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宽窄轨密集型复合道岔铺设线型控制施工技术

2014-10-21车鹏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15期
关键词:线形道岔点位

车鹏辉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某铁路口岸站宽窄轨密集型复合道岔铺设线型控制施工方面的 施工工艺,为今后严

寒地区的铁路站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施工指导。

关 键 词:宽窄轨;线性控制;铁路站场

1 工程概况

1.1 线路概况

某铁路口岸站包括准轨场、换装场、宽轨场、边检场等工程,正线在部分站前工程中已完成,站线铺轨71.73km,道岔铺设140组,包括交叉渡线、一渡一交、两渡一交等复合道岔。

1.2 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单线;

最小曲线半径250m,限制纵坡6.0‰;

边检场、准轨场、宽轨场到发线有效长准轨850m,宽轨1050m,客场到发线有效长650m;

准轨电力牵引(至客站)、宽轨内燃牵引;

牵引质量准轨4000t,宽轨5000t;

准轨轨距为1435m,宽轨轨距为1520m。

2 控制难点

2.1点位精准的控制:由于霍尔果斯口岸站工期紧,任务重。在铺轨过车中,存在“即成即铺”现象,就出现了多段同时施工,线路对接过多,这就要求放样精度极其重要。现场用GPS粗放点位后,使用全站仪进行静态校核,记录人员认真记录点位放样误差,如发现误差不合规范,及时提醒放样人员进行调整;

2.2.点位的保护控制:鋪轨过车中,存在“即成即铺”现象,这就加大了放样点保护的问题。点位放样结束后,有车辆经过对点位进行破坏。我项目部采取混凝土包桩,混凝土浇筑完成未凝固前,交施工工班技术人员进行看护,保证桩位具有长久性、可靠性、精准性。

3 施工控制

3.1 施工准备

3.1.1 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3.1.1.1 收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必要的水文资料;

3.1.1.2 收集复合道岔线形设计图,对应设计线性五大桩(ZH、HY、QZ、YH、HZ)精确计算线路点位坐标及道岔岔心、岔头、岔尾坐标值;

3.1.1.3 测量仪器运送有专业资质的测量仪器鉴定站检测并出具检测值,合格后进入施工现场;

3.1.1.4 线性坐标值报有关监督部门复合审批;

3.1.1.5 具备“一图三案”条件,设计单位图纸、专项安全卡控方案、施工组织方案、专项质量卡控方案。

3.2 施工技术措施

3.2.1 仪器精准度控制:确认测量仪器精度参数复合要求,使用过程中不坐压仪器,不得摔碰仪器,在施工过程中不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

3.2.2 材料控制: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标明所用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

3.2.3 测量精度的控制:主要采用GPS粗放标示线路概况及其走向,使用静态全站仪精确定位线路中桩;

3.2.4 点位控制:为保证点位点位放样结束后,使用混凝土包桩(保护点位)保证点位的长久型、可靠性、精准性;

3.2.5 线形控制:建立专项测量小组,每组三人,小组个数与施工工班数量一致,在现场施工工班铺设过程中及时静态放样,动态检测保证线形精准顺直。平面线形技术人员架设水准仪配合液压起道机,随时盯控标高,保证平面线形复合设计规范;

3.4施工工艺

3.4.1 线形控制

施工工序类同高寒地区温差变化大,为站场铺轨,多数曲线半径小于250m且曲线长较短,不同于以往的区间线路铺设,本文章重点讲解点位精确定位。点位精准放样前期要点:1、组织项目部测量人员对当地气温浮动值、气压值、空气中含水量进行监测,统计有效值,在后期测量放样中将技术参数改正值输入仪器设备,人为的消除环境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2、放样时避开温度最高点,此段时间仪器的反射信号极其不稳定,在放样时会产生无法避免的仪器误差;

3.4.1.1 点位放样

放样前自检线形点位坐标在绘图软件中展点检测,检测无误后安排专项测量小组进行现场放样,放样时,采用GPS动态放样迅速寻找点位,全站仪静态放样精准定位,放样采用正反镜放样结束后点位取中消除仪器2C误差值。放样过程中直线段每50m放中桩一处;曲线段考虑半径小曲线长过短,放样时采取加密控制,增加了测量放样难度但为后期的线路铺设加快进度。

3.4.1.2 点位保护

点位放样结束后,留一人看护点位禁止人为的破坏及车辆的碾压。随即安排施工人员现场挖设基坑,拌合混凝土将点位进行包裹。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人工振捣,确保点位不会移动。完成后人员看护直至混凝土凝固。记录人员要做好点之计,为查找点提供方便。

3.4.2 线路铺设

线路铺设开始时,专职技术人员对应设计图纸二次检核测量班定位中桩,铺设轨枕人员和现场放线人员要密切配合,每铺设一根轨枕,现场放线人员要对轨枕间距及中线偏移量进行检测,如发现间距、中线偏移量超出设计规范,须通知铺设轨枕人员进行间距调试。保证道轨准确入槽,确保垫片、扣件、绝缘件等安装满足设计要求。

3.4.3 铺砟整道

线路铺设完成后进行铺砟整道,采用装载机将道砟运至线路间,过线路时机械必须避开岔心板、尖轨、护轨等重要部位,不得对其进行碾压。具体操作办法,将水准仪架设完成后配扶尺人员一名,将尺子放于轨顶面随时检测标高值,旁站记录人员对数据进行记录并检算,如不符合规范通知操控手对线路平面线形进行调试,平面线形调试完毕后人工对道床外观进行细部规整。

4 线形控制施工质量措施

4.1 所用的仪器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线路铺设平整顺直,调试后轨缝紧实密贴,道岔线间距复合设计要求。

4.3 道床外观平整密实,道床顶面宽度一直保证线形顺直。

4.4 允许偏差

4.4.1 线间距:不得超越设计规范

4.4.2 线路中线偏移量控制在(+5,-5)mm之间,线路平面铺偏差控制在(+2,-2)mm之间,轨距偏差控制在(+2,-2)mm之间。

4.4.3 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度不小于60KN,锚固螺栓与承轨槽垂直度< 2°。

4.4.4 扣件螺栓扭矩不小于120

4.5 质量检验

4.5.1 线路中线偏差检测

线路施工完毕后,测量复测小组使用GPS对线路进行动态测量检测,直线段每50米一个点,曲线段据现场情况加密。

4.5.2 线路平面线形检测

采用水准仪进行检测,直线段每25米检测一处;曲线段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加密,主要检测曲线段的超高值是否复合设计规范。

5 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5.1点位埋设有关问题预防措施

线路线形控制关键点在与基准点的准确,所以点位埋设是否精准至关重要,点位埋设时就存在垂直度问题,在埋设基准点时自制三角垂直架保证点位垂直埋设,取消放样时的基准点误差。

5.2 放样点位精准性有关问题

放样过程中采用仪器正反镜,消除仪器本身误差;不同小组复测制消除人为误差;环境技术参数输入消除环境帶来的不确定因素

5.3.线形控制中有关问题

线形的中线偏差和平面偏差值在施工中采用一人读数,一人记录且大声读出数值,如发现异常需进行重新测量读数;记录每次测量的最后误差值,保证两次测量搭接的误差值复合设计规范。

6 结束语

通过开展复杂条件高寒地区宽窄轨密集型复合道岔铺设线型控制施工技术综合研究,完善了管理制度,积累了施工经验,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对新设备、新材料有了更深的认识,施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列车安全运营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使用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杨 西.铁路道岔参数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3、崔庆生.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线形道岔点位
关于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
基于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浅述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浅谈舞台灯光工程配电回路设计
大盘仍在强烈下跌趋势中
多边形电极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结构与性能
谈作曲的线形思维与纵横思维
文本教学:寻找文本的语文意义
隧道内板式高速道岔铺设工艺研究
淮南市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