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课堂悠游式教学探究

2014-10-20王丽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北海第二课堂社团

王丽丽

职业教育,是各国政府尤为关注的教育事业之一,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中国,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日本的产学结合式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等,都被中国无数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变相使用。然而,这些模式却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难题,人们的观念依然是“一心一意奔普高,万念俱灰上职校”,上了职校的学生同样抱着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单纯为了就业而授业的中职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这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虽大、改革较多,但是收效甚微的结果。

我认为职业教育要改变,必须要摈除教育理念中那些功利性太强的东西,如升官、发财、成名等,让学生做点“无用”的事情,还学生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香港文艺评论家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因此,结合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种看似无用却收效甚大的教学方式,我将其命名为悠游式教学法。以下是我对该教学方法理念的一些浅薄想法。

一、悠游式教学理念的来源

聂绀弩 在《往星中》曾写道,“宇宙如此其大,天空如此其浩渺无穷,群星如此其遥远,而我却悠游容与于其间。”由词义可以看出,悠游是悠闲自在的意思,历史上,人们通过踏青、游学的方式,舒缓心情,冰释沉闷,寻找灵感。如春秋末叶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经常外出野游,探寻自然的奥妙,就是因为在野外被丝茅草的锯齿割伤,产生灵感,发明了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游学10年,丰富了知识储备,才识大进,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和信息交流平台,因此在实际作战中,他成了名符其实的蜀国军师;唐朝杜甫最喜踏青,传世诗作无数;宋朝张择端京师游学,每日活动在市井之间,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画中瑰宝《清明上河图》;80后作家韩寒骑车游遍大江南北,写出惊世骇俗的多篇作品。由此可见,许多人似乎在做着无用之事,却在这世人看来无用、悠闲、自在的环境中,舒缓了紧张的情绪、激发了灵感、提升了思想以及积累了社会经验,甚至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

通过十年的教学,我发现在中职校,学生喜欢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上课教师,反而是那些言语风趣,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能给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们很少接触的外面的世界。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到的人生道理往往要比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得多。

悠游式教学就是希望能通过改善学校课程设置,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各项校外悠闲活动,既满足学生对大自然的渴望,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

二、悠游式教学改变为就业而授业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各省纷纷对中职学校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甚至是停招,此种政府行为充分地证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失败。就业难并非仅仅是由专业设置引起的,它是一个与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都有关的问题。

在广东沿海地区,基本上只要毕业生身体条件达到要求,都能谋到一份职业。全国各地企业也纷纷表示,只想招聘身心健康、能吃苦耐劳、接受能力强的工人。相反,大多数中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提醒学生,不认真上课就学不好专业技能,就无法找到好工作。这种追求功利、虚荣肤浅的观念带来了两种极端的结果,乖学生天天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专业,容易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主见的学生则完全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校园内四处游荡,无所事事,甚至逃离校园。

确实,通过观察,我校那些经常参加校内活动、文艺演出、技能比武的学生,流失率远远低于那些从不参加此类活动的学生,而且前者的精神状态、学习成绩、毕业后的工作能力都要更好。如我校2008级旅游班学生王某成绩一般,虽然出身贫寒,父母双亡,但性格活泼,大胆热情,最喜欢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把自己所受到的帮助回馈社会。毕业后,因她的慈善之心,北海很多知名企业都对她敞开了就业大门,而她最终却选择在北海市志愿者协会工作,希望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三、悠游式教学必须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许多教改论文中都提及第二课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初中和高中,第二课堂很难开展。然而,在职业学校里,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去年,我校开展了一次“探寻北海老街奥秘”的第二课堂活动,分批组织学生到老街参观学习,老街人生活的慵懒与悠闲早已闻名,所以漫步在老街上,我们感觉到无比的安逸和放松。学生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不仅了解到了老街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还直接参与了珍珠、贝雕、船木、渔网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表示:在以往的16年里,从未感觉到家乡如此美丽。其实家乡的美丽一直都在,只是学生的心情从未如此放松而已。北海地方虽小,自然风光却很多,历史文化资源也丰富,是职业学校开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心境的良好选择。书本都是死的,只有真正活灵活现的风光、文化才能改变学生的心境,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让学生爱上我们的城市,从心底养成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身力量的志向。

2014年,我校首次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由学生自创社团,在学校的支持下将本该是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融入日常的教学课程中,并聘任校外社团专家到我校讲课。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社团后,社团能否发展壮大,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此举不仅能把社团建设得具学识性、专业性、娱乐性,更能保持育人宗旨不变,引导学生为了社团的生存与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悠游式教学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共同努力

悠游式教学并非一味地让学生放松,而是在课程少、作业少的情况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其他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了解社会。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工作和活动,如让孩子学习煮饭菜、洗衣服、打扫卫生、干农活等等,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应定期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应能独立地去了解和调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情况。譬如,北海的学生可以到银滩去了解海滩环境保护情况、到金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去了解红树林对北海生态环境的作用、到工业园区调研北海企业结构、到消防部门去学习消防部署图、甚至可以到北海各垃圾站了解垃圾分解和处理程序等。我校组织学生到北部湾广场参观学习的时候,学生通过停放在广场旁边的献血车了解到中心血库缺血,回校后由学生自发号召全校师生共同献血,解决了中心血库的燃眉之急;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北海贝雕工艺后,感叹贝雕工艺的流逝,纷纷表示要成为传承者。可见,悠游的过程不仅缓解精神压力,而且提高学生独立处理事情、调查事情的能力,同时也能全方位感化学生的内心。对于政府来说,悠游式教学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除了相应的经费支持以外,还应该通过法律法规为学生的安全出行提供保护。

悠游式教学模式,是我们在职教领域的一个新探究,尽管目前尚无法普及中职学校,但仍可以通过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我们的中职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学习之路、探究之路、创造性思维之路。

(责任编辑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海第二课堂社团
缤纷社团
北海北、南海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