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2014-10-11赖金兰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师

赖金兰

〔关键词〕 生本教育;教师;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23—01

生本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要善于研究学习、探究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要很好地贯彻实行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就必须与时俱进,对师生充当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转变“学生倾听教师”为“教师倾听学生”

师生交往在本质上就是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相通和相融。基于这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定为“导演”、“主持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不论什么角色,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和争鸣,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双方的“倾听”,更是一种双方的“尊重”。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观点和发言,对教师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很有益处,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为此,教师要静心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并要及时表扬。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转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

生本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而这一点的完成,就要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必须做好“五个培养”:1.培养学生如何自我定位。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安排学习的计划,为自主学习制定方向。2.培养学生如何自我探究。思考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3.培养学生如何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学习评价,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计划进行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4.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思考改进的策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促进目标的实现。5.培养学生如何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三、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思维,解放学生的嘴和手,要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子,具备向真理投降的勇气和向学生请教的气度,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伙伴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虚心地吸取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种民主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因此,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体现在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就拿教师作业设计来说吧,新课程作业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成长点、生长点,通过设计开发性、实践性、制作性、互动性作业,让学生回归生活、追求体验、享受成功,获得创造的快乐。

四、善待学生期望,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品质的问题,而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心理原因。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宽容、一种期待;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甘为人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只有教师善待学生每一次的“离经叛道”,多给予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才敢于质疑那些不敢质疑的科学定律,才具有向科学定律挑战的执着。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