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末端脑利钠肽原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改变及其意义

2014-10-15秦柯君王庆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利急性期心动图

员 丽 秦柯君 王庆九

1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儿一科 453000; 2 新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目前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但是K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排除类似疾病,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儿童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混淆,同时也容易延误对已形成心脏损害的治疗。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peptide,NT-pro BNP)是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在KD患儿中有明显改变,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发热性疾病相比,其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1]。笔者对近1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5例KD患儿血浆中NT-pro BNP的改变及意义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机制,指导临床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期间,我院儿科收治KD患儿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3.9±2.3)岁;典型KD 18例,不完全KD 7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有无损伤分为损伤组(CAL)9例,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16例。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2.7±2.1)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两组病例均于入院第2天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 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NT-pro BNP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同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KD患儿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加大剂量阿司匹林应用。KD患儿恢复期再次进行NT-pro BNP、CRP及cTnI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恢复期指体温正常48h以上同时临床出现典型膜样蜕皮。

1.3 诊断标准 典型KD符合日本KD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不完全KD符合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诊断程序[3],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各计量参数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KD患儿与对照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KD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期 KD患儿 NT-pro BNP、CRP、cTnI及超声心动图改变 急性期典型KD与不完全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CRP、cTnI均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与不完全KD患儿五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期KD与对照组NT-pro BNP、CRP、cTnI及LVEF、LVDd的比较(±s)

表1 急性期KD与对照组NT-pro BNP、CRP、cTnI及LVEF、LVDd的比较(±s)

注:KD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1,#P<0.01,☆P<0.05,△P>0.05;典型KD组与不完全KD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NT-pro BNP(ng/L) CRP(mg/L)cTnI(ng/ml)LVEF(%)LVDd(mm)典型KD组 18 565±137▲ 7.5±4.2△ 0.183±0.092▲ 66.1±7.3▲ 30.7±2.1▲不完全 KD组 7 511±143 6.7±3.8 0.177±0.104 62.9±5.7 29.1±3.7对照组 20 47±14* 4.2±0.9# 0.027±0.011# 76.4±2.5☆ 27.8±2.3△

2.2 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NT-pro BNP、CRP、cTnI及LVEF比较 KD患儿急性期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CRP、cTnI水平均于恢复期降低(P<0.01),超声心动图提示恢复期LVEF较急性期升高(P<0.05),LVDd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急性期CAL组和NCAL组患儿NT-pro BNP水平比较 急性期KD患儿CAL组9例NT-pro BNP水平(597±159)ng/L,NCAL组16例(521±106)ng/L,前者数值上均较后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NT-pro BNP、CRP、cTnI及LVEF、LVDd的比较(±s)

表2 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NT-pro BNP、CRP、cTnI及LVEF、LVDd的比较(±s)

注: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比较*P<0.01,#P<0.05,☆P>0.05。

组别 NT-pro BNP(ng/L) CRP(mg/L)cTnI(ng/ml)LVEF(%)LVDd(mm)急性期 547±145 7.3±3.5 0.180±0.102 65.4±4.829.4±2.8恢复期 211±68* 3.7±2.1* 0.055±0.024* 73.2±8.5# 28.1±1.7☆

3 讨论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体内的分布以心脏含量最高,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是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心室肌细胞在心肌缺血、负荷过重等刺激下使得前脑利钠肽原成为10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利钠肽原(pro BNP),pro BNP在分泌过程中或进入血液后进一步分解为血浆NT-pro BNP和BNP进入小静脉,回流至室间隔静脉,通过冠状窦进入循环,循环中以1∶1比例存在,均可作为诊断两者标记物,而NT-pro BNP的半衰期较BNP长,具有更高的血浆浓度稳定性,更适合临床应用。

本研究显示,典型KD患儿、不完全KD患儿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比较,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浆NT-pro BNP在KD急性期增高具有诊断价值,与国内报道一致[5]。不完全KD患儿临床特征较典型KD患儿少,但其实验室诊断指标与典型KD患儿表现一致,7例不完全KD血浆NT-pro BNP水平在急性期均增高,而对照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则无升高,由此可以看出,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为区别呼吸道病毒如腺病毒、EB病毒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其增高均发生于急性期,考虑是否与KD患儿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有研究认为血浆NT-pro BNP水平可能提示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并发症[6],本研究中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损伤(CAL)9例,急性期CAL组NT-pro BNP水平较NCAL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能明确观察到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与KD患儿冠脉损害之间的关系。不排除不研究病例数少的原因,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显示,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的同时,血CRP、cTnI升高,LVEF降低;恢复期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降低的同时,血CRP、cTnI下降,LVEF提高至正常水平,提示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与急性期性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有关,与国内研究结论一致[7]。陈书琴等也表示KD患儿局部心肌炎症可能导致心肌应力性改变,从而刺激心室肌BNP合成和分泌[8]。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将NT-pro BNP作为检测KD急性期心肌炎症与损伤的生物学指标,有利于与常见儿童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9]。

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区别病毒感染患儿和不完全KD患儿的诊断;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增高可能与心肌损伤及炎症有关,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1]Kawamura T,Wago M,Kawaguchi H,et al.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Int,2000,42(3):241-248.

[2]Ayusawa M,Sonobe T,et al.Revision of diagnostic guidelinesfor Kawasaki disease〔J〕.Pediatr Int,2005,47(2):232-234.

[3]Newburger JW,Takahashi M,Gerber MA,et al.Diagnosis,treatment,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04,110(17):2747-2771.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等.不完全性KD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3):218-219.

[6]杨蕊华.川崎病患儿血浆中N末端脑利钠肽原的变化及其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57-658.

[7]张清友,杜军保,陈永红,等.N末端脑利钠肽原在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886-890.

[8]陈书琴,陈桃,杜鹃.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KD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396-398.

[9]Ogawa T,Veinot JP,Kuroski de Bold ML,et al.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m reverts the selective cardiac BNP up regulation and secretion observed in myocarditis〔J〕.Am J Physiol Hearl Circ Physio1,2008,294(6):2596-2603.

猜你喜欢

脑利急性期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热性惊厥儿童血清脑利钠肽与钠离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血清亲环素和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水平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