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2014-10-21刘昱坤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刘昱坤

摘要:本文利用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在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我国经济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劣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产业经济转型;问题;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更是起着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其它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年来,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力成本、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显,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产业造成极大冲击,东部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产业经济转型战略,即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转型。

一、产业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

关于产业经济转型的理论和先行研究,根据有关学者和归纳与整理,主要包括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和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前者主要包括,日本学者赤松要[1]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雁行模式,弗农[2]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刘易斯[3]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和小岛清[4]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理论主要是以经济不发达国家为视角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的产业转移,主要包括中心-外围理论和局部创新理论。在国内,产业转移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包括重合产业论,梯度转移理论,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和复制群居链。

梯度转移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后,成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表述为[5]: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这种产业转移和升级呈梯形,沿着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的方向进行转移和升级。它主要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的现状及资源禀赋的变动趋势基础上提出的。

二、产业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产业经济转型过程和具体实践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产业经济转型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一)劳动力转移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人力资源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力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进人力资源从流出地到流入地的“推力”,一种是吸引人力资源由流入地向流出地配置的“拉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同样符合“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正是这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结果。

目前、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者占近34%,而高级技师仅占1.4%。其它结果分别是初级技能:15.94%;中级技能:11.95%;高级技能:3.67%;技师:2.46%;初级职称:17.21%;中级职称:7.86%;高级职称:5.55%,因此,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过低、技能型人才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难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型。同时技能型人才不足也导致产业升级缺乏支撑,制约着中西部地区承接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结构的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且,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也会受到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制度环境问题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别是影响地区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制度环境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育状况、市场经济观念的差别、对外开放的程度、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政府的结构及办事效率等。具体体现在产业经济转型的实践中,主要包括转出地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各种政策、各承接地政府的接收产业的优惠政策,对劳动力转移的接收、培训政策等等。目前,由于担心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有些转出地政府对产业转移的推动力不够,而承接地由于相关配套产业、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对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吸引力也不够。

(三)产业空心化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如何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的同时,做好本地区的产业升级是当地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随着传统产业的大量转出,而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产业的衔接问题比较大。特别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资企业面临国际国内纷繁的投资和金融环境,纷纷缩减投资,将企业撤离中国,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四)产业转移使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遭到破坏的危险生态环境问题是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的问题。中西部地区政府在面临相关产业转入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时,很容易忽视对当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三、对策研究

(一)切实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支出结构引导创新方向,一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政府投入力度,保证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快速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通过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内部科技投入力度,保证企业切实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投入的力度,通过机制创新和完善,为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并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商业金融向科技投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通过建立风险补助基金,给予风险投资机构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及创造风险投资基金的金融环境等,鼓励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来集中、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增加科技投入。

(二)让市场在转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各地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应该适应经济规律,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同时政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相结合。实际上,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利润减少,为了获得长期利润,尽管在转移本期或目前较短时期内企业会增加固定支出,但企业仍会进行转移以追求长期利润的增加。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在沿海地区接受问卷调查的418家各种各样的企业中,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需求而进行转移的占到43.8%,由于生产成本高昂进行转移的占到34%,所以由于市场因素和企业自身愿景而進行转移的企业占到绝大多数。而本地政策优惠减少导致综合成本上升的占17.9%;由于宏观政策导向与产业转移政策原因进行转移的企业也占到了11.2%;来自地方环境保护的压力占5%;不满意地方自然生态环境的占0.72%,因此,市场在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与国内其它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比较优势和产业梯度,但具体产业如何转移、向何处转移,政府应该遵循产业在空间上的梯度转移规律,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政策。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主导产业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停留在简单加工装配环节,自身的产业升级压力很大,应继续接受国际产业扩散和转移,进一步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三)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要积极进行产业升级以防止空心化的出现,前面提到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进行升级,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产业升级。目前产业集群主要以外资驱动型为主,主要依靠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研发和营销环节比较薄弱,产业链相对不完整,并且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

而对于这样的产业集群进行升级,其路径设计可以借鉴文献[8]的分析,就国内现状来说其升级路径应该是沿着“微笑曲线”先进行复杂零配件、设计开发、物流等环节发展,而后才是营销环节的考虑。因为产业集群一向以OEM为主,对于营销环节非常薄弱,另外只有生产出品质更好的产品才有建立自主品牌的基础。所以在承接产业转入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同时,应该鼓励本土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经营。

(四)承接地在接收过程中要注意对要本地区资源、环境的保护 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东部沿海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加以重视,承接地的资源和环境势必会受到破坏,从而走以前发展的老路。因此,在双转移过程中,承接地政府应该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要求,对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应该坚决阻止其进入,使其自然淘汰。

四、结论

在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产业经济转型之際,本文是对其理论基础、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的一个简单探索。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其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根据区位比较优势,是承接产业经济转型优先考虑的区域,中部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程度很高的、资源依赖不强的轻加工业,西部地区主要承接与第一产业相关的加工业,西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承接重加工、资源依赖较强的产业。

参考文献:

[1]Akamatsu, K.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1962(1):3-25.

[2]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17-32.

[3]Lewis W.A.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89.

[4] Kojmia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London: CroomHelm,1978:56.

[5]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11):47-50.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