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感悟、制作
——初中劳技课感悟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2014-10-18王晓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劳技教学模式活动

王晓骏

(浙江省杭州市清河中学,浙江杭州310000)

欣赏、感悟、制作
——初中劳技课感悟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王晓骏

(浙江省杭州市清河中学,浙江杭州31000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去挖掘学生的主体资源。课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本文从初中劳技课的教学模式和挖掘学生主体资源展开论述。

欣赏;感悟;制作;主体资源

探究背景:

1.传统劳技课仅仅是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件作品,然后教师讲授制作步骤,接着教师分发材料,学生依葫芦画瓢开始制作。这样的劳技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渐渐地,学生厌倦劳技课,产生上不上劳技课无所谓的想法。据笔者一学年前对任教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全年级249人,对劳技课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达167人,另有28人不愿上劳技课。

2.学生制作的劳技作品上交后,教师仅给一个分数,然后发回作品,至多对制作认真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以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致发现有部分学生图省事,请人代为制作上交作品的现象。

3.现有的劳技课程内容“时令性”不够鲜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

4.学生在完成个人作品时,很少有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即使给学生划分小组,指定完成某个作品,也发现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去,实际动手制作的只是个别学生。使劳技课对学生劳动技术的培训达不到目的。

5.受中考指挥棒和现有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把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语、数、外等科目的学习上,而对劳技课无暇顾及。拖拉、不完成劳技作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出现劳技老师“追”着学生“讨”作业的怪现象。

6.由于学生家长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误解和曲解,以及家长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家长对学生学业的关注点落在语、数、外等中考科目上。家长对学生劳技课学业很少关注,甚至根本不关注。部分学生受家长关注点的影响也漠视劳技课的存在。

提出问题:

综上所述,应该建立怎样的劳技课教学新模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劳技课堂内;通过设置哪些活动来关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笔者认为对上述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很有必要。

分析问题:

目前劳技课的教学现状:

1.劳技课只是教师讲、学生做,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课堂内没有话语权,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传统的劳技课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

3.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大。

4.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作品而不是学生制作的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5.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仅是分数而已,评价形式不够丰富,评价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助推力不足。

6.课堂内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量不足。

7.劳技课本资源有限,而学生主体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8.劳技课出现了教师教得累、学生不愿做的尴尬局面。

劳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应用现有的技术,动手制作、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此种能力得以提升。劳技课与语、数、外等学科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劳技课不能沿用语、数、外的教学模式。

实践探究:

通过实践探究,笔者发现在感悟式教学模式下教授初中劳技课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感悟式教学即让学生欣赏一部学生感兴趣的短片(有关动物、物品、建筑物、车辆、窗花等)或一组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到片中“物之美”的所在,使学生从观看的短片或图片中得到启发,他们能根据欣赏到的内容创作出什么东西,当堂画出作品平面示意图(能力强的学生可画出立体示意图)并依图制作。这样,学生的作品不再是学生依葫芦画瓢的仿制品,而是学生的感悟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象、创作的结合体。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视觉焦点不一样,同样的欣赏过程,学生会想出不同的创意。正所谓“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的主体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动态性。课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有一些在课本中找不到的东西,如原生态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感悟式教学模式能够让知识更鲜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真情实感,更加体现劳技课的人文性质。

一、在感悟式教学模式下适合开展的活动

1.画一画,讲一讲。在让学生欣赏完短片或图片后,即让学生进入构思阶段。此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示意图画下来,利用投影仪把每位同学的作品示意图都在屏幕上展示一下,随机请若干位同学讲一讲他(她)的创作灵感是怎样产生的,他(她)在作品中有什么创意。这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这样既让学生开动了脑筋,又培养、锻炼了学生写写画画、空间想象、言语表达的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2.做一做,赛一赛。例如,让学生欣赏“F1赛车”的片断,学生从中获得灵感,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赛车模型。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赛车,学生个个投入,人人踊跃参加。引用学生的话“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能维持学生上好劳技课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并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实力与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3.赏一赏,评一评。学生作品制作完成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来展示,然后请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作品若干件。选出的作品放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展示一周,并发给学生最佳作品证书,冠以阶段冠军称号。获奖多的学生还可以角逐班级、年级学期总冠军。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每次作品都精心制作,唯恐落后。每次学生作品中都会出现一些出奇、出彩的作品。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学会了感知美、鉴赏美,学会了吸取同伴的长处。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赏美能力,也帮助学生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4.拍一拍,学一学。当学生在教室内制作的时候,教师聘请几位学生担任观察员(学生依次轮换)。观察员拿着教师的数码相机(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带相机)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同学的制作过程,当他们看到同学快速、便捷的制作方法,出奇的装饰选材时,可以随机拍摄下来,也可以现场采访该同学,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同伴的制作过程,能和同伴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

5.抓热点,促创作。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奥运福娃和牛年金牛报春图,都是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抓住这一热点和焦点,让学生剪出创意窗花,或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寻相关图片,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剪出特色窗花。学生对此种“时令性”很强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又让学生关注到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6.任务单,倡合作。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创意很好,但相对学生个人来说制作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制作一个作品。为了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制作,教师给每个小组派发任务单。学生将制作的物品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小组成员自行认领小任务,并作记录。作品与任务单一并上交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向教师汇报制作过程。只有真正动手制作的学生才能说出制作过程中的奥妙,回答教师的提问。任务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小组合作情况、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是教师检查、反馈学生完成情况的途径之一,也是促使学生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制作过程的保障机制。

7.家长会,大展示。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互动的平台,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契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家长欣赏学生的佳作,了解学生在劳技课活动中的情况。例如,请学校管电教的教师把学生在操场上赛车的场景拍摄下来制成短片,在家长会上播放;用相机把学生的佳作连同制作人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展示;给家长展示阶段冠军的相片,以便家长了解劳技课的情况。请家长投票评出学期最佳作品。这样的展示活动对家长是一种激励,使家长能更多关注劳技课。这对学生也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能喜欢上劳技课。

二、设计活动的原则

1.趣味性。教师设计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教师设计的活动对学生要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增强对劳技课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上劳技课,乐于上劳技课。

2.正面导向性。教师设计的活动要具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的正面导向性。活动的难度要匹配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大多数学生参加活动后能获得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让学生对下次活动产生心理期盼。

3.有效性。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是有效的,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是传授知识的形式,而不是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的活动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基础和保障。

4.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设计的活动要便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尤其要便于让学生主动“动”起来,从形式上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5.可操作性。教师设计的活动要具备实际操作性,活动的形式要便于活动开展,避免出现活动意图很好,但操作困难的尴尬局面。

三、运用感悟式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给学生欣赏的短片内容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前预设。教师要把课前预设做充分,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便于学生从短片中获得创作灵感。当学生的灵感获得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

2.控制给学生欣赏短片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最长不可以超过15分钟。

3.完成一个作品,从学生欣赏短片到作品完成需要若干个课时,一般控制在2~3个课时为宜。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制作作品,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也便于教师关注、评价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

4.鼓励学生利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创作,不提倡学生花重金去购买装饰材料,更不提倡学生购买现成的材料来拼装,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5.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要充分,这是学生制作、创作的前提和保障。

6.课堂氛围应是民主、开放、大气的,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质疑。

7.控制搞大型比赛活动(如操场赛车)的频率,每两个月搞一次为宜。不要过多占用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注意给学生减负。

8.对学生要进行多元化评价。(1)对学生的作品不要“教师一评定终生”。对学生的作品不但是教师评,而且要是学生评、学生家长评。(2)对学生的创意和作品的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准。(3)教师不要每次扮演点评权威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来点评,多给学生一些点评的机会。(4)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更要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不管学生的作品如何,只要过程是认真的、积极的,教师就要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关注、期待和帮助。(5)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应只对作品不对人,评价要给学生留足努力改进的空间。

四、实践效果

1.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建立了具有活力、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的劳技教学新模式。

3.学生主体资源得到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内迸发四射。

4.改变了目前劳技课教学的尴尬局面,使学生爱上了劳技课。

5.学生在劳技课内重拾信心,并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

6.一学年后,笔者再次对任教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全年级250人(有1位同学转入),喜欢劳技课的学生达198人。学生不再逃避制作劳技作品,而是积极制作劳技作品。

五、结论

经过笔者的实践探究,运用感悟式教学模式教授初中劳技课,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劳技课堂充满灵动与活力,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只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维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劳技课是有可能的。当然,如何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如何拓展评价学生的方式、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创作能力等方面留待笔者进一步实践探究。

[1]国家教育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妙中.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23-03

【学校与社会】

猜你喜欢

劳技教学模式活动
“六小”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