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四川盆地东部A区的应用

2014-10-11张亚斌

海相油气地质 2014年2期
关键词:压制噪音孔径

张亚斌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1 概 况

四川盆地东部高陡构造区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变化较大,达500~800m,构造顶部一般出露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两翼出露侏罗系砂泥岩,激发、接收条件相对较好;地腹构造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地层倾角大,直立甚至倒转,不利于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该区原始地震资料面波等干扰波发育,噪声能量强,使有效反射受到严重干扰,不同地表条件接收到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别大,且能量不均衡,相邻炮的波形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构造主体能量相对较弱,表现为较强的低频、高频干扰,信噪比低。由于构造复杂,地层陡倾、倒转、断层、凹曲、拱曲等多种产状紧邻,使得叠加剖面上回转波、侧面波、绕射波发育,多组波交织干涉,构造主体部位出现“空白区”,加上上覆塑性地层厚度和速度对下伏地层形态影响大,速度的横向变化大,偏移归位较难,水平叠加剖面上同相轴的形态很难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真实性[1]。

本次研究的A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图1),属山地、丘陵地貌。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大,最大地层倾角达到70°,地震成像困难(图2)。本轮需处理的地震测线分布范围广,资料采集的年度跨越大,资料品质差异大,一致性差,偏移距最大达5400m,灰岩区资料信噪比低。对该区高陡部位的成像问题,前人曾有过包括深度偏移在内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4]。本次研究经过试验,证明叠前时间偏移也能很好地解决该区高陡部位偏移归位问题,且处理周期短、效率高,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选择。通过高精度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并辅以相关配套技术,能够改善高陡部位的偏移成像,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图2 测线叠后偏移地震剖面

2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2.1 常规处理

根据叠前时间偏移和保幅性要求,在叠前单炮道集上开展了相应的常规处理,如高程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5]、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多域叠前去噪[6]、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工作。特别是在噪音压制方面,根据低频面波、高频干扰、高频或低频强能量异常道、随机噪音、线性干扰等主要噪音的不同特征,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压制流程。同时,采用信噪分离的新处理思路,压制低频面波与高频干扰,使得去噪效果的保真度大幅提高。针对噪音中的低频异常振幅,采用分频异常振幅压制,针对低频面波,采用分频区域异常振幅压制。并且在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多步压制,使噪音得到合理的压制,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提高。在DMO速度模型和常规CMP道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建模和偏移参数试验(图3)。

2.2 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立

以DMO速度模型为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输出偏移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求取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根据偏移的效果以及偏移道集平直程度对最佳偏移速度进行拾取。叠前时间偏移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信噪比,并且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问题。由于进行了叠前归位,在对叠前偏移后的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时已没有交叉同相轴的影响,所拾取的速度是真正反射点的速度,速度分析更准确。

经过两次速度分析后,再与解释人员进行多次联合,以较合理的地质认识为指导,在小范围内进行局部调整,提高速度精度。通过几次迭代,建立了最终的、较为精细的、能提高成像效果的偏移速度模型(图4)。偏移速度模型既反映了地质构造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横向和纵向的速度结构。

图3 叠前时间偏移流程

2.3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选取和偏移参数试验

目前,基于各向异性的弯曲射线Kirchhoff积分法[7],要优于其它方法,它对振幅具有保真性,所以本次采用这种偏移方法。

图4 A—A′测线偏移速度模型

影响叠前时间偏移的关键参数是偏移孔径和倾角:

(1)偏移孔径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偏移效果和偏移效率。孔径选择太大会影响偏移速度,而且引进了偏移噪音,会使假频严重,降低信噪比,影响到偏移结果的质量;孔径选择太小,则水平方向采样不足,偏移结果会出现假频,陡倾角地层反射得不到充分成像。

(2)偏移倾角太小会影响陡倾角同相轴的成像,绕射无法彻底收敛,同相轴有平化现象;倾角太大则可能把深层的噪音以画弧的表现形式带到浅层来,降低信噪比,同时增加作业的运行时间。

依据A区实际地震资料情况,并考虑目的层埋深、倾角等参数,分别选取了偏移孔径3 000 m、4 000 m、5 000 m、6 000 m、7 000 m、8 000 m,倾角30°、 40°、 50°、 60 °、 70°、 80°进行试验, 最终选择确定偏移孔径为6000m,倾角为70°,既保证了偏移归位效果,也减少了偏移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处理效果分析

应用上述流程与方法,解决了A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和偏移成像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处理完成的剖面,浅、中、深层反射波组连续性较好,主要勘探目的层(志留系及其上覆层系)内幕反射清晰,能够进行横向对比追踪,中浅层主频达到 35~40 Hz,中深层主频达到 30~35 Hz,达到了处理要求。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与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断层归位准确,断点清晰,构造高陡部位成像效果有较大改善;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较清楚,能够反映构造的形态、断层和沉积结构等地质特征(图 5)。

图5 高陡构造部位处理效果比较

4 结 语

对于四川盆地东部高陡构造带A区的地震资料,做好静校正、振幅补偿、噪音压制、反褶积等工作,可以提供高质量的CMP道集;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高精度速度场建模技术的应用,可使各种特征波收敛、高陡部位偏移归位合理,断层、断点清楚,各种地质现象清晰,成像准确,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研究区高陡部位偏移归位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能够较好地加以解决,而且周期短,效率高,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1] 邱健,杨智仁.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解释技术在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应用中的典型实例[J].石油天然气勘探,2002,25(3):43-55.

[2] 杨智仁.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的归位处理研究[J].石油物探,1991,30(4):1-13.

[3] 蒋晓光,李雅彬,杨智仁.川东高陡构造的深度偏移应用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3,23(6):73-76.

[4] 李亚林,伍志明,戴勇,等.川东南门场高陡构造的地震成像技术试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24(4):19-21.

[5] 王顺国.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研究及效果 [J].石油物探,1998,37(4):93-103.

[6] 张恒超.叠前多域去噪技术应用开发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7] 崔汝国,覃天,凌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及其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30(6):541-544.

猜你喜欢

压制噪音孔径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