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联结构巧“搭桥”

2014-10-17崔晶

关键词:专题片串联税务

崔晶

一部专题片是否流畅精彩,除了剪辑技巧是否精湛以外,还取决于其内在逻辑结构是否衔接得合理妥当。如何在有限时长里利用结构的起承转合有效叙事,需要制片者多加考量。尤其是党员教育专题片,介绍某项党建工作或者讲述某些典型人物事迹时涉及的信息很多,不可能一一展现,就更需要对片子的结构顺序进行合理设计。当叙事内容转换时,如果能够巧妙过渡,片子的整体效果定会更加精致细腻,经得起推敲。

我们看到,海南省委组织部拍摄的党建工作片《为非公企业党员找“家”》(以下简称《找“家”》)在介绍典型党建工作做法的过程中,用周密的逻辑结构串联起庞杂的叙事内容,可谓用心精巧。

用解说词过渡,跟着“主题”走。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过渡方法,通过解说词语言的引领,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跟随片子的逻辑结构领会片子的主题信息。逻辑结构计划怎样进行主题表达,解说词就相应配合着过渡转承。方法并不复杂,但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设问、反问、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均可运用进来,通过灵活的文字叙述来衔接情节、过渡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起过渡作用的解说词也必须与画面保持一致,应避免出现声与画的游离脱节。比如,《找“家”》一片用入党仪式开篇,紧接着一句“也许有人会问……”将内容过渡到税务局帮助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的主题叙述中来。再如,片中解说词两次提及“时间回到……”“时间来到……”,通过语言的闪回式“牵线”,将前后两部分的叙述内容连接起来,在倒叙中娓娓道来,自然且娴熟。

用画面“转场”,留出思考空间。专题片讲求“用画面说话”,内涵丰富的画面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因此,用画面实现对片子叙事内容的过渡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那么,过渡时该选用什么样的画面呢?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场景、物体特写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细节等与前后两个内容单元存在内在联系的镜头都可以用来过渡,只要符合叙事逻辑,能够引领观众跟着镜头思考,这样的过渡画面就会自然亲切又合情合理。此外,制作图示、PPT等非现场拍摄的补充说明性画面也可以帮助片子实现有效过渡。《找“家”》片中,介绍税务人员在“百日攻坚、扩大覆盖”活动中加班工作这部分内容之前,镜头聚焦到税务人员为群众办理税务服务的忙碌身影。观众看到这里就自然会想:白天正常的税务工作就已经很忙碌了,哪还有时间到各个企业帮助开展党建工作呢?此时,这几个看似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镜头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既为后面展现税务人员勇挑重担、无私付出的篇幅做足了铺垫,又在准确的过渡中给观众留出了体会画面深层含义的思考余地。

用人物采访串联,勾勒情感主线。片子“行进”到节点处,请人物出镜“搭桥”,通过语言或动作对前后内容进行“无缝链接”,有助于推动叙事节奏、奠定情感基调。这里起串联作用的人物可以是记者也可以是被采访者,可以是事件的亲历者也可以是旁观者。换句话说,叙事时采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均可,关键在于镜头前的人物要承担起“承上启下”的叙事任务。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找“家”》片中出现了四次对同一位税务干部的采访,由他分别对党组织帮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出解释,每次解释都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以及为后面要介绍的内容做铺垫。这对同一人物的采访,在依循全片叙述主线的同时,也把税务工作人员对党组织帮建工作的执着和热情展现出来,让人看后既对全片的叙事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对片子所塑造的税务人员集体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题片串联税务
用提问来串联吧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