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

2014-10-20张冬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图画语言文字创设

张冬兰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是被禁锢在教室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世相。以文章为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其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情感,领会其构思技巧,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以实物来演示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事物。

三、借助图画,感知情境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审美情感。

通过绘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利用美术手段促进语文教学,这也是把美术课请进语文课堂,进行科学渗透的新尝试。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许多写景抒情诗和写景散文本身就是很美的图画。《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绘画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画文中之景前必须充分理解课文,明确景物的位置、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还要善于运用绘画技法,生动形象地把景物画出来。事实证明,这种学科渗透教学甚佳,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播放乐曲,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伟大的天籁之声。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活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鼎湖山听泉》一课描写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奇妙感受。在学习这一课“描绘泉声”一段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泉水的叮咚声、细流的潺潺声的录音,想象各种泉水的形态及声音的气势,然后默读课文中的描写语段,最后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接受熏陶,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效果。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学生会深入体验,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把课文内容“复活”到眼前。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我让班上一个最肥胖的学生试着趴着讲台,学一学缩脚爬的动作,从中真切体会父亲爬月台的不易,感受浓浓的父爱之情。由于有了现场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六、借助语言,描绘情境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创设语言情境,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沁园春·雪》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北国壮丽的雪景时,用动情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描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图画,创设“江山多娇”的美丽情境。学生跟随着教师形象生动的描述展开想象,调动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感受一幅美丽的图画。再布置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情景时,学生就写得很好。

七、巧用课件,展示情境

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运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手段的丰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强化学生的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是最方便快捷的。

八、偶用设疑,引入情境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具体运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有时一堂课上,我们会用到多种方法。总之,只要能达到激情激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画语言文字创设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