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临床观察

2014-10-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压积丹红全血

张 桦

云南省南华县中医院,云南 南华 6752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 (51.3±3.7)岁,平均病程 (3.74±1.03)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 (50.0±4.0)岁,平均病程 (3.69±1.10)年,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针 (国药准字H22026208)静脉滴注,0.5g/日,同时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针 (国药准字H19999404)静脉滴注,20mg/日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静滴,20ml/次,1次/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1]进行判定。基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能生活基本自理或能正常工作;显著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肌力4级以上,语言恢复明显,部分生活能自理;进步: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无变化: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方面基本不能自理;恶化或死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患者数+显著进步患者数+进步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 (%)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 (%)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及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 (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表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表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浆比粘度 全血比粘度 血小板聚集率 (%) 红细胞压积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1.90±0.29 1.86±0.27 4.82±0.33 4.21±0.27 72.46±17.38 50.54±13.15 45.73±7.45 46.76±4.45对照组 46 1.91±0.31 1.88±0.31☆ 4.81±0.30 4.45±0.38☆ 73.27±16.48 63.32±14.40☆ 45.69±6.44 45.99±4.76☆

3 讨论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往往是由于患者脑部或者支配脑部的颈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速发展的脑局部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有研究结果表明[2],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脑组织的某一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其相应范围的脑部组织发生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梗塞性坏死等,从而引起患者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本病在西医治疗方法上较为单一,其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丹红注射剂是丹参及红花的提取物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酸、丹参酮、红花黄色素、丹参酚、儿茶酚和酸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表明[4-5],该药物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是衡量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正常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平衡状态,因此测定这些指标能很好的反应机体的基本状态。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汉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8-21.

[2]黄泽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64.

[3]王月银.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3:63-65.

[4]万运方.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4:13-14.

[5]汪燕.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J].世界中医药,2012,4:320-321.

猜你喜欢

压积丹红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新生儿母子AB0血型不合溶血病采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分析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