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23尤继元白根举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现状创新

尤继元 白根举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形式单一等问题。其原因有就业指导机制不完善、就业机构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和评估机制缺位。为了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实现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相统一,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

关键词:就业指导;现状;创新;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就业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但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1.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任何工作,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就业指导也一样。有一支职业素质良好,技术过硬的就业指导人员更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兼任,二是由普通教师兼任。二者各有其优点:前者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熟悉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但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往往没有受到系统的教学培训,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缺陷;后者来自课堂,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方法也比较丰富,但大多数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体验较少,掌握的就业信息不足,政策法规了解不透。

2.高校就业指导过程比较随机,缺乏连贯性。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一般比较随机,没有一个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体系。一般情况下,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大二大三以专业课、公共课教育为主,到了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整天奔波于各招聘会,或忙于考研、考托福雅思及公务员等各种考试,正常的专业课上课也很难保证,更别说就业指导课了。上课教师苦于没有学生来上课,或者很少有学生来上课,不能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学生苦于找不到工作或前途未卜而纠结。在有企业或单位来开宣讲会的时候,学生才会到现场,这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弊端就是把就业培训指导人为的分割断裂开来,不具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指导。而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连续性就业指导的高校,效果更理想。

3.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是成效微乎其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学生兴趣不高。以榆林学院的就业指导课为例,每个班级设36课时,可是每次来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就业指导课会讲一些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协议、违约、就业改派、户口迁移等等一系列与毕业生相关的问题,这些与毕业生的利益是有关系的,可是往往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如果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趣味知识有奖竞赛的方式,肯定会效果显著。

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所存问题溯因

1.就业指导机制不完善。《高等教育管理条例》规定,各高校要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确保 “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即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要有专门的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要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学生就业;还要有专门的就业招聘会场地。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少有高校做到四个到位,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高校。要么有就业指导中心,但是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要么就是有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但是经费向教学倾斜,不能很好地保证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要么就是没有就业指导的场地。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专业性与规范性,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比较孤立,不能随着社会的需求变化而相应变化,缺少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不能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资源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2.指导机构专门化程度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机构是与学校各院系独立分开的部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由处长或者主任负责,下设几个部门,如信息部、咨询部等。除了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也有相应的就业指导部门,但一般由辅导员老师兼任,主要工作也只是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办理就业手续等。总体来说,大部分高校还没有专门化的就业指导机构,不注重就业机构的建设,机构部门不完整,且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缺乏专门市场调查和市场拓展部门,无法专门去调查研究和分析市场需求与变化,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3.信息的来源渠道狭窄,无法满足供求双方的需要。信息缺失和供求主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业信息不真、不足、不畅导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紊乱。高校的就业指导处于一种被动地等待用人单位信息,然后传递发布给学生的工作格局,与现阶段的就业工作极不协调。其原因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少、经费短缺的影响;也有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障碍,各部门、地区互相封闭信息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需求信息预测和规划,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并未形成主渠道,各渠道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不够,互相之间的认可度不高导致签约失败。

三、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高校就业指导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随着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高校就业指导也相应需要日益多样化,营造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氛围。一是加强就业指导主体的多样化,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学习研究然后再到台上讲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实现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例如,邀请企业 HR 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社会实践、单位实习、网络测评、职业信息库检索、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业大赛、兴趣小组、校园招聘以及校友的工作经验分享等,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三是在增强高校就业指导多样性的同时,实行就业导师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增加就业指导个性化程度。对“备考族”学生,要提供考试方面的辅导,帮助其顺利通过考试; 对“就业族”学生,则需要千方百计帮助其就业,由此实现就业指导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2.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要有所侧重。政府与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组建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尤为重要,在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方面对就业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要做法有三: 一是高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就业指导老师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实现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二是积极“引进来、走出去”,聘请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就业提供一线的经验。从事就业指导的高校老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三是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借鉴香港高校制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要求指导教师持证上岗的成功经验,要求大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持有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3.加强就业信息渠道建设,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就业信息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就业信息传播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供需要求。很多毕业生都忙于参加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很少有人待在学校。一旦有用人单位过来,就业信息很难及时的传播到学生手中,因此而错过招聘会宣讲会而丧失就业机会就很可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利用多种方式把信息及时传到学生那是当务之急。加强就业信息渠道建设,就是要创造条件,建立各种信息传播平台,第一时间能与学生达到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金在喜,朱志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30-33

[2]王素霞.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6

[3]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33-34

[4]唐均.适应竞争,做好就业准备[J].当代青年研究,2000(5):89-92

[5]申珂.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定位与改革[J].中国就业,2010(1) : 20-21

[6]夏科家.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1(4):21-23

[7]杨志新,杨锐英.云南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 : 68-72

[8]丁艳红.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2012( 4) : 44-4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现状创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