忙带,也请了保姆,多生一个也不用再增加人手。重要的是,他在越秀区的学位房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一套房等于两个学位。

受访的家庭中,符合政策,又不想生育的家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和精力。荔湾区的陈小姐调侃:“儿子连续尿床后,我的周末娱乐就是洗床单晒床单。”陈小姐虽然有生育二孩的资格,但她表示自己坚决不再生。

王广州告诉记者:“广东人的生育水平高说明即便不放开单独二孩,很多想生二胎的人也已经生完了,真正被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想生而没生二胎的主要是公职人员。”

不同收入阶层育儿成本各有顾虑

记者调查发现,城市里的贫困人群,对育儿负担并没有过分担忧。记者访问了来自河南的在广州谋生的一家人,他们租住在越秀区下塘西路。丈夫是一名送桶装水的工人,月薪三四千,但时间比较自由。妻子没有固定职业,偶尔摆摆小摊档,夏天卖西瓜,冬天卖一些儿童用品。他们家近五年已经接连生了三个小孩,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还要抱。但这对夫妇表示,多生一个孩子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负担,吃喝用方面增加不了多少支出。唯一令他们担忧的是孩子上小学,由于没有广州户口,他们打算把小孩送回老家抚养,这样负担就减轻很多了。

近日,有29名读者参与此次调查。他们的子女年龄分布较分散,6岁以下的占到57%,不过大部分的子女都在18岁以下,近七成的人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与之相一致的是,60%的调查者每月投入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不超过2 000元。

近半数参与调查的人估计上学前的投入不会超过5万元,预计投入10万元以上的只有10%。此外,超过七成的接受调查者正打算或者已经怀上或生下了二胎,有58%的人打算生二孩,有27%的人则不打算生二孩。

与贫困人群相反,那些非常富裕的家庭,对育儿成本也并不关注,他们只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小孩,只要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无论是食物、衣着,还是贵族教育,他们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一个还在读五年级的小学生,每年参加出国夏令营,动辄三四万元,已经去过5个国家,其父母觉得,孩子暑假出去长见识,又有人看管,这笔钱花得相当值。

家庭情况:叮叮,男孩,2岁。叮叮妈,30岁。叮叮爸,33岁。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现住广州海珠区。在记者访问的家庭中,叮叮家属于在孩子花销上较多的。

记者:如今,养娃成本不断攀升,您觉得是哪方面的原因?

叮叮妈:对中国食品安全、疫苗都不放心,相信进口的。物价飞涨,保姆素质不见提高,但工资节节攀升。

记者:您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吗?有何考虑?

叮叮妈:犹豫中。肯定是两个孩子比较幸福,家庭结构也比较稳定。但感觉经济压力很大,而且作为女性,牺牲也比较大,怀孕及休产假期间收入剧减。我因为2011年请了4个月病假,导致那一年考核不达标,失去了职级晋升资格。2012年休哺乳假,除了只拿基本工资以外,2013年的住房公积金就比其他人少了1 000多元,所以影响还是挺大的。一方面是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开销增多。而且身为父母,总是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譬如说,如果第二胎又是男孩儿,以后结婚买房就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 练情情 蔡金霖 李季珂/文)

⊙调查2:

妈妈晒育儿账单:十年花费35.5万元 课外培训占到30%

要不要生二胎?符合政策的刘芳芳一度摇摆不定。前几天,她将女儿十年的养育费用进行统计后发现,十年来女儿共花费了35.5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孩子课外素质培训的费用占到了30%左右,尤其是2013年,女儿的特长培训费达到了42 720元。“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居然花了35.5万元,立马灭了自己的想法,立足于培优一个了。”作为事业单位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刘芳芳只叹“小儿难养”。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都重视孩子素质方面的培训,而这方面的花费也居高不下。

调查:

七成幼儿至少进行一项艺术学习

刘芳芳女儿一入幼儿园就开始上课外学习班了。3岁起开始课程外的艺体学习,5岁和6岁,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小主持人班、画画班、书法班和舞蹈班的学习。“四个班中有两个班是在幼儿园学的,每周固定两天课后学习画画和书法,每个孩子都参加了,一个学期600多元,不算贵。”而小主持人和舞蹈班都是1 300元一年,选择这两个班,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以后能上得了台面,能有一份女孩子的优雅气质。

大多数家长像刘芳芳一样,从小就注重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学艺的年龄越来越低。记者采访十名大班幼儿的家长发现,七成孩子至少学习一门特长,男生多是围棋、跆拳道、书画,女生多选择主持、舞蹈和书画。家长们对于40元至50元一堂课的行情普遍能接受,100元左右一堂课的音乐赏析、机器人和器乐学习,也基本是家长心目中的起步线。而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效果的重视,要轻于带领孩子参与的重视。

章女士希望女儿学习舞蹈塑形,打听到小杜鹃艺术团声名在外,前往咨询时才发现,4岁半的女儿已经错过学习舞蹈最好的起步时机。如今,她的孩子选择了两个课外素质学习班,一个是学习音乐和律动,一个是机器人拼装搭构,两节课每周的学习花费是180元,大人陪读由此衍生的其他花费没有计算过。

分析:

专业级起步拉高课外素质培训费用

目前长沙市小学一费制全免,孩子课程内学习的花费非常少,但课外特长学习的花费似乎没有止境,让不少家长觉得负担越来越重。

“舞蹈班,1 300元;网络画画,5 800元;英语班,10 000元;钢琴,11 520元;奥数,2 100元;花样滑冰,12 000元。全年育儿费是62 220元,其中课外学习总计42 720元。”女儿2013年的花费,让刘芳芳吓了一跳:孩子基本上花了她一年的收入,而课外培训的花费占到了总支出的68.6%。

她拿着账单进行分析,是自己想让孩子进行精英学习的想法推高了这方面的支出。以花样滑冰为例,她总认为与其让孩子随便玩一玩,不如请教练教孩子从专业起步,一个小时260元的费用让她觉得溜冰场每一分钟都“流金淌银”。

在彭女士看来,孩子素质学习的花费最终转为孩子的自身气质,是丰富孩子未来生活和内心情感的必需,回报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她的女儿从小学习古筝,每堂课80元的名师费用是十几年前的行情了。同样是学习古筝,张女士现在请较有名一点的老师教女儿,起步价是300元一小时,弹指几挥间,财源滚滚来,这让同样是老师的她有几分羡慕艺体培训老师的额外收入。

市场:

“二孩”家庭的素质培训支出不会缩减

在刘芳芳女儿的幼儿园阶段,特长学习的支出在孩子全部支出中只占一成左右,并不突出。随着孩子年岁增加,她给女儿的课余安排更充分,高峰期是2013年,一个星期要奔赴六个培训班,课外学习费用达到了4万多元,而全年的育儿费用也上涨到6万多元。

这一数据乍一听觉得挺高了,但妈妈们认为只是中等支出水平。网友“欣欣然”拿自己孩子的支出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差不大,像她儿子学习声乐,所请的老师一堂课是300元,一年下来也是一万多元的支出。家长李女士的感受是,孩子学习上的开销像毛毛雨,平时几百元、几千元的用起来不觉得多,统计到一起花费就不少。

这让教育培训机构看到了更大的市场。长沙佳音、响响、天才宝贝等数家英语和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个观点:素质教育和培养是不具备共享性的,单独二胎的家庭在这一块的支出不会有太多的缩减。 (来源:《长沙晚报》 周辉霞/文)

【直击篇】

北京百货店亲子消费占主流 家长砸重金培养孩子

“有了孩子之后,我仍然经常光顾商场,但不是去买衣服饰品,而是带着孩子去参加早教课,要么就去儿童城玩。”家住双井的李女士家有3岁宝宝,说起离家不远的那些商圈,她能如数家珍地列出一大串亲子消费的好去处。

记者调查发现,“亲子消费”的热潮正在席卷传统商业区,不少大型的购物中心都引入了相关机构:早教中心、儿童城、体验式儿童用品购物商铺……这些“赚孩子钱”的好去处,为商圈带来了强劲的客流增长和消费驱动。

现场

“赚孩子钱”的地方人气都旺

刚过去的周末,记者来到蓝色港湾探访。上午10点半,蓝色港湾的“儿童城”就已经颇有人气了。这里专门针对0至12岁儿童建立了一栋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的儿童城,内容包括儿童用品、早教中心及游乐园等,几乎每个商铺都有固定的客户群。

几位新来的家长正站在一家儿童英语学校的柜台前,向接待员详细打听课程价目表;一家名为神奇火车的游戏商铺里,孩子们正在大人的陪同下争抢购买彩球,再跑到橱窗玻璃前换取积分和礼品;而在儿童游泳馆,看护阿姨不是在给顾客的宝贝称重量,就是在往桶里注温水,看起来十分忙碌。“准妈妈那么多,带着孩子的妈妈也那么多,这么拥挤,走路可真得小心。”刘先生边说边揽着妻子的肩膀走上电梯。

在世贸天阶北街3楼,也开设了一个专门的儿童区。下午4点,爱乐游儿童乐园一百来平方米的面积中有近40个孩子在嬉戏玩耍。位于儿童乐园旁边的儿童服饰店和早教班也被欢乐的气氛包裹,常见家长们推着推车或怀抱宝贝出出进进。

“成人消费”想借光不容易

与各购物中心、商业区里“童声鼎沸”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场里相隔仅数步之遥的服饰、珠宝、家居等传统“大人牌子”人气依旧不温不火。

“商场有三个地方最火,早教中心、电影院和美食街,像我们这些牌子都借不上什么光。”富力百货二层某服装品牌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虽然不少大人带着孩子一待就是大半天,但也都是上完课,做完游戏就回家,顶多再吃个饭。抱着孩子,大人也没什么心情和精力逛商场了。”

“单纯的购物体验已经很难拯救传统零售业,消费多元化才有吸引力。”一位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集中引入儿童消费主题的商家和机构,希望调动整个商圈的活跃性,但却忘了调整周边商铺的配套性和协调性,因此结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我举个例子,一些商场里有亲子中心,但在旁边配备的餐饮店却是麻辣主题,要么就是西餐厅和咖啡店,无法实现‘一站式消费。”

“价格太贵了,咬着牙承受”

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整个地下一层都是与“儿童消费”有关的商铺,游乐场、兴趣班、早教中心、儿童服装、玩具等足有70多家。每到节假日,家住附近的夏先生都送女儿来这里上舞蹈课,然后就是参加各种游乐项目和手工学习,基本上都是玩一天,“花费在1 000元左右,价格太贵了,咬着牙承受吧。”

夏先生女儿所在的儿童艺术中心在北京共有5家连锁店,都开在大商场里,开设舞蹈、绘画、数学多门课程,不同课程针对0至12岁之间不同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项目都有亲子配合,或者允许家长在一旁观看。“每节课收费200元,但明年可能超过300元了。”

“婴儿游泳”是近年来风靡的健康活动。在丽家婴儿中心,孩子游一次泳要80到100元——这远高于成人游泳。

番茄苗美术中心则以传授创意绘画和陶艺雕塑为主打,1小时长度的每节课收费最少要花去家长160多元。面对记者“课程太贵”的感慨,接待员回答说:“很多家长这么说,但上了我们的体验课后就都来买课了。”在该美术中心的附近,一家名为果核科学的实验室,打出的广告是通过科学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课程价格水准也差不多。

“没办法,做家长就是望子成龙。”从国家机关退休的肖爷爷正在等孙子下课,他告诉记者,虽然明知道价格贵,也愿意将孩子送到这些早教班、创意班来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在家里确实教不了,没有这个条件也没这个本事,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纯玩儿”项目成本有限,却更是赚翻了。在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负一层西端的两条上下扶梯之间,几根钢管支着几根橡皮筋,一个孩子固定在中间上下跳动——这个儿童蹦床的收费是3分钟30元,周围有不少孩子在排队。收费处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每天能接待200多人,像这样的单个儿童游乐项目在商场里还有很多。

“收费到位了,设施不好说”

对于儿童商业区目前的作用、服务及配套设施,家长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对于早教班的课程或亲子活动设置,不少家长认为“的确能让孩子们有长进”。在“功夫宝贝”的玻璃门外,一对美国夫妇正在看着孩子练踢腿,他们告诉记者,一家人都十分热爱中国功夫,这次来中国定居一段时间,正好让孩子“练练身手”,强身健体。

而夏先生对女儿所在的课程班也比较满意,“私立机构的服务态度很好,对小孩也很好,安全方面也比较放心。能让孩子暂时脱离开应试教育的疲惫,我愿意花钱”。

不过,对于这些“赚孩子钱”的课程和消费项目,家长们也有吐不完的槽。“设备超载”、“场地不够”引起了最集中的抱怨。“有一次带孩子去儿童城,屋里特别挤,有的孩子为了抢地盘还打起来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还有的地方玩具数量少,破损比较严重,花样也不丰富,希望能“慢慢改进”。

配套设施不健全,更令许多家长大伤脑筋。蓝色港湾儿童城除了小鬼当家有专门的育婴室和母婴厕位,只有商场的地下一层设有一个专门的育婴室。“商区那么大,想给宝贝换换衣服或是带他一起上卫生间都觉得很不方便,更别提喂奶了。”李先生抱着孩子告诉记者,“我就担心卫生问题,有的泡泡球上能看见孩子的口水,应该及时消毒。”

亲子消费面积十年扩张十倍

“如果从店铺分布上来看,我们商场内的儿童业态已经上升到20%左右。直观上也能看出来,现在整个商场四层都是早教中心和亲子消费机构,还有一些童装品牌。”东三环某购物中心的招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比例“是近两三年内逐渐增长的”。

但他也表示,占了五分之一的面积,并不代表“儿童主题”能为商场直接创造相当的利润。“通常儿童业态没有服饰、珠宝那样强的租金承受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机构和品牌通常分布在顶层或者负一层。”商场看重的是它们对整体客流量和“全家性消费”的拉动:“举一个例子,孩子们在早教中心上一节课消费100元。但这一个小时之内,他的家长就有可能去了地下一层的超市购物,一买就是三四百元。”

商业专家洪涛对儿童商业在购物中心的出现已经观察许久,他说,不少购物中心已将购物的比例从原来的60%至70%下降到30%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商的冲击,使得购物中心不得不着重体验性的消费,而另一方面商家也看到了儿童消费潜在的机会。”洪涛介绍,儿童产业以前在商场或者购物中心里,大部分体现为一种儿童具体产品的销售,但随着商业的发展,具体产品的零售只成为儿童产业的一种方式,只占了20%。儿童业态更多部分是在打造儿童游乐和体验的概念,而且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已接近3亿,其中生活在城市的儿童超过了1亿,儿童消费支出已占整个家庭收入的25%。洪涛说,随着我国长达30年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庭结构“1+2+4”的固化,“小鬼当家”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还催生出一个快速膨胀的市场。另外,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他们是一个以具体感官触摸和体验为主的消费群体,电子商务对由儿童决定的消费天然没有吸引力,这是购物中心可以倚重儿童业态以抗衡电子商务对其影响的内在因素。

据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方面介绍,世纪金源在2004年开业的时候,儿童业态的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至今已经超过6万平方米。

(来源:《北京晚报》 窦媛媛 于 建 殷呈悦 陈 词/文)

(本组稿件来源:新华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