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35例临床观察

2014-10-13苏卫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高血压病

苏卫

关键词:高血压病;天麻钩藤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8-01

现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虽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西药,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对降压药的疗效不显著[1]。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属于“眩晕”和“头痛”的范畴,对此,在《杂病证治新义》中提出了天麻钩藤饮药方。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选取35例服用天麻钩藤饮,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高血压病患者69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5.8±8.9)岁,病程6月~7 a,平均病程为(3.4±2.1)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6例,Ⅱ期患例19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54.8±8.3)岁,病程6月~8 a,平均病程为(3.7±2.5)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5例,Ⅱ期患例19例;2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10 mg,口服,1天1次。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代赭石(先煎)30 g,牛膝12 g,山栀10 g,黄苓10 g,茯神12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桑寄生12 g,夜交藤15 g;根据病症轻重加减用量[2];入药水煎取汁450 mL,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并配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标准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回到正常范围或在临界范围内,舒张压虽没有降至正常,但下降了20 mmHg;有效:相应的病症减轻,血压相比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地改善;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且症状仍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组间计量数据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设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2组血脂指标对比。

3 讨论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特点,传统医学认为阴虚阳亢导致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为本病发病机理之一。随着病程增长,很可能会导致肝阳上亢和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状,像冠心病等。针对这些特点,从平肝潜阳和清热熄风目的出发,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赭石、生牡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桑寄生、杜仲滋肝补肾,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JP3]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发挥了“标本兼治”的中医药优势。针对症状的轻重可以对药剂量进行加减;另外,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的症状,在药性不相克、药性寒热温阳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加入其他药材,并配合相应的西药降压;比如患者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症状,可以加入生地、龙眼肉;因此,运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加减,中西医相结合,更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1-12.

[2]方显明,黄红英.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05-2007.

[3]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关键词:高血压病;天麻钩藤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8-01

现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虽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西药,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对降压药的疗效不显著[1]。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属于“眩晕”和“头痛”的范畴,对此,在《杂病证治新义》中提出了天麻钩藤饮药方。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选取35例服用天麻钩藤饮,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高血压病患者69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5.8±8.9)岁,病程6月~7 a,平均病程为(3.4±2.1)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6例,Ⅱ期患例19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54.8±8.3)岁,病程6月~8 a,平均病程为(3.7±2.5)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5例,Ⅱ期患例19例;2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10 mg,口服,1天1次。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代赭石(先煎)30 g,牛膝12 g,山栀10 g,黄苓10 g,茯神12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桑寄生12 g,夜交藤15 g;根据病症轻重加减用量[2];入药水煎取汁450 mL,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并配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标准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回到正常范围或在临界范围内,舒张压虽没有降至正常,但下降了20 mmHg;有效:相应的病症减轻,血压相比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地改善;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且症状仍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组间计量数据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设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2组血脂指标对比。

3 讨论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特点,传统医学认为阴虚阳亢导致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为本病发病机理之一。随着病程增长,很可能会导致肝阳上亢和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状,像冠心病等。针对这些特点,从平肝潜阳和清热熄风目的出发,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赭石、生牡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桑寄生、杜仲滋肝补肾,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JP3]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发挥了“标本兼治”的中医药优势。针对症状的轻重可以对药剂量进行加减;另外,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的症状,在药性不相克、药性寒热温阳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加入其他药材,并配合相应的西药降压;比如患者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症状,可以加入生地、龙眼肉;因此,运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加减,中西医相结合,更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1-12.

[2]方显明,黄红英.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05-2007.

[3]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关键词:高血压病;天麻钩藤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8-01

现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虽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西药,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对降压药的疗效不显著[1]。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属于“眩晕”和“头痛”的范畴,对此,在《杂病证治新义》中提出了天麻钩藤饮药方。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选取35例服用天麻钩藤饮,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高血压病患者69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5.8±8.9)岁,病程6月~7 a,平均病程为(3.4±2.1)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6例,Ⅱ期患例19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54.8±8.3)岁,病程6月~8 a,平均病程为(3.7±2.5)a,其中高血压Ⅰ期患例15例,Ⅱ期患例19例;2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10 mg,口服,1天1次。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代赭石(先煎)30 g,牛膝12 g,山栀10 g,黄苓10 g,茯神12 g,杜仲15 g,益母草15 g,桑寄生12 g,夜交藤15 g;根据病症轻重加减用量[2];入药水煎取汁450 mL,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并配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标准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回到正常范围或在临界范围内,舒张压虽没有降至正常,但下降了20 mmHg;有效:相应的病症减轻,血压相比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地改善;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且症状仍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组间计量数据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设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2组血脂指标对比。

3 讨论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特点,传统医学认为阴虚阳亢导致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为本病发病机理之一。随着病程增长,很可能会导致肝阳上亢和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状,像冠心病等。针对这些特点,从平肝潜阳和清热熄风目的出发,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赭石、生牡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桑寄生、杜仲滋肝补肾,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JP3]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发挥了“标本兼治”的中医药优势。针对症状的轻重可以对药剂量进行加减;另外,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的症状,在药性不相克、药性寒热温阳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加入其他药材,并配合相应的西药降压;比如患者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的症状,可以加入生地、龙眼肉;因此,运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加减,中西医相结合,更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1-12.

[2]方显明,黄红英.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05-2007.

[3]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高血压病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