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4-10-21朱维霞张红燕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中外合作办学诚信

朱维霞 张红燕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诚信危机令人担忧,在分析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学校和个人两个层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规范、文化塑造和行为养成实践,帮助大学生养成诚信道德人格,在国内和国外的各门考试中远离作弊。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诚信;考试作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星,诚信是立邦之基、为民之本。一直以来,诚信都是衡量个人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诚信失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姑且不论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欺诈、腐败等失信行为,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中诚信失守的阵地也越来越多:假学生、冒充贫困生资格申领国家奖助学金、恶意欠贷不还、考试作弊、简历造假、同学交往中尔虞我诈等等都在不断挑战诚信的底线,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以山东某高校国际交流项目学生为例,一学期考试作弊被抓的学生高达51人,占学院总人数的3%,而且这个比例还不包括有作弊动机或行为没有被发现的学生。这让人不由得感慨:天之骄子这是怎么了?连普通的考试都需要作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带有多大的水分?这样的学生出国后能适应国外繁重的学业压力么?这样的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么?会不会使我们的国家形象大打折扣?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趋之若鹜?我们该做些什么来减少以至杜绝这些严重失信的现象呢?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考试作弊原因探析

我们先来分析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收费、低收分,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相对困难,个性自由张扬、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大都具有一技之长等。综合分析多个考试作弊案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考试作弊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涵盖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

(一)社会层面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尚不完善,诚信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1]经济领域中投机倒把、制假售假、权钱交易等现象已经见怪不怪,由此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面子工程”、虚报业绩;拼后台、拼财力、拼关系;不按实力的跳级提拔;各种事业单位招考的猫腻等等不良风气对诚信构成了极大挑战。而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第一时间了解、传播这些内容,在道德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不成熟的情况下难免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失信现象给大学生树立了反面标杆。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家庭大都非富即贵,家长往往深处这些诚信失范的漩涡之中,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

(二)学校层面

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考试考核标准的不统一给学生作弊提供了可能。部分課程设置不合理、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如部分外教课程的设置)、教材更新慢、考核方式单一、监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助长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寄希望于投机取巧、从众作弊。如:教学计划轻实践重理论,多以课堂授课为主,必修课为主,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都是必须学习的课程,是必须拿到的学分;教材更新慢,无法跟上时代节奏;外教课程纯英文授课,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对有些学生来说如听天书,掌握起来确有难度;课程考核轻过程重结果,主要以试卷成绩评判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老师考试监考的尺度不一,给了学生作弊的空间。

学校日常工作及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平时的一些工作喜欢搞突击、制造虚假繁荣,为了应付一些上级检查,带着学生造假赶材料;教师为了评职称出科研,大玩学术造假;部分任课老师不认真备课,课堂应付,纰漏百出,令学生反感,也在无形中加以模仿。

老生的“传帮带”作用及校风、院风的影响。很多新生入学伊始,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是满怀激情与雄心壮志,可是适应了一个学期后,很快就被所谓的“学长”带坏,逃课、应付、考试作弊等等;因合作办学项目生源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较大,相对正规本科学院的院风较差,无形中让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家庭层面

家庭的影响主要在于家庭对学生作弊行为的无形引导及在学生出现作弊行为时不以为意,不及时喊停。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非常之大,不经意间家长就会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切向钱看,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迷失了本真与自我,朋友间尔虞我诈,谎话连篇;办点事请客送礼;相互间钩心斗角,攀比炫耀;甚至有的父母本身就从事制假售假的工作等等。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让学生对种种失信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在孩子出现作弊行为时,有的家长不能及时地给以纠正,认为这是小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要把成绩搞好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对老师的教育工作不是很配合。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家长因忙于工作疏于对学生的教育,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然后再让他们去国外镀一层金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出了什么事情用金钱和权势就能摆平;在很多问题上大包大揽,唯独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加重视。

(四)个人层面

结合案例调研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考试作弊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摆正心态,对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部分课程(特别是外教课程)学习对他们来说确有难度,是不得已而为之。大考试作弊可分为主动作弊和被动作弊两种类型。主动作弊又分为三种心理:一是求过心理,自己确实不会,不作弊无法通过考试的;二是求好心理,平时学习不错,作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拿到奖学金或更多荣誉;三是求平衡心理,大家都作弊,我不参与就是吃亏,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也必须分得一杯“羹”。被动作弊也分为三种心理:一是无意为之型,本身无意作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邻桌的同学偷看了试卷,或者无心把相关材料、手机等带进了考场;二是“助人为乐”型,配合作弊,在考试过程中有意让他人偷看自己的试卷或者传递答案,属于协同作弊;三是被逼无奈型,被迫作弊,因抹不开面子或者被胁迫而给他人传递答案,甚至替他人考试。由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因为自身修养不够、能力有限、意志力不够坚定,在一些诱惑面前不能摆正心态,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铤而走险,走上作弊的道路。

二、构建应对考试作弊的诚信教育体系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应对大学生作弊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互相配合,正本清源、去除不良影响,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大学生诚信品格。

(一)依托社会、学校、家庭,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机制。

不可否认,诚信阵地的不断失守、各领域失信行为的“示范”,使得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大行其道,为消除各种负面影响,削减各种营私舞弊滋生的土壤,需要各层面加大力度,严格法纪,综合治理,重塑诚信文明之风。

1、社会层面要树立良好风气,积极构建诚信社会。

十八大報告中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倡导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大力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指导了诚信社会的建设进程。

(1)拓展宣传路径,加大宣传力度。要让诚信的宣传教育占领舆情阵地。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有效载体,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如拍摄诚信教育片、电视剧、电影等,在网络和报纸上开辟专栏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公众场合密集宣传,如利用好街道宣传栏、公交车电视等宣传载体,在公众场合张贴条幅等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2)选好典型榜样,加强示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在无形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抓好身边的典型,塑造榜样形象,加强对公众诚信意识与行为的示范引导。要充分挖掘资源,用平凡人的高尚品格感动激励广大公民,如“感动中国”的人物、各行各业的“诚信标兵”等等。也可以反其道而为之,抓住反面典型,如“许霆案”、倒地老人无人敢扶、乞丐产业等等,让公众在评判对比的过程中有所觉醒,积极效仿正面形象。

(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诚信的维持和长久发展得益于法律体系及信用体系的完善,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让欺诈、营私舞弊等不诚信行为及时得到应有的惩罚,让人们对不诚信行为望而却步;政府要下大力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规范和失信惩罚体制;加强信用体系的立法建设和执法力度,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让信用切实成为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失信得到应有惩罚。

2、学校层面要完善机制,规范行为,肃清可能引起作弊的影响。

(1)完善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考核、监考及日常工作四方面:一是教学制度建设上要合理设置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学生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适当选择与专业相近的选修课来冲抵必修课的学分。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设置要加大英语课程学习与国外文化学习,为学生出国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不是仅以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试卷要以理解性试题为主,避免划重点、圈范围,给学生以作弊的空间。三是监考制度建设。监考的松严是诱发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明确严格要求教师在考试监考上统一标准,严格对待,不要给学生作弊的机会与念头;同时对发现作弊学生考场的监考老师也要一并惩罚,以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严格监考。四是学校日常工作建设上,要注重日常积累,要务实,避免突击和造假应付上级检查,以免给学生树立坏的榜样。

(2)规范师生行为,塑造诚信校园文化。规范教师行为。要求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对教师的学术造假行为要严加制止,并给予严惩,塑造一个诚信的学术氛围;教师的提拔与职称晋升严格使用量化标准,避免拉关系、走后门。

规范学生行为。入学伊始,学校就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行为,最终放入学生档案,每学期向学生本人公布一次,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况并适当作出调整;同时建立诚信纠正机制,对于出现失信行为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如果达标可以抵消其在校期间的不良信用记录,给学生一个机会重装出发;对于出现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严加惩罚,以儆效尤,现在很多学校对于作弊学生给以取消学位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虽然有点严格,但是从学生今后发展来看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能够在校期间遏制其失信行为,总比他们以后走上社会触犯法律而面临牢狱之灾好很多;尽量消除不良影响,对于向新生传授作弊经验的老生,一经查处,严肃处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要去异国继续学业,国外对个人不诚信和剽窃抄袭行为的惩治力度极大,所以一定要帮助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规范行为,培养诚信品格,

打造诚信校园,塑造诚信文化。利用好校园的宣传栏、广播台、校报等载体,大力宣扬诚信文化,反对作弊;利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场所,张贴诚信标语、口号,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利用各级学团组织,开展有关诚信的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及辩论赛等,轮番宣传诚信教育;加强院风建设工作,塑造良好风气从教师做起,从学院的规章制度建立做起,从每一个小的细节做起;通过评选校园“诚信之星”等活动,督促学生诚信行为,拒绝考试作弊。

(3)重视诚信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力。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是“舌尖上的教育”,也即诚信教育主要是靠教师的“说”来灌输给学生的,理论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报告会、论坛、主题班会是诚信教育的主要路径。这种教育固然存在信息量大、普及面广的特点,也存在实效差的问题,枯燥的理论灌输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难以入心。为此十八大报告极力提倡实践养成教育,这就要求在校期间重视学生的诚信实践,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提高道德认知和辨别判断能力,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具体可以组织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研社会诚信失范现象,并寻求解决对策;旁听经济或政治犯罪的法庭审判,聆听犯罪者良心的忏悔,坚定道德认知;组织学生自觉参加无监考老师考场,自觉践行考试诚信等等。通过各种实践,践行诚信理论,增强道德认知,并在对各种现象的思考中提高道德判断力,自觉与不诚信现象作斗争。

3、在家庭层面上,作为教育者能够做的就是加强跟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诚信教育的配合。通过家长qq群、邮件、信件、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学校诚信教育的情况;知会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在家期间注意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并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形象与榜样,避免5+2=0现象的出现;在学生出现作弊倾向或行为时,家长要与学校通力合作,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诚信道德人格。

诚信教育归根到底是道德养成教育,道德养成教育是一个内化外化的过程,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个人诚信品格的养成,并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具体到本文就是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消弭,在整个过程中大学生个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个人层面上,要消除考试作弊现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抓好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才能找准事情的源头。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所做的努力最终要通过学生个人的自觉自愿的内化——外化活動,转化为诚信道德品质。因而在诚信教育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关怀学生,注意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参与诚信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养成优良品德。如:树立自信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碍顺利通过考试;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主动向师生求教,以增强学习效果;重视诚信品质,转变心态,摒弃投机心理、不平衡心理和老好人心理,筑牢心理底线,与不诚信行为划清界限;积极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并在其中锤炼诚信品质。另外,要时刻提醒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他们在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国家形象,要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道德品质,完善道德人格,在国际竞争中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不能偏离教师的主导方向,虽然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学生自身还有很多把握不准的地方,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师需要规划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组织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连贯性;适时总结评估,增强教育实效;加强对合作办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等。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一体双翼模式下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开展,让考试作弊远离校园,更不能让学生把作弊行为带到国外。

校园作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拒绝作弊,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品格。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涵盖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的系统工程,是立法、规章制度、教育、实践养成的合力机制,我们期待随着四方面联动的有序推进,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会逐渐消弭,诚信之风弥漫校园,我们也期待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走出国门后向全世界展示诚信、努力、积极向上的良好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1]魏昕,博阳.信任危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金炳烨.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高校诚信教育[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6)

[3]杨艳利. 应对考试作弊,加强高校考风建设[J]. 法制与社会. 2010(07)

[4]蔡联群,安勇.结构大学生诚信之缺失[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04)

[5]朱磊. 近十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述评[J]. 青年探索. 2005(02)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中外合作办学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