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思维 打造高效课堂

2014-10-20肖龙兵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百草园教材思维

肖龙兵

当今的语文教学不是缺少知识性内容,而是太缺乏创新方面的强化。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没有什么玄秘,只要按部就班去增强积累,赶着学生多读多背就行了,谈何创新?其实不然,所有学科的教学,没有不蕴含创新思维的。

一、摆脱传统理念,解放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较丰富,更容易去引导塑造。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些孩子,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语文,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无限渴求,鼓励他们敢于提出疑问或想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挑战之后的成就感,同时也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的困扰,许多教师不敢放手,为了考试一味强调基础积累,而忽略了学生的天性需求,学生需要感受生活,获得体验。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不惜多花时间,先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就是要他们切实体会本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得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反复阅读文章第二小节的句子。不知不觉,学生对百草园景色景物的陶醉、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再读第三小节有关美女蛇的传说,又让他们感受到百草园的无限神秘。之后,我不拘一格,让学生上讲台模拟“雪地捕鸟”的经过(要求再现一连串动词呈现出来的动作),并说说感受。显然,学生的童心童真彻底被激活了。当我提问: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又有什么想问的?此时他们各抒己见,许多真切的感受和奇思妙想一泻而出,课堂效果比预设的好很多。

二、以学生为主体,做点拨学生创新的引路人

教师要甘为学生的引路人,一节课中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被激活。如果学生是一捆干柴,教师就是一个点燃他们的火把。在教学《黔之驴》这则文言文寓言时,我这样导入:“你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接着我又问:“你知道‘黔驴技穷这一成语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吗?作者是谁?”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要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感到快乐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后学生查找作者柳宗元的资料,加上课件出示一只可爱的驴的图片,学生积极性高涨。此外,课堂上要学会“煽风点火造高潮”。这则寓言故事的重点在于掌握其寓意,分析课文中的两个形象。在分析时,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出现认为“驴”的形象并不值得批判,而值得同情的观点。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课堂就成了辩论赛。对双方的观点我没有做出是非评判。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尤其是不能低估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1.紧扣教材,剪辑优秀资源,走出教材

教材是难得的优质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地使用。语文课关键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训练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全文的配乐朗诵,饱含情感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妙境地。在陶醉一番后,我请学生说说对康桥的感受,为突出创造性,我要求他们在描述时要尽量用到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学生充满激情,之后的发言也很精彩。我还放一些事先准备的精美图片的幻灯片供学生欣赏,那美丽清新的画面,婀娜多姿的河畔金柳,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直观的感受,仿佛他们已经来到伦敦,置身于剑桥大学美丽的校园中,自己就是诗人,真有一种渐入佳境,好不享受的快感。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诗作,语言缠绵悱恻,情意浓浓,极富韵味。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模仿诗歌风格,变换一个情感主体,自由创作一首新作。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创新。学生对此环节的参与度很高,可谓“走出教材”。

2.由课内走向课外,利用网络读好书,提倡思考,期待创新

现代生活离不开网络,学好语文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上网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知识的积累不能拘泥于有限的课堂,更多的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则在课外。网络阅读既经济又方便,如遇到疑难,点击搜索立即可知,想了解他人对所读篇目的见解,也是唾手可得。在读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进步,思维才会有创新。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懂得创新思维对于有效提高素养,让学生获得快乐体验的重要性,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得到放飞,让课堂绽放创新思维的火花。这应成为我们的共识,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草园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学校里的“百草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