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家庭生活的写照

2014-10-23巴黎小皇宫美术馆

读者欣赏 2014年9期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水彩瑞典

卡尔·拉松(Carl Larsson,1853-1919年),瑞典人民最喜爱的画家,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誉为瑞典现代绘画之父。2014年3月7日至6月7日,巴黎小皇宫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在法国的首次回顾展,共展出100多件作品—均来自瑞典国立斯德哥尔摩美术馆,以水彩为主。

卡尔·拉松出生在斯德哥尔摩的贫民窟里。由于父亲离家出走,母亲仅靠为他人洗衣赚取的微薄薪水养活一家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拉松从小就展现出了绘画才华。在就读穷人学校时,一位老师发现了他的美术天分,鼓励他报考瑞典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预备班。

13岁时,他考入瑞典皇家艺术学院的预备班,主要训练素描。刚进入艺术学院的拉松,因为出身贫穷,对学校的生活感到十分迷惑,也不愿意和同学亲近。1869年,16岁的拉松被提升到了瑞典皇家艺术学院高级班,学习古典美术和人体素描。此后,拉松开始找到自信,并逐渐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

为了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1871年,拉松开始为书籍、报纸和杂志等绘制插画。靠着在美术学院所接受的严格的素描训练和对色彩的敏感度,拉松总能很适合地表达主题。虽然插画工作是拉松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他一直梦想当一名真正的画家。1877年,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拉松,来到了当时欧洲的艺术之都巴黎,立志成为一位学院派画家。但在巴黎,拉松并没有进入当时的主流艺术圈。他几次以油画参加巴黎沙龙展,都惨遭拒绝。

1882年,拉松来到巴黎东南郊的格雷修尔卢昂村(Grez-sur-Loing)。这里临近枫丹白露森林,是个处处可以入画的小村庄,当时英国画家大多聚集在此。在这里,拉松认识并爱上了瑞典女画家卡琳·贝格(Karin Berg,1859-1928年)。两人于1883年回瑞典结婚后,又回到格雷修尔卢昂村定居。

当时的巴黎画坛,“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巴比松画派让风景画成为绘画的主流。到过巴比松的拉松,开始以水彩创作风景画。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拉松的画风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他放弃学院派油画的创作,使用大量的透明水彩。他说:“我第一次真正细看大自然,抛弃所有的成见,真正拥抱大自然的单纯之美。”1883年,他的两幅水彩画《十月》《十一月》荣获巴黎沙龙三等奖。

1885年,拉松带着家人回到斯德哥尔摩定居。他搬到瑞典达拉纳省桑德波恩村(Sundborn),住进了一个叫Lilla Hyttnas的小屋。这是他的岳父阿道夫·贝格(Adolf Berg)赠送给他们的。有了自己的房子,夫妇俩开始一同装饰他们的温馨小窝。尤其是卡琳·贝格,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家的布置中。为了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他们共育有8个儿女,其中一个夭折),她不仅设计了更符合生活需求的居住空间,还给家人设计更舒适的居家服装。

温馨的家庭给拉松带来了创作的灵感。由于拉松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他以自己的家庭生活、周边静物入画,创作了一本又一本的画作。他使用大量的透明水彩,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轮廓线条粗黑明显、色彩鲜艳的水彩风格。没想到,正是这一系列创作,让拉松走向了自己的艺术高峰。

今天,我们可通过拉松的《我们的房子》(1899年)、《拉松一家》(1902年)、《阳光下》(1910年)等画册,看到他笔下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拉松画册的译者李辉曾说:“因为拉松的画和文字,人们曾经拥有过的安适与温馨,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将成为永远温暖人心的记忆。”

作为家的安居地,房子是最重要的。在《我们的房子》里,拉松画了跟房子有关的一切。画中的两层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每间屋子的陈设,窗台的盆花,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模样,以及他们入睡后妻子在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无不引起我们的共鸣。在《拉松一家》里,姐姐在厨房一角和小妹妹一起工作,孩子们在卧室中玩游戏、一起看书做功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那种天真烂漫、活泼调皮的模样跃然纸上。到了《阳光下》,一家人在院子的大长桌旁享受阳光,在家附近的河畔捉虾、享受野餐,无不在与读者进行极其亲切的对话。

这是拉松最快乐的时期。他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家人,他随时都在给孩子们作画。有一张女儿布瑞塔正拿着面包站在园中的画,身后是黄灿灿的向日葵,脚下还有一只猫。拉松说,当时布瑞塔刚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面包和一条给猫吃的小鱼。他立即叫布瑞塔站在花前,用铅笔为她画了一幅速写。等孩子走后,他就拿来画架,画出这幅画。拉松用这种即兴的方式,画出了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情景。

拉松的画再现了瑞典的田园风光、乡村温情、都市街角和市井习俗,充满安静与温暖。画中温馨的家庭气氛,让拉松的水彩画得到了全世界观者的喜爱。尤其是拉松夫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各种家具和清爽的居家空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并引发效仿。如今,保留原貌的Lilla Hyttnas小屋,被瑞典列入国家保护的私人博物馆,也成为瑞典著名的旅游景点。小屋由拉松的后辈管理,每年5月到10月对外开放。

虽然拉松笔下的家庭生活很温暖,但他的肖像画就给人别样的感受了。“当然,在我的生命中,存在着幸福和沉静,同时也有忧虑。早在1896年,我就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速写,阴郁得简直像一个鬼魂。”由于童年时代留下的辛酸记忆,他与父亲的关系从未融洽过。他笔下的父亲抿着嘴,神情严肃,眼神锐利,令人生畏。拉松曾说:“每当经过这幅画前,我总是转过头去,生怕自己被父亲锐利的眼神刺穿。”

1886年,拉松偕朋友到意大利旅行,让他对大型壁画产生了热爱,点燃了他创作历史画的梦想。1887年,他的作品有幸入选当时巴黎著名的乔治·博帝画廊的展览,当年的审查委员会包括印象派大师莫奈,这让拉松信心倍增。1889年,他的三连作荣获巴黎万国博览会金奖。1891年,他提出的壁画计划草图被国立斯德哥尔摩美术馆接受,但实施过程并不顺利,前后历时20多年。1919年,68岁的拉松辞世,他的这幅壁画作品也未被美术馆接受。直到1997年,这件作品才被挂回他在斯德哥尔摩的原预定地点,供世人观赏。

虽然拉松立志要做个历史画家,但真正让他享誉全球的还是他的水彩画。拉松的水彩画充满瑞典的民族风格,格调清新优雅。拉松也因此成为瑞典人民最喜爱的画家、瑞典美术史上对世界贡献最大的3位艺术家之一。

猜你喜欢

斯德哥尔摩水彩瑞典
徐惠水彩作品九则
与水彩对话
水彩城市剪影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古老的瑞典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