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建的半首好诗——读诗札记之三

2014-10-14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禅房花木小径

郑朝晖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传世最著名的一首诗,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但是,我们读诗歌,最脍炙人口的句子却往往反而不知道好在哪里。

先看这首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实际上首先是写实。早晨太阳初升,林深幽暗,这就给了曲径、禅房一个深色的背景。那条通向禅房的小路于是在晨曦中明明灭灭,而禅房即在那明灭小径的尽头,在早晨的阳光下,花木茂盛,意蕴悠然。花木自在,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它总是那样宁静而从容地在那里生生灭灭。那种兀自绽放的气度,让人既觉得温暖,又觉得凛然。

佛理有时候就是如此,它像花开一样的温暖,但是同时它又有一种凛然于世的庄严。我们平时会说“法相庄严”,其实,佛的真谛不过是借着法相传递给我们,但并不是完全借助于法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其中同样有着那种凛然的庄严。你看,禅房深处的那一丛花木不随人的心意而绽放而萎谢,这是佛最伟大的地方。佛的温暖,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佛的温暖是因为佛本身就有着一颗温暖的心。懂得这一点,才真正能够通过思想的幽径直达本真的灵区。

也许有人要问,常建真的想得那么深透吗?我说一定不是的,只是那一天的早晨,当他在晨辉之中真真切切地面对那条小径,望着小径深处的花木,被感动、被眼角的泪水濡湿的时候,从他心灵的深处流淌而出的。——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作为一首律诗,这个颔联没有对仗吗?——而我要说的是,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接受那种类似于“天启”的东西,一些景物没来由的,甚至是强硬地闯入,就在一瞬间直达你的心灵,然后,那些几乎让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的句子,就这样从你的心间流淌而出了。

所以这首诗的首颔两联是好得不得了的诗。好就好在自然本色,又意蕴充沛。

而一旦当他意识到作为一首格律诗,应该有所规约的时候,他的刻意完全阻碍了诗情的流露。“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几乎是一种说教的口吻了,至于尾联强调“寂灭”的道理,寒碜力怯,与“曲径”一联的浑然自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前半首温润堂皇,而后半首则气象局促。常建,应该也算是唐代很优秀的诗人了,但是要自始至终保持某种“力量”,有时候还是力有不逮的,可见要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诗人,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

要保证一首诗整体情绪饱满,的确很难。比如那个“温八叉”(温庭筠),算得才高八斗了,作了一首名动天下的《商山早行》,写了六句好诗,到最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无论是气格还是意蕴都显得羸弱不堪,有一天说起这首诗,我说:“晚唐气象局促,于此可见,换做老杜,必不肯如此着笔。”当然,常建的力怯是自身觉悟的问题,温庭筠的力怯则有时代审美大格局的问题。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猜你喜欢

禅房花木小径
小径
刘墉的一盘棋
刘墉的一盘棋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桂小径油画作品
12Cr1MoV 小径管焊接操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