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L—选择素及CRP的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2014-10-13周义杰王红韦华军马继红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

周义杰+王红+韦华军+马继红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的P-、L-选择素及CRP水平,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水平较高(P<0.01/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P-、L-选择素;CRP;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1-02

P-、L-选择素及CRP的增高是脑缺血后级联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其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1]。但对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的16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所确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入组患者男89例,女71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1 ±9.26)岁;发病时间在1周之内,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继发性脑梗死者,因代谢性疾病、风心病、冠心病等合并心房颤动引起脑栓塞者,[HJ32mm]合并肝肾不全以及合并感染者,排除合并意识障碍者。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15分为轻度组、 16 ~ 30分为中度组、≥31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

1.2.2 指标的测定 P-、L-选择素的检测 P-、L-选择素分别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采用人sP-Seletin(P-选择素)、人sL-Seletin(L-选择素)定量EIA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P-、L-选择素浓度。

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 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然后于24 h内分离血清,同时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

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F 检验。P<0.05/0.01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6例,占3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85例,占53.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9例,占11.8%。

2.2 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3 讨论

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脑缺血早期可以迅速出现大量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表面,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同时,白细胞还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攻击正常脑组织,造成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P-选择素和L-选择素是黏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所介导的白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聚集是导致炎症性病理损伤的前提条件,而CRP是反应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常用指标。因此,血清P-、L-选择素及CRP水平可以用来反应脑梗死后炎症级联反应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最为多见。从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关系看,上述指标水平的高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病情越重,患者血清的P-、L-选择素、CRP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决定着炎症反应的程度。

因此,我们认为P-、L-选择素、CRP是脑缺血疾病的产物之一,P-、L-选择素、CRP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而这一结论将为脑梗死的靶点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周义杰,王红,李志英,等.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血P-、L-选择素表达及炎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0,第5(1):21-2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收稿日期:2014-03-26)endprint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的P-、L-选择素及CRP水平,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水平较高(P<0.01/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P-、L-选择素;CRP;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1-02

P-、L-选择素及CRP的增高是脑缺血后级联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其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1]。但对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的16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所确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入组患者男89例,女71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1 ±9.26)岁;发病时间在1周之内,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继发性脑梗死者,因代谢性疾病、风心病、冠心病等合并心房颤动引起脑栓塞者,[HJ32mm]合并肝肾不全以及合并感染者,排除合并意识障碍者。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15分为轻度组、 16 ~ 30分为中度组、≥31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

1.2.2 指标的测定 P-、L-选择素的检测 P-、L-选择素分别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采用人sP-Seletin(P-选择素)、人sL-Seletin(L-选择素)定量EIA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P-、L-选择素浓度。

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 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然后于24 h内分离血清,同时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

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F 检验。P<0.05/0.01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6例,占3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85例,占53.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9例,占11.8%。

2.2 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3 讨论

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脑缺血早期可以迅速出现大量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表面,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同时,白细胞还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攻击正常脑组织,造成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P-选择素和L-选择素是黏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所介导的白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聚集是导致炎症性病理损伤的前提条件,而CRP是反应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常用指标。因此,血清P-、L-选择素及CRP水平可以用来反应脑梗死后炎症级联反应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最为多见。从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关系看,上述指标水平的高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病情越重,患者血清的P-、L-选择素、CRP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决定着炎症反应的程度。

因此,我们认为P-、L-选择素、CRP是脑缺血疾病的产物之一,P-、L-选择素、CRP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而这一结论将为脑梗死的靶点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周义杰,王红,李志英,等.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血P-、L-选择素表达及炎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0,第5(1):21-2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收稿日期:2014-03-26)endprint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的P-、L-选择素及CRP水平,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水平较高(P<0.01/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P-、L-选择素;CRP;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1-02

P-、L-选择素及CRP的增高是脑缺血后级联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其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1]。但对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的16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所确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入组患者男89例,女71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1 ±9.26)岁;发病时间在1周之内,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继发性脑梗死者,因代谢性疾病、风心病、冠心病等合并心房颤动引起脑栓塞者,[HJ32mm]合并肝肾不全以及合并感染者,排除合并意识障碍者。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15分为轻度组、 16 ~ 30分为中度组、≥31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

1.2.2 指标的测定 P-、L-选择素的检测 P-、L-选择素分别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采用人sP-Seletin(P-选择素)、人sL-Seletin(L-选择素)定量EIA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P-、L-选择素浓度。

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 于入院当天或者第二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然后于24 h内分离血清,同时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

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F 检验。P<0.05/0.01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6例,占3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85例,占53.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9例,占11.8%。

2.2 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3 讨论

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脑缺血早期可以迅速出现大量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表面,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同时,白细胞还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攻击正常脑组织,造成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P-选择素和L-选择素是黏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所介导的白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聚集是导致炎症性病理损伤的前提条件,而CRP是反应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常用指标。因此,血清P-、L-选择素及CRP水平可以用来反应脑梗死后炎症级联反应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最为多见。从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P-、L-选择素、CRP水平的关系看,上述指标水平的高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病情越重,患者血清的P-、L-选择素、CRP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决定着炎症反应的程度。

因此,我们认为P-、L-选择素、CRP是脑缺血疾病的产物之一,P-、L-选择素、CRP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而这一结论将为脑梗死的靶点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周义杰,王红,李志英,等.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血P-、L-选择素表达及炎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0,第5(1):21-2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收稿日期:2014-03-26)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