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恨英语

2014-10-21

青年博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工具考试日本

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开启了中国人的一扇窗口,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人固有的观念,加速了中国人走出国门的步伐。因为英语,有人获得了谋生的工具,有人得到了思想的自由,有人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人们的命运因为英语而被改变,而与此同时,英语也成为中国人从小到大都绕不开的爱与恨。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被深深植入社会价值评估体系,国家层面上对英语教育的任何一点微调,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语2017年将退出统一高考”的传闻不断,引发举国热议。

“全民英语”与“聋哑英语”的纠结

学习英语在中国一直处于“发烧”阶段,热潮此起彼伏,中高考、研究生考试、评职称,英语都是门槛,甚者更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国人学习英语一直乐此不疲。那么,中国人的英语学到了什么水平?

应试教育的主导下的“全民英语”受到不少诟病。调查显示,高校中有70%的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满意,而最让他们不满意的则是大学生们普遍的“聋哑英语”现象。

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全球最重要的外语培训市场。1993年,俞敏洪的新东方外语学校顺时而生,一开始他还租不起场地,将培训班办在了自己的宿舍里,但后来新东方的发展速度令人咂舌,很快成为语言培训的航母;3年之后,李阳也推出了“疯狂英语”,在广场上数万人聚集喊着口号式英语,表达对英语的渴望。虽然这种“文革式”学英语方式富有争议,但用“疯狂”二字形容当时全社会的英语热,倒是很贴切。狂热也造就了庞大的市场,根据教育部调查,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参与英语培训,英语培训机构超过5万家,市值超过300亿。

由全球知名教育机构英孚进行的一项对全球170万18岁以上成年英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中,瑞典以68.91分高居第一,丹麦、荷兰紧随其后,中国大陆仅以49.00分排名第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在亚洲区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明明“英语热”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效果呢?

与欧美诸国通用的“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不同,在我国很多学校英语教学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背单词、学语法等“语言知识”,但却轻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英语学了很多年,最终也只是“哑巴”英语,这是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病”。

稍作调查,便会发现国人对英语“苦大仇深”,因为他们受英语折磨久矣——幼儿园即开始学英语,中考、高考、研考,英语更是敲门砖,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也离不开职称英语。看着重要,学着热乎,纯为应试,害人不浅,枯燥的单词、繁琐的语法、呆板的教学,让英语沦落为工具,也让英语学习过程充满痛苦,没有快乐可言,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英语的主要原因。

在“全民学英语”这件事儿上,中国人能“吃大苦、耐大劳”的民族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凡事不能走极端,“苦”到极致、“劳”到极致,就必然要开始历史的反动。其实,对英语“太上皇”地位的质疑声、否定声早已出现,尤其最近这些年来,不但这种声音渐成天下汹汹之势,甚至采取行动的也不乏其人,比如由于招不到专业、英语俱佳的学生而“罢教”的著名画家陈丹青。这次北京“高考改革”,降低英语考试分值,似乎就是对这种质疑、否定的一种积极呼应。

中国人学外语,是太功利还是太天真

英语原本是一种实用性的语言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逐渐异变为一门知识性的基础学科和考试科目。除了造成英语教育效率低下,还将严重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学英语教育走入尴尬境地,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学者对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区7所高校875名高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做过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工具目的性很强。在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前,超过八成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大的英语学习动力;而一旦通过考试,表示愿意继续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例更高,但受访者希望修读不同于大学课堂的英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但学生们想到的提升语言能力的途径,仍然是考证和考级。

培训市场上,英语化身为多种证书,对应着多种能力。比如,都是考研,国内考研有专门的英语辅导班,这和申请到国外学校读研要参加GRE和托福、雅思考试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再比如,为了求职,不少学生把奋斗目标锁定于拿下高级口译证书。此外,偏商务类的学生优选BEC(剑桥商务英语),托业考试也被认为有增加进入外资企业的机会。而如果是报考公务员或把求职定位于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一些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学生还忙着“刷分”,试图用分数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

是不是证书越多就证明英语学得越好?有人直言,中国式英语教育,用“悲催”两字形容并不为过,“英语是工具语言,不是拿来学的,是拿来用的。”不少大学英语教师直言,虽然道理很浅显,但在“闭门”学习和就业竞争的环境下,多数人都忘记了学外语的初衷,在外语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英语专业出身的陈庄,在本科毕业时的感悟是,如果不捆绑上另一个专业,他的英语能力发挥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他选择了去中国新闻学院的国际新闻专业(新华社的研究生部,现已停办)深造。

“英语一旦只与考试和分数联系在一起时,那学的肯定是空壳和皮毛,而一旦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或安身立命联系起来的,英语才算是‘活了过来。”陈庄感慨道。

目前他已定居英国,就职于一家全球知名的新闻机构。

破除英语崇拜症回归“工具”

日本人的英语水平比中国人如何,是个有趣的问题,日本人托福的整体水平不如中国人,但雅思得分和英孚的调查则显示日本人比中国人强。

许多人对日本人讲英语的印象是——发音太差,这是日本人自己也承认的问题。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有着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多数人来说,用处并不大,因为人们与本国人交流的机会总是比外国人要多得多。

日本人在英语方面的长处在于,一直把英语定位为“工具”。日本“以外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在经济发展上作出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有人赞扬“日本人翻译外国文史科学著作之快、多、全,都显出日本的英语水平是高的”,日本科学家用英语在世界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按比例也超过中国。根据陆宏弟等人的统计,我国高校学者在SSCI和A&HCI;两大主要权威论文数据库上发表的论文远远落后日本高校。另外自1949年以来在日本本土诞生了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都表明,日本人在阅读国际前沿的学科文献和发表自己科研成果方面有着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利用英语这个“工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把英语当做“工具”,而不是当做一种“素质”。虽然日本很早就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长期与英美人打交道,但日本孩子并不需要很早就开始拼命学英語,而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在中学阶段,日本英语教学同样以应试为目的,培养综合能力。但到了大学,日本人关于英语的教育方针就不再是“打基础”,而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必修课程以学术英语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日本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或许不比中国大学生强,但在利用英文材料上可能更得心应手。日本也有类似四六级的英语社会水平考试STEP,但学生是否参加考试完全自由,完全不必视之为负担。卸下“负担”后再去追逐,英语将是一生财富。

中国人学英语学得苦,本质的原因,就在于完全围绕着考试。为了验证你掌握了英语这个“素质”,就需要不断地参加考试。中考、高考、四级、六级、考研……而这些考试不过是难度不断加大地重复而已,为准备这些考试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也往往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

然而,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卸下考试的负担,仅仅将英语视作一门有用的外语,一项有用的工具,以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追逐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掌握英语,是自己一生的财富,将英语回归到“学以致用”的本位或许才是众多国人的心愿——到那时,学英语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本刊综合整理自《南都周刊》、《国际先驱导报》、《燕赵都市报》、搜狐教育、腾讯网等

猜你喜欢

工具考试日本
探寻日本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日本神社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