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2014-10-11韩旭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安全

韩旭

〔关键词〕 幼儿;安全教育;自我保护;安全

意识;游戏;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31—01

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一不小心,就易发生事故。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就使独生子女的成长过多地被家长、学校过度保护着。在安全教育方面,家长更是一味地对孩子采取全方位的保护,使得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少,或让孩子呆在家里与板凳、电视为伴的时间多。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日本的教育注重“阳光儿童”——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和家长要彻底改变“以保代教”的这种观念。作为教师,更不应因噎废食,束缚幼儿好动、好奇、好探索、好冒险的天性;也不能怕幼儿出事故而对其管头管脚,而应正确估价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可塑性,在指导监控下让幼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自身的摸、爬、滚、打中学会自我保护。如,有一天一个幼儿出教室时因为拥挤而摔倒了,这个教师趁机让大家讨论:“出教室时,怎样才不会摔倒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自己制定了如下规则:出教室时一个跟着一个走;唱着歌走;慢慢地走,不能跑;开着火车走;别人在前面走,后面的小朋友不能推;画一个标记贴在过道里提醒大家小心,等等。在以后的活动里,幼儿还自己制定了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等。在这里常规是师幼共建的,幼儿对它有认同感,因此,活动中幼儿都能够遵守。

二、在游戏中渗透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因此安全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幼儿的游戏中,并可以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幼儿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他们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要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教师还要参与到幼儿新奇刺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同伴”。 当然给幼儿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幼儿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应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幼儿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幼儿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他们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

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安全常识

孩子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教幼儿正确有序地穿衣服保护自己的身体;鞋带松了,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可避免烫伤;吃鱼时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咽刺之痛;吃饭不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还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行车时吃棒棒糖和乱跑等。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可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保护自己的安全。

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安全生存能力

幼儿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幼儿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应该给幼儿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他们在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安全
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浅析我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