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考命题看改革趋势

2014-10-24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考查

◎语文:注重能力考查与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趋势一:试题贴近时代和社会现实

强化语言应用性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的专家指出,今年语文高考考试内容非常注重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提升对考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考查力度。

比如,江西卷的作文题: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命题专家指出,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对“探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试题就是让那些习惯于死记硬背、宿构套作,陷身于题海战术的考生无计可施,使那些能深入观察现实、思辨能力强的高素质考生在考试中获益。”语文命题专家说。

全国卷阅读题《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通过梳理中国历代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经验,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当前社会热点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古为鉴,重在为今天食品安全方面的治理提供启示。

高考命题语文专家组专家介绍,以往的语文考试主要配合中学的语文教学,试题相关内容围绕文学材料设计,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强化语文应用性的导向,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注重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主动贴近时代和社会现实。作文题中,注重选择富有时代感并与考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带动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运用已有知识思考、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

纵观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各套试题涉及的材料既有语言、文学等语文学科原有的重要内容,也涉及哲学(辽宁卷《幸福的哲学》)、历史(全国Ⅱ卷《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教育(湖南卷《常识教育》)、数学(全国Ⅰ卷“中国珠算”)、建筑(大纲卷《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广东卷“罗哲文”)、信息科学(大纲卷“网络阅读”)等方面的内容。

“都是要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说。因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趋势二:多省份出现图文转换试题

大数据时代考查信息读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去年起,高考全国卷出现了图文试题。今年,多个省份的语文试卷中都出现了图文转换试题。

“信息时代的阅读对象不再仅仅限于文字,对数据、表格、图片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转化是大数据时代和多媒体时代对人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读图题和图文转换题,体现了语言能力考查新的关注点。”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相关专家说。

如全国卷有一道“瑶族村3日行”的构思图,要求考生根据示意图提供的思路,用精练而又符合逻辑的语言把思路叙述出来,实现“思维——图示——文字”的转换过程,跟以往简单的“图示——文字”的转换相比,加大了思维的强度和表达的难度。

今年四川卷中也有一道读图的题: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

题目为学生呈现了“车”、“受”、“为”、“马”、“鱼”等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

这道图文转换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又传达了中国优秀的汉字文化,展示出了语言、文化综合型试题的设计模式。

此外,广东、辽宁等省份的试题中涉及了统计数据、照片、漫画、流程图等读图、读表题,这种考查是对以往考试方式的有力补充,能很好地考查考生阅读多种形式的信息,并运用语言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引导考生拓宽阅读的视野,面向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与过去5到10年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考试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体现出这些变化”,姜钢说。曾经在中国流行那么多年的科举考试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内容和形式变得越来越僵化了,“所以,高考不但形式要进行改变,同时考试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趋势三:试题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

引导考生以新颖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全国卷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山羊过独木桥”是某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以往的比赛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通过人数较多的一组获胜。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语文命题专家组专家介绍,201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加强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引导考生以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突破程式化的界限和束缚。

比如全国卷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材料中出现这一情况的意义和价值,直接激发考生在“传统”和“常规”遭遇挑战时的思考,展现创新思维。同时,这则材料又极具开放性,解读的重点也不固定,可以从“传统”“规则”“公平”“诚信”“荣誉”“共赢”“利益”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此外,安徽作文题“剧本改台词的争论”、湖北作文题“山脚、山腰与山顶”等,都在创设论辩情境上下功夫,力求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为代表的这类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实现个性的表达。

趋势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命题重要原则强调对考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高考既承载着选拔与评价的功能,也发挥着引导的作用。通过命题强调对考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也是今年的重要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涌现出全国卷作文题“农民工看病”、阅读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等传递正能量的试题。“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既继承传统,又立足现实。在命题过程中,多选取能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作为材料,积极正面地设计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

专家介绍,语文学科在命制试题过程中,选取了社会生活中能够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

如全国卷作文题“农民工看病”,蕴含了友善、和谐、诚信、平等、文明等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感悟和生发。再如全国卷阅读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试题设计中凸显了对试题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解读。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既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也在引导考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专家表示,未来高考语文命题还将坚持“融合传统与现实、注重综合与开放,体现对语文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考查”的原则。

◎数学:注重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2014年高考数学试题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平稳过渡,先易后难

试题总体来说过渡比较平稳,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符合学生的做题习惯,同时在难题方面又具有比较大的离散程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遵循了考试大纲所倡导的“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原则。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考查。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

与去年相比,文、理科试卷结构不变,依然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为4道填空题和5道必做解答题和3道三选一解答题。解答题分别是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三选一包括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其解答题的排列顺序与2013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层次分明。

立足基础,覆盖面广

文、理科试卷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选择题文、理科第1~10题;填空题文科第13~15题,理科第13~14题;解答题文理前三(17~19)题,都属基础题、常规题;理科第16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层次较多,容易出错,文科第12、21题,理科第12、16、21题,命制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大主干知识仍然是支撑整份试卷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另外,考试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统计、概率和分布列、常用逻辑用语等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数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5、9、12、16、17、20、21题,文科第11、12、21题等。倡导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指向。

文理差异变大

命题注意到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相同题有四五个题,姊妹题只有4题。难度要求相异,如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科第12题、理科第16题都是数形结合,但理科是填空题需要自己推导,而文科给出的是选择题,有选择支的辅助,解决起来更加容易;文科第18题和理科第18题题干和第一问完全相同,但文科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体积法可以迅速解出,理科给出二面角让求出三棱锥的体积,需要首先画辅助线或者建系,表示出二面角,求出边长CD,才可进一步得到答案。

理科全国新课标Ⅱ卷第12题是一道考查导函数的选择题,多少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难度系数较大,运算较为复杂,即使考生顺利解答此题,也会不太相信,仔细检查会消耗一些时间;理科第20题是一道常规试题,但准确书写不易;解答理科第21题时,如果完全采用直接方法,需要时间和耐心,稍有不慎,失误在所难免。与去年相比,理科稍难,文科较易。

中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的考查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提炼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两套试卷理科第5题都是考查与实际结合的概率题目,考查了概率的直接求解和条件概率;全国新课标Ⅱ卷第11题与新课标I卷第12题均是考查立体结合的全国相关应用,但角度不同,一个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补体能力,一个是考查做辅助线与线面关系;理科与文科第18题或第19题均围绕着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背景清晰。

淡化计算,强调应用

“繁复的计算”、“海量的公式和原理”、“考过就忘”似乎是很多学生对数学的记忆。

不过,今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中的一道题,让人眼前一亮。

“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

“没有公式、没有原理、没有运算,只考查推理能力。”考试中心数学命题专家说。

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平时学习的各种方法、进行的大量练习,最终是要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方法。因此,今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中,加大了逻辑推理试题所占的比例,题目占到50%以上。

这种通过所学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

专家同时指出,计算并不是不重要,而是要把计算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即使要计算也首先要通过逻辑推理之后再计算。

“今后,靠题海战术备战数学高考是行不通的。”高考数学命题组专家表示,今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淡化了烦琐运算,体现了三个特点: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数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数学逻辑、方法和现实的结合。

“高考数学绝不是为大学数学系选拔学生。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要让考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身边。”专家表示,今年数学命题强调通过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全国卷以“空气质量”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命制,要求学生应用统计与概率方法对天气进行预测,领会统计与概率的应用价值;江苏卷第18题以古桥保护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此外,还有试题涉及购买设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参加公益活动等。他同时透露,猜题押题的备考方式也将行不通,“强调应用能力,更注重基础考查。以今年试题为例,选择判断题等基本涵盖了课本70%~80%的知识点”。

考查方式不断创新,以后的考生该如何备考?

“一是不再迷信题海战术,回归、重视课本知识;二是重视数学方法的学习。”专家提醒。

◎英语:侧重考查阅读、思维能力

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智敬谊说: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学生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较为平和,做题较为顺手。其中,作文仍是应用文写作,是关于学生看到一则暑期出国学习的广告,要求学生写信咨询相关课程、费用等问题。不少学生感觉作文不难,因为高考近几年都是应用文写作,备考中练习较为充分。

阅读和完型填空题的难度也不大,内容新颖,选材广泛。相比之下阅读更为容易些,几乎没有选标题和主旨大意的题型(这两项题型学生普遍容易失分),大多还是细节题。完型填空是夹叙夹议的文体,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难度适中,其选材贴近生活。

今年英语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试卷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单选取消,新题型亮相。2014年高考大家普遍关注的新题型语法填空今年是以短文的形式出现,考查了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力求落实基础。讲述环境保护需要长期实践,人的习惯改变也是如此,所以需要耐心。该题较为简单,没有特别难填的空。改错是关于种植果树的文章,也较为平和。

英语材料均选自英文原版

浙江英语试卷与往年试卷相比,试题的形式和难度保持稳定。2014年高考英语的语篇素材均选自英文原版书籍、英文主流媒体和英语国家中学生经常阅读的书刊,语料真实、地道,语言优美,题材丰富,涵盖人文、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环保等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时间、空间跨度大,覆盖面广。同时,所选语篇注重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识,有“教育激励”、“节俭理财”、“文化差异”、“自然与创造力”、“成长经历”、“人际关系”以及“助人为乐”等主题,体现了试题对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情感态度等正能量维度的高度关注,倡导健康、和谐生活。

突出英语工具性特征

长沙市高中英语工作室首席名师、长郡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陈春华说:湖南今年的英语试卷比往年的试卷更加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突出了对考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试题的考查角度来看,命题者力求“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从所接触的考生考后的反应来看,普遍觉得今年的试卷比2013年的稍微容易一点。全卷没有偏题、难题和怪题,更加注重基础和运用。”陈春华说,听力部分,语速与去年的基本持平,听力材料组织、语言特点和试题结构延续往年的风格,材料话题生活化,生活气息浓郁,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特征。语法填空题基本涵盖了主要的语法项目考点,命题技巧上突出了活用语法的理念。

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完形一增大了对名词和形容词的考查力度,阅读填空题对考生转换信息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书面表达的第三部分写作题更是一改往年的记叙加感想或启示的风格,要求考生以“My magic____”为题,用英语写一篇介绍自己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大赛发明物的短文,具体来说是写一篇说明文。不过,命题者给了考生足够的写作提示,虽有难度,但考生肯定都有话可说、可写。

命题紧贴生活 利于考生发挥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王维荣说:今年英语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为“求稳”,试题的总体难度不大,较好地把握了新课改后的考纲内容。四川高考英语命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对语法的考查力度下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考查却在加强。

如四川英语卷完形填空讲述人与鸟的和谐相处,写作题要求给美国笔友Sam回一封自己参加高考的信件,“阅读表达”讲述了作者以一种特殊方式给父亲过60岁生日,改错题为遇到火灾该怎么办,这些题型的内容都与生活联系紧密。

总体来看,今年英语试题难度不大,力求平稳,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单选题、改错题均较为简单,相比之下完形填空却是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对学生把握上下全文的能力要求较高。阅读题的难度则有梯度的上升,不仅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

今年是四川新课改后的第二年,综合这两年的英语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语法的考查力度在下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在上升,这个趋势对今后的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用英语思维习惯进行阅读的能力。

◎文综:关注热点 突出实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近年来的文综试题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文综试题不再单一地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更多地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紧密结合。今年的高考文综试题在紧扣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开放灵活,在彰显各学科特色的同时,还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和社会生活。其选材不仅充分聚焦了“两会”的时政内容,而且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国计民生问题。例如,地理反映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布局等问题;政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了反腐倡廉、发展经济、教育改革等社会热点;历史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地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三个人文学科紧密结合,共同展现了当今世界多元竞争、绚丽多彩的时代风貌。

描绘改革宏伟蓝图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加大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的主旋律。文综高考试题许多内容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关注政府改革,建立高效政府。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第45题,通过呈现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素材,强调了中国古代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46题,通过引用清末预备立宪的史料,考查了我国近代政府改革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学者们总结历史教训的智慧。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38题以“两会”简政放权、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市场机制调整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

二是关注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13题以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为材料,考查了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第14题以某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形成制定生产模式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市场经济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三是关注军事国防,保障国家安全。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为材料;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第47题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远征军的史料为背景,都与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点契合。

倡导民主法治建设 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与此相关的高考选题包括:

一是关注民主建设,培养公民意识。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17题以某地区民主管理原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的民主建设和民主权利;全国新课标Ⅱ卷政治第16题以“民主恳谈会”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基层建设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

二是关注法治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45题通过引用《中国法制通史》中魏晋法律改革的内容,考查了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法律改革的特点,体现了我国法治改革的悠久历史。

三是关注民族问题,倡导民族团结。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15题以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为背景,考查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

四是关注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48题引用包拯弹劾官员和“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两则历史材料,反映了“两会”中反腐倡廉和干部作风的相关内容,体现了我国加强整顿领导干部作风的决心。

弘扬科学发展观 共筑七彩“中国梦”

“中国梦”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经济腾飞、环境提升、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是关注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制度。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29题以1898年梁启超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为背景,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39题以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为材料,强调了好的中学教育制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是关注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全国新课标Ⅰ卷地理第2题考查了太阳能光热电站误伤途经飞鸟的缺陷;第6题考查了兰新铁路因保护绿洲而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全国新课标Ⅱ卷政治第14题以雾霾污染为背景,考查了政府治理雾霾的经济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保护的重视。

三是关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国新课标Ⅰ卷历史第40题以《宋应星评传》和《牛顿传》中宋应星和牛顿的发明创造经历为背景,体现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意义。全国新课标Ⅰ卷政治第21题以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为背景,揭示了科技创新中的窍门。

四是关注文化保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新课标Ⅰ、Ⅱ卷历史第25题都涉及中国古代儒学的地位问题,考查了我国儒家文化稳固的历史根基。全国新课标Ⅰ卷第26题考查了宋明理学的人性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俗话说“史地不分家,政史不分家”。高考文综是政史地三科对人文素养的综合考核,其考查的不仅是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尽管政史地三科分科命题,但在关注社会实践方面却是共同的,其目标都是希望通过文综科目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益有用的知识,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的联系,让学科课程增添生活的元素和时代的色彩,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理综:突出主干知识 考查科学素养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难度降低,是化学试题的最大特点。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工业流程题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出现在试卷中,取而代之的第27题是一道陌生度和难度均适中的反应原理试题,考生答起来比较顺手。除此之外,很多题型相对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如第26题实验题,依然沿袭了近几年来的命题模式,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等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形式与去年高度相似,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大。此次试题难度的调整,也消除了近几年来广大考生对化学试题难度太大的质疑。

重点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热化学等核心教学内容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如选择题第8题,四个选项均为教材正文或课后习题原文,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

较好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如选择题第8题,要求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释;第28题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用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等,对于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能力立意的宗旨不变。尽管试题难度降低,但能力考查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突出表现在:(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如必考题第11题、26题、28题及选考题第36、37题均涉及计算能力的考查。但纯技巧性的计算几乎没有,主要突出化学计算的使用价值。(2)注重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需要利用溴酸银的溶解度曲线来判断其多方面的性质,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多角度进行考查,实为一道好题;第28题亦是如此。(3)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27题对NaH2PO2是否为正盐的判断,需要深刻理解题干中已知信息次磷酸为一元中强酸的含义;第28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则更是要求考生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信息活学活用。(4)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实验题的比重比往年有所增加,除了第26题着重考查有机实验外,选择题里还有两道题目考查化学实验,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题第13题涉及硝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体现了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这一核心化学观念;而第27题第4问则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模型法去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能力侧重应用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采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最大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多角度考查能力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群落演替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生态学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地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试题难易结合,梯度分明,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也给中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综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