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教学《文化创新》一课

2014-10-20沈海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学生

沈海华

中国近年来在外贸上处于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但在文化上却存在较大的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要改变这种现状离不开文化创新。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时,笔者将本课两框中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学,使学生能面向全球博采众长,坚持正确路线、克服错误导向,创新文化的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时说:“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展示完这段材料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什么启示?让学生去探究如何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由此可以推出文化创新的以下几个内容。

1.文化创作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从上一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可以得知,我们不仅不能固守传统文化,而且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2.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又要从中筛选升华,发展和创造先进的新文化。

(1)离开古老的传统文化,就是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漠视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继承,无疑将失去创新的基础。

(2)注重时代性,是文化创新追求的方向。创新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精神中去,从而碰撞出新的东西。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就是开放和采集。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交流吸收,找到益于进步和发展的部分,这是文化创新的必经之路。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取长补短,才能找到具有新颖特质的文化。

(1)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营养,才能转化为自身的文化成果。通过科学的分析之后,去除文化差异的障碍,找到文化交合的点,才是开放文化和竞争创新的方式。只有不同的民族之间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通过借鉴与欣赏,才能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与创新。《英国达人》的中国版——《中国达人秀》,是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节目;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的中国版《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中国好声音》,是以350万三季的价格购买的版权。这都是伪原创的复制作品。而《中国好歌曲》是自主研发的新节目模式,2014年首播。《非诚勿扰》是在研究《密室约会》《男才女貌》等国内外十几种不同形式的交友节目后推出的一档全新节目,该节目的成功使其入选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成为中国电视界首个进入哈佛课程的案例。面对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当然不能只接受舶来品。

(2)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保证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要紧抓其竞争力,紧抓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在文化生活中有两个主张,即“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让学生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引导学生全面地剖析和看待问题,了解文化创新的内涵和精髓。

4.坚持正确创新,克服错误导向。摒弃“守旧主义”与“封闭主义”,抛弃“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当我们在看《舌尖上的中国》时,需要思考这个节目为什么会让人有想做“光盘一族”的冲动,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渴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5.从实践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文化作品。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这些动画片确实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动力,比如书包、文具、衣服、书籍等衍生商品就足够说明一切。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其负面效应,动画中的暴力倾向、粗俗语言等都是需要克制和避免的问题,类似红太狼拿着平底锅敲灰太狼脑袋的镜头多次出现,难免对学生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还有电锯、猎枪、斧头等暴力性器具的频繁出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对于这样的文化创新之碍,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并将对我国动漫文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用笔写下来,拓展文化创新的思路。

总之,文化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从实践出发,争做文化创新达人。

(责任编辑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聪明的学生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