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认同和道德归属的影响及对策

2014-10-16霍冰鹏席琦庞根明

职业·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职业院校新媒体

霍冰鹏 席琦 庞根明

摘 要:新兴媒体,处于人生目标选择期的职业院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及负面作用,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和受影响的范围,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 职业院校 价值认同 道德归属

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逐渐兴起的“第五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青年和学生群体,从“校园网”“人人网”“手机电视”到大学生追捧的“论坛”“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媒体,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和新的媒介带给职业院校学生的是方便快捷和新奇刺激的娱乐。同时,这种新媒体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影响,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自律性不强,由于长期处于学校教育中的“被遗忘的角落”“被否定的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自我心理较重,自控能力差,极易受到新媒体娱乐化的影响。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向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为主,要求学生较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相应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就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对传统德育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传递正能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平台

新媒体展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使学生打开了新的视野,获得了更多新知识,成为他们全方位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平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观念呈现多样化、娱乐化、休闲化的倾向,以往学校教育方法的权威性和单一性在这个时候被打破,学生获得了全方位、多角度观看世界的能力。“手机报”“论坛”“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体随时随地记录并传递着社会新闻和信息。这些新媒体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主流的思潮和普遍认同的道德价值观,学生也会对这巨大的信息量进行筛选。

有调查显示,学生对政府新闻网、如新华网、人民网等信任度为50%,对腾讯、新浪网信任度比例占25%,对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和企业网站的信任度较低,有的几乎为0%。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不会随意被颠覆。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要高于一般青少年,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院校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不仅增加了信息量,而且也可以在互动性强的新媒体中增强自身的社会性和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感。

二、“超媒体性”模糊了学生的人生目标

“超媒体性”是指多媒体中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的特性。

人们在这种超媒体性的背景下获取信息得到了极大的自由,这样具有刺激性和震撼性的内容被反复推崇,使学生无暇审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取向,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娱乐化的方式解构着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体系,这是职业院校原本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无法掌控和改变的。

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往往以新奇、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为特点,为大家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论坛、博客等成为大家自主发表言论、表达情感、甚至宣泄不满情绪的窗口;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及时共享性使得这些信息在群体交互之间快速升温,有的在众多吹捧中变成一种“认同”;虚拟空间的信息公共资源,在随意的转载和推崇中,使学生丧失了判断力,在跟风传播中获得愉悦和消遣。有数据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定型,对事件的判断力受到网络影响较大的占到50%,不受网络影响的几乎为0%。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即使是高职学生也刚刚成年,价值观呈现出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他们对待热点事件和新闻缺乏理性的审视和思考,这样的多元文化取向、多元价值体系、多重道德标准淡化了学生应有的人生目标。这样后果非常严重,将影响到一批社会基础层面人群的价值认同,乃至这一代人的主流道德观念。

三、新形势对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较大冲击和挑战

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网络和信息时代颠覆了学生心中教师说教的教育权威,德育教育实践者在这种巨大挑战面前开始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体系,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时代为教育工作服务,是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

首先,阻断网络,隔绝学生与外界的联系,采用“围、堵”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一项关于学生对新媒体接触时间的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日均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占到47.89%,日均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占到25.92%,日均时间在1~2小时的占到22.49%。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采用“围”和“堵”的方法,难度很大。并且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尽管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职院学生犯错误、误入歧途的概率,但从长远看,只是饮鸩止渴,只能将学生“封闭化”“愚昧化”,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二,正确、积极、科学的引导是关键。处于叛逆期的青年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同的兴趣爱好会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教师从德育工作的“说教者”要转变成为引领潮流的“参与者”,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多元文化的新媒体中参与进来,通过休闲娱乐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偏颇的意识和价值观起到修正作用,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不断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让新媒体变成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载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形式的多样化、交互性、开放性使教育工作面临新机遇,信息传播的更便捷、更高效,要求我们因势利导,建立新闻与德育的互动机制,让微博、微信、论坛、手机报等成为正确价值体系的推动力量。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单一的模式,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形象化媒体,有助于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个性化地传递德育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人甚至预言:要将新媒体变成主流媒体,将新的话语方式变成主流对话方式,在新方式和媒体中载以科学的思维和道德价值观,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导,岂不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黄建榕,冯小宁.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德育发展关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董文杰,新兴媒体与文化消费转型[J].媒介与文化,2007(8).

[3]沈旭,张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报》,2006-2-28.

[4]俞国民.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贾文凤.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D],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6]杨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之我见[J].内蒙古大学刊,2008(6).

(作者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职业院校新媒体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