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2014-10-10李佳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叶宽叶长文山州

李佳文,王 斌

(1.湖南农业大学烟草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128;2.云南省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云南 文山663000;3.云南省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麻栗坡县分公司,云南 麻粟坡663600)

通常把导致作物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而在秋季收获季节贪青晚熟的土壤地块,称之为“秋发地”。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土壤以红壤为主,冬春连旱和初夏伏旱较为突出,不少烟区都不同程度出现“秋发地”现象,造成较多地块的烟株前期生长发育缓慢,烘烤季节返青较为突出,非常不利于烟叶产质量的提高。

烤烟质量与风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1]。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环境对烟叶香型风格的形成、生长发育、理化性质起关键作用。土壤状况不仅影响养分的溶解度和有效性,而且还影响烟株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烟株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以及烟叶品质的形成[2]。

烤烟生长所需营养、水分、矿质元素等都来自于土壤,研究表明,“秋发地”现象是由于土壤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为烤烟不同时期提供正常的生长需要引起的。因此,为了解决云南省文山州“秋发地”植烟出现的烤烟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徒长的问题,试验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6︰4)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追肥次数,研究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文山州烤烟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文山州丘北县“秋发地”现象较为突出的种烟地块进行,地块较为平整,土壤类型均为红壤,前作为玉米。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5。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根据追肥次数及用量不同,试验设计3个处理,具体措施见表1。采取随机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一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222.3 m2。各小区纯氮施用量为7.0 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1︰1︰2.5,基追肥比为6︰4;基肥采取大塘环施,追肥采取穴施。

表1 各处理具体的施肥情况

1.2.2 烤烟生产管理 采用漂浮育苗法培养出高茎壮苗,统一集中移栽,株行距为55 cm×120 cm。其他管理按文山州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烟叶使用卧式密集型烤房,采取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烤烟收获后,取各部位代表性的烟叶,上部叶取B2F(上部橘黄二级)、中部叶取C3F(中部橘黄三级)、下部叶取X2F(下部橘黄二级),由专职评级人员按照GB 2635-92 烤烟标准进行分级,等级合格率达到85%以上。每个样品取3.0 kg,用于各项指标测定。

1.2.3 观测及检测项目 (1)农艺性状:每个处理测量50 株烤烟,封顶前测量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节距、茎围、株高、有效留叶数等指标。(2)物理性状:烘烤后测定各部位烟叶的叶长、叶宽、叶厚及单叶重。(3)化学性状:烤后烟叶统一置于阴暗处回潮10 d,进行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测定。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烟叶总氮含量[3],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烟叶钾含量[4],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烟叶中烟碱、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5]。所得数据用Excel 2003 和DPS 7.0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农艺性状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其中,处理B 和处理C 最大叶长、节距、茎围分别比对照长1.30 和1.33 cm、宽0.40 和0.50 cm、粗0.31 和0.42 c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最大叶宽、有效叶数分别比对照宽1.20 和2.03 cm、多1.00 和1.67片,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C 的株高分别比处理B 和对照高2.70 和4.79 c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表明,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不变情况下,“秋发地”种植烤烟采取增加追肥次数的措施更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

表2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烘烤后物理性状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不同部位的烤后烟叶在单叶重方面受追肥次数的影响不显著;而叶长和叶宽两个指标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而极显著加长和加宽,处理C 上、中、下部烟叶的叶长和叶宽分别比对照的长1.00、1.98、2.31 cm 和宽0.90、1.73、1.90 cm;上部叶的叶厚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而极显著变薄,处理C 的叶厚比对照薄0.006 cm;而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叶厚受追肥次数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追肥的次数,更有利于“秋发地”烟叶的开片,分3 次追肥的烤烟烟叶质地更加疏松、开片更好。

表3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烘烤后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2.3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化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4 可知,总氮、烟碱含量方面,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中部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上部叶的含量随之减小,处理C 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比对照低5.12 和3.83 g/kg,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下部叶的含量则不断增加,处理C 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3 和1.21 g/kg,两者间差异显著。钾含量方面,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上部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中、下部叶以处理C的烟叶钾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0.51、2.12 g/kg,且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各部位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上、中、下部叶处理C 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7.53、6.46、52.4 g/kg和28.56、2.67、3.21 g/kg,且两者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秋发地”烤烟的追肥次数可较明显地降低上部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各部位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中部和下部烟叶的钾含量,从而对提升上、下部烟叶的品质有明显作用。

表4 追肥次数对“秋发地”烤烟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g/kg)

3 结论与讨论

考虑到“秋发地”植烟导致烤烟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徒长的土壤特性,试验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6︰4)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追肥次数,研究其对“秋发地”烤烟农艺性状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表现为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节距、株高等性状都显著优于对照。这可能是因为对照处理的追肥是一次性施入的,且施入时间较晚,在前期较为干旱的环境下,基肥很难发挥出应有的肥效,阻碍了烟株的生长发育;而处理B(2 次追肥)和处理C(3 次追肥)因为追肥的时间较早、次数较多,在少量雨水的作用下,肥效基本发挥出来了,有效地促进了烟株前期的生长发育。与一次性施入追肥相比,这种早施多次的施肥方法更符合烤烟生长的需肥规律。进入雨季以后,对照处理一次性施入的追肥无法充分发挥肥效,且烟株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对肥料的吸收峰值相对滞后,一方面造成了烟株的贪青晚熟;另一方面由于根系无法充分利用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因此导致肥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6-8]。

试验结果显示,2 次追肥和3 次追肥之间,烤烟的农艺性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烟株在伸根期对肥料的需求相对较少,少量的追肥基本满足了烟株伸根期生长发育的需要,3 次追肥处理中,第二次施入的追肥效应不明显,所以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

烟叶烘烤后,除单叶重这一指标在3个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以外,叶长和叶宽两个指标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而极显著加长和加宽,上部烟叶逐渐变薄,下部叶逐渐变厚。这表明追肥次数增加可以有效地增加烟叶的开片度,使烟叶更加疏松。

烟叶内在化学物质的积累与烤烟施肥方式关系密不可分[9-11],而干旱胁迫是降低肥料效应主要因素之一[12]。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6︰4)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烤烟上部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各部位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中部和下部烟叶的钾含量,从而对提升上、下部烟叶的品质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在文山州“秋发地”土壤植烟,在保持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6︰4)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追肥3次的农艺措施,更加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以及烟叶内在化学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烟叶的品质。

[1]唐远驹,张建平.上海主要烤烟生产基地质量生态类型的初步划分[J].中国烟草科学,2006,(3):1-5.

[2]史宏志,李 志,刘国顺,等.皖南焦甜香烤烟碳氮代谢差异分析及糖分积累变化动态[J].华北农学报,2009,24(3):144-149.

[3]刘桂琼.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6):83-84.

[4]申国明,石 屹,窦玉清,等.冷水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烟叶钾研究初报[J].中国烟草科学,1998,(1):40-41.

[5]赵立红,方敦煌.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烟草中水溶性糖、烟碱、氯离子的比较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7,24(2):224-230.

[6]石俊雄,丁 伟.氮素和钾素在烤烟基追肥中的用量配比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64-67.

[7]ChafM S,Rao J,Reddy PR,et,a1.Nitrogen require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northern light soils of Andhra Pradesh[J].Tobacco Research,1994,20(1):53-57.

[8]Raper C D,McCants C B.Influence of nitrogen nutrition on growth of tobacco leaves[J].Tobacco Science,1967,(11):175-179.

[9]胡荣海,邵 岩.云南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毕淑峰.云南烤烟评吸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7(3):61-63.

[12]黄 婷,周冀衡,张 卓,等.干旱胁迫后复水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及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4,(1):24-27.

猜你喜欢

叶宽叶长文山州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洛阳市13种绿化树种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