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引产术应用中的比较

2014-10-15曾群英江西省遂川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439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控椎管硬膜外

曾群英 江西省遂川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343900

国内传统的引产往往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给引产者带 来极大的心身伤害。近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疗服务有了更新的要求,引产镇痛也有了不少的探索。本文的探讨意在能更好地填补引产镇痛的空白。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应用于引产镇痛同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引产孕妇因为对椎管内穿刺的恐惧或者禁忌证而无法接受这种镇压痛方式,加上麻醉医生虽然满意此法的麻醉效果,但又顾虑操作麻烦、麻醉风险高。因此,静脉自控镇痛(PCIA)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瑞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药,其镇痛效果强,具有快速起效和代谢的作用,是目前PCIA的理想用药。本文比较瑞芬太尼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引产镇压痛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要求引产镇痛的中期引产孕妇80例,年龄24~40岁,体重45~70kg。ASAⅠ或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无阿片类药物使用史和过敏史、无眩晕病史、无产科并发症且进入第一产程。本文观察均获得引产妇及家属同意。产妇随机均分为PCIA组和PCEA组。

1.2 方法 全部中期引产妇,腹部行羊膜腔穿刺注利凡诺100mg,进入第一产程时开始行引产分娩镇痛,应用了超前镇痛的理念。入室后均开放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扩容,吸氧(2L/min)。PCEA组:于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作硬膜外置管3~4cm,注入0.1%罗派卡因+0.5μg/ml瑞芬太尼混合液10ml作为首量,继而给同一混合液行输注,背景量4ml/h单次4ml、时间锁定15min。PCIA组:静脉缓慢注入负荷量瑞芬太尼0.2~0.5μg/kg,随后静脉通电子泵,泵内配置液:瑞芬太尼浓度为20μg/ml,设置单次给药剂量0.2~0.5μg/kg,锁定时间2min,并复合0.02~0.05μg/(kg·min)持续输注。所有引产妇实施一对一助产责任制,并由麻醉医师全程监护。

1.3 观察指标 (1)监测引产妇基本生命体征BP、HR、RR及SpO2,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采用视觉模拟镇压痛评分(VAS),评估产程内疼痛程度,以0~10分计(0分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痛)。(3)对镇痛前、镇痛后T1~T3行VAS评分;(4)记录各组首次PCA时间、PCA次数、瑞芬太尼用量、镇痛不良反应、产程及分娩方式。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引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BP、HR、RR及SpO2组间比较及镇痛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镇痛效果及其他情况 (1)镇痛前均有疼痛,给药后T1~T3两组VAS评分匀显著降低,但PCEA组VAS评分又更低于PCIA(P<0.05),见表1。(2)PCIA组首次 PCA时间比PCEA组短,PCA次数和瑞芬太尼用量匀比PCEA组多,见表1。(3)PCEA组的麻醉并发症明显高于PCIA组,见表2。

3 讨论

表1 两组引产妇镇压痛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引产妇镇压痛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T0 T1 T2首次PCA时间(min)PCA次数瑞芬太尼用量(μg)PCEA组 40 6.7±0.0 1.8±1.1 1.9±1.0 76.5±10.5 3.0±39.3±2.2 PCIA组 40 6.7±0.0 1.9±1.2 2.1±1.6 70.0±8.8 3.5±412.0±9.0

表2 两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比较(±s)

表2 两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的比较(±s)

麻醉并发症PCEA组40 39 1 2 2组别 n 顺产 器械助产 瘙痒 产前发热2 PCIA组40 38 2 1 11

引产本身就是孕妇无奈的选择,引产分娩疼痛更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心身不良感受。疼痛可至肾上腺系统兴奋,心率增快,耗氧增加,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剧烈的疼痛使孕妇过度通气,发生呼性碱中毒、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至生命体征改变和宫缩无力等;疼痛还可使孕妇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无论对引产过程中自信的树立还是对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将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良好的镇痛可协调子宫收缩,顺利分娩,对此探索成了必须。

瑞芬太尼通过非特异胆碱酯酶水解,具有速效、超短效效应,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分布容积小,能迅速再分布和消除,主要被红细胞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降解,长时间输注亦无蓄积作用。产痛具有间歇性,在活跃期子宫收缩持续75s,在收缩后10s疼痛出现且持续40s,而有规律宫缩从5min左右开始到后期宫缩间歇可小于1min,瑞芬太尼起效时间为30s,峰效时间为1min,血浆时量相关半衰期限为3~5min,独有的药理特性使其自控镇痛与宫缩同步成为可能。虽存在镇痛不全现象,作用有最大效应的限制,但复合背景输注模式可适当避免出现镇痛不全。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与其他受体激动药相似。孕妇镇静是最突出的不良反应,在观察中发现,给药初期,产妇会感觉头晕、有嗜睡感受,继而可能出现轻微RR下降、SpO2下降,但这并不影响产妇的镇静深度,可完全清醒地交流,配合产程用力,在本文中没出现产妇肌肉僵直和意识丧失的并发症。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能引起第二产程延长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仍在正常范围内,但有神经损伤的风险。

本文表明:虽然PCIA镇痛效果不及PCEA组,但其操作简便,给药迅速,尤其对于那些来不及行椎管内麻醉或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者,PCIA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千秋,都得在备有氧气和呼吸控制设备基础上,在专业麻醉师的全程监护下实施。

[1]范永利,赵砚丽.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659-662.

[2]景晨萌,徐铭军,岳剑宁.雷米切太尼静脉自控镇压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模式〔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9-1522.

[3]欧阳福连.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69-71.

猜你喜欢

自控椎管硬膜外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成功来自于自控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自控技术优化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