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颤证的辨证施护

2014-10-13邹成松徐天苹刘荣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调护肢体护理

邹成松, 徐天苹, 刘荣梅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征。是中老年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上以手足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及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等疾病。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通过辨证分析病因病机,掌握调护原则,实施辨证施护,配合相关中医特色辅助治疗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化火,耗伤肝肾阴精或年老久病,久病体弱,致肝肾精血亏虚或由于外感疫疠之邪损及肝肾;禀赋不足或摄生不慎,耗竭肾精;忧思伤脾或饮食不节,耗伤脾胃之气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影响,导致肝、脾、肾俱虚,发生退行性改变。肝肾精亏则筋脉失荣,髓海不足;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脑,虚风内动,震振乃作。或脾虚生痰,气虚、气郁、病久致瘀,浊邪久留于内,缠绵不解,化为死血、顽痰,阻滞脑窍、经脉,筋脉失控,发为本病。

2 中医辨证施护

2.1 痰热动风型 神呆懒动,形体稍胖,肢体或头部震颤时轻时重,胸胁胀闷,喉中痰鸣,头胸前倾,行动缓慢,头晕而重,身热口渴,多汗,咯黄稠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调护原则:清热化痰,祛风止痉。辨证施护:①起居有时,劳逸结合,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适当与病友交流,听听轻音乐,病区内慢步行走,以肌体耐受为宜;②告知患者避免一切不利因素的刺激,使其了解情绪的好坏对疾病有直接的影响,从而自觉地控制恼怒忧思等情志变化,自觉地去战胜疾病。③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注意防寒保暖,勿直接吹风,避免感受风寒;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蚕豆、冬瓜、木耳、金桔、苦菜。喉中痰鸣者可食雪梨、荠菜、芹菜、玉米、红小豆;胸胁胀闷者可用菊花、决明子泡茶饮用,忌辛辣、油腻食物;消化不良时可进食山楂、陈皮等帮助消化;⑤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可多喝水,服蜂蜜柚子茶、火麻仁、香蕉、芝麻油等润肠通便。

2.2 血瘀动风型 表情呆板,面色晦黯,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筋脉拘紧,项背前倾,舌强语骞,言语不利,步态慌张,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头晕眼花,皮质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调护原则: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辨证施护:①注意安全防护,卧床休息时上床栏,患者周围的物品要放置合理、简单;由于患者肌肉僵直,身躯前倾,甚至上肢摆动消失,易失去平衡,所以不宜单独外出;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特别是晚餐不可过饱,可食竹笋、萝卜、天麻炖鸡、薏仁粥、杏仁、大枣等;③注意语言训练,从单纯性的发音动作开始,如吹口哨、吹蜡烛等,每次发音3次,连续5~10次,然后嘱患者张口,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做舔上下唇等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逐渐强化扩大。

2.3 阴虚阳亢型 形体消瘦,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幅度大,筋脉拘紧,少动,甚或僵卧不起,头晕耳鸣,多梦遗精,颧红盗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或忧郁痴呆。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调护原则:滋补肝肾,育阴潜阳。辨证施护:①加强情志护理,解除急躁或抑郁情绪,教会患者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每天对生活充满高昂的情趣,防止萎靡不振的精神出现;②头晕怕光线刺激的患者可佩戴变色眼镜,适当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读报等活动,以使其心胸开阔、气机畅达,减少头晕的发作。③僵卧不起、形体消瘦者,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揉肢体,避免压疮的发生;④平时饮食应注意清补,如瘦肉、蜂蜜、山药、银耳、藕、百合、枸杞、猪肾、甲鱼、梨等,多吃粗纤维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4 气血两虚型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口张流涎,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行走跌冲,肢体麻木,手足挛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调护原则:益气养血,熄风止颤。辨证施护:①注意休息,勿劳累,勿久站久坐,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有人陪伴,注意安全;②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情志调养,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为患者实施恰当的情志护理,克服其焦虑、忧伤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③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擦干流涎,睡眠姿势以侧卧为好,避免发生呛咳等情况,汗出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④做到膳食平衡,补充各种必要的营养要素,患者进食时要注意把食物做的软烂些,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或谈笑,多吃鳝鱼、蛋黄、红枣、黑芝麻、胡桃仁、山药等滋补之品。忌肥甘、炙煿、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中医特色治疗

3.1 推拿疗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根据经络腧穴,营卫气血的原理,利用独特手法的物理刺激,使机体发生各种应答反应,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疗程较长,应持之以恒。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并配合推法、拿法、滚法、按法等手法,以消除肌肉的疲劳,提高肌肉工作的能力与耐力,调节肌肉的收缩状态,促进自我能力的恢复。

3.2 耳穴压籽疗法 在患者耳朵上找出相应穴位,如神门、肝、肾、皮质下、脑、内分泌等点,消毒后将菜籽、王不留行籽或药粒压迫穴位,以胶布固定,指导其按压时,要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每天2~3次,每次按压3 min左右。

3.3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借助艾条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正如《医学入门》中所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临床上常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 cm,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红晕为止。痰热动风、血虚动风者可灸百会、风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等穴;阴虚阳亢者可灸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复溜、太冲等穴;气血两虚、髓海不足者可灸百会、风池、内关、足三里、关元等穴。

3.4 中药熏洗疗法 是将药物外用于人体,通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可用大血藤15 g,忍冬藤15 g,青风藤15 g,桑枝10 g,松节10 g等,放入容器中加水煮沸后,趁热洗浴患者四肢及关节,巧妙的起到从外治内、祛邪扶正、治疗疾病的作用。熏洗时要严密观察并询问患者感受,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避风,药液温度适宜。

4 小结

通过对疾病的辨证分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调护原则、辨证施护,在配合中医特色辅助治疗护理方法,使颤证的治疗变得更有针对性,其临床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许多中医技能如推拿、耳穴压籽、艾灸、中药熏洗疗法等也简便易学,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让患者知道中医特色辨证护理的优点,也从中体现出中医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使护理人员贴近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及支持,为患者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辨证护理到位,尽最大努力,降低或减少患者不适,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调护肢体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肢体语言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肢体写作漫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浅谈《伤寒论》药物煎服方法与调护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饮食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