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探析

2014-10-23王帑郭梁王静李为锋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管理策略探析

王帑 郭梁 王静 李为锋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安全性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随着高校国有资产的迅速膨胀,资产管理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本文引入目标管理理论,结合“以人为本”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新的思维角度来探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管理;以人为本;策略探析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高校的国有(公共)财产。高校国有资产的范围包括:国家拨给高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等。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明晰高校资产产权关系,优化各项资产结构和配置,维护资产安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提高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国有资产管理却未能跟上发展步伐,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引入目标管理理论,结合“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从新的思维角度来探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目标不明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有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各种制度安排的总和。现行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缺陷是高校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未能按照资产的不同性态合理配置,所有者缺位,多头管理,责权利不统一,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益低下,重复购置、重复建设、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目标不明晰,造成了总体管理混乱失控、标准不统一、监督无力的格局,致使国有资产的权益受损,高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削弱,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二)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不少高校领导及资产管理者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重有形、轻无形”、“重使用、轻维护”的错误倾向;院系的资产管理和使用“资产部门化”意识牢固,“重购置、轻效益”,“重使用、轻管理”,造成资产重购、闲置、丢失、损坏、私人占有等。二是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知识更新慢,正规业务培训少,流动性较大,基层资产管理员因兼职而职责不清、责任心不强,造成资产管理效益难以提高。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成效不显著

现行管理体制中,缺乏从资产配置、购置、形成、使用管理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就是指通过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约束手段,并利用这些手段将资产的运行置于一个安全的保护网之内,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运行。如:缺乏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预算约束不严格,产权登记制度不规范,核资清查制度不健全等。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主要是指对资产理性运转过程和势头的强化和鼓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资产管理会失去活力和生气,资产效能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如:在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未设立资产管理奖励基金,在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与经营者能力、绩效相对应的报酬制度,“管好管坏一个样”,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未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平台,及时协调资产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让管理活动在稳健中前进。如: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软件无法与财务软件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及时对账;缺乏大型公共的实训平台,学院之间实验室设备重置、闲置,间接造成资源浪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的共享机制,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超过15%。

(四)管理模式不够精细、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管理模式不够精细、手段不够先进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技术不够先进,未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全过程的流程化、动态化、开放化。在仪器设备从申请配置、采购、验收、入账、使用、维护,到处置及最后销账,未全部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流程中,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大多数高校未能建立基于数字化网络校园平台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仪器设备领用人(管理者)不能依托网络实时方便地查询本人(本单位)名下资产状态,管理模式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纸质“记流水账”的低层次水平上。

二、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中缺乏自上而下的具体的目标体系、对应的有效方案、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没有通过具体资产管理目标很好地把各级资产管理人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其内涵是根据所设置的目标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组织中由总体目标引导各个部门直至每个成员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和个体目标,并据此确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成果考核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为重视组织的目标。目标管理达到目的的手段是过程激励。

(二)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的主要方面

首先,每一层级资产管理人员明确并建立自己的目标,参与总目标的制定,并作为自身的首要责任;其次,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使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最后,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把客观的需要转化成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来取得成就。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推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1.目标管理的本质要求更能体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人的管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推行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院(系)、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它控”变为“自控”,自我提高管理意识和自身素质,激发其生产出高质量的知识和人才产品,从而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2.目标管理理论的价值判断符合高校实现对院(系)和职能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追求。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要求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把目标作为联结“人”与 “事”的核心要素,使人通过完成任务去指向“事”。在高校推行院(系) 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可以更好地强化各院 (系)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意识,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资产管理中“多头管理、产权不清晰、权责利不统一、分工难合作、、奖惩难把握”的弊端,弥补资产管理体制缺陷,促进高校长远发展。

3.目标管理评估的科学性能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成果效应。根据学校整体目标和任务转化分解而成的各院 (系) 和职能部门的成果目标,既是院(系) 和职能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又是学校指导、检查和考核各院(系) 、职能部门工作绩效的依据。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成果效应,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乃至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手段,进而提高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三、高校国有资产目标管理论实现途径

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提出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策略如下:

(一)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首要管理目标,进行高校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和管理体制的架构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提升效应作为衡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一标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如何,不仅仅是看高校国有资产的规模扩大还是缩小,而是看其是否提升、在多大程度提升了高校国有资产配置的整体效率。

(二)以提高国有资产效益为目标,分离非经营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构建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进行产权界定,区分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其中,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经营性资产包含校办企业的投入资产和划拨到后勤企业集团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其次,成立不同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独立法人资格的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经营资产,由国有资产处管理高校非经营性资产,统一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监督管理。最后,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偏重点不同,构建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非经营性资产不产生经济效益,管理目标偏重于使用效率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绩效评价体系更多是从资产使用效率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考虑;而经营性资产产生经济效益,管理目标偏重于经济效益,绩效评价体系可采用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实行计提折旧和有偿使用制度

通过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计提折旧制度,有利于反应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核算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建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资产保值基金库,用于资产的维修维护,从而补偿资产的折旧损耗,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四)以提高管理成效为目标,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一是以提高非经营性资产的安全、稳定为目标,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如建立严格的资产配置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处置制度。二是以提高非经营资产的完备率和使用效率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奖惩制度和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奖励基金,奖好惩坏,调动管理者的能动性,增强责任心。三是以增强管理合力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如建立统一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便于统一标准,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增强管理合力作用。

(五)以提高管理层次为目标,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功能更加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申请、审批、购置、 验收入库、配发、使用、调剂、维修、处置等信息,通过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进行规范化、信息化 、网络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和科学分析,实现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化监控,提高工作效率,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结束语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等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增强了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利用的有效性,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促进了高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王玉斌,王玉虹,谭豫之.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23(11):153-156.

[3]蒋玉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问答[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Peter F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New York: Harper Press,1954.

[6]徐四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商业会计,2007(2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管理局.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Z].国资事发[1995]89号.

[8]陈荣芳,詹汉荣,周仲舒.试析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J].会计之友,2011(6)

作者简介:

王帑(1982- ),男,硕士,西安理工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资产管理和信息安全研究。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管理策略探析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