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研究

2014-10-09赫鹏飞任素梅白振荣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7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张家口市保障机制

赫鹏飞 任素梅 白振荣

摘 要:近年来,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为完善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为主导,并由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的,旨在满足和保障公众文化诉求、实现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文化设施、文化网络、文化队伍及其服务内容的总和。

1 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张家口市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张家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张家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驶入快车道。

(1)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张家口市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有17个县区建成了数字影院,15个县区拥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09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达到3030家,全市各级美术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施免费开放。

(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每个村每月平均放映一场电影,2012年放映公益电影50268场,受益群众860万人次。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张家口市流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尝试,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不断延伸的体现。再以文化站为例,张北县被命名为河北省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二十强"之一,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辛庄子乡综合文化站、怀安县左卫镇综合文化站、宣化县沙岭子镇文化站等7家单位被命名为"河北省百佳乡镇综合文化站"。

(3)公共文化活动日益多样化,丰富和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张家口各县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了"一县一品"文化活动,15个县区都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张北草原音乐节、崇礼国际滑雪节、蔚县剪纸艺术节、桥西大境门文化旅游节、康保二人台艺术节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和影响。于2011年成立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已发展至前余人,多次深入革命老区、社区、帮扶村开展慰问演出、公益讲座、公益电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欢迎。在日益完善的惠民工程中,该市人民群众正享受着"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硕果。

2 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迅速发展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然已成为张家口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颗新星。但是,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缺失

近年来,张家口市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我市文化繁荣发展政策措施,并采取"挂图作战,倒逼推进"等措施使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目前看,这些政策调整和指导意见主要是涉及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而对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尚未在政策、法规层面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尚未出台有关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何专门的政策法规,同时在管理层面,政府对公共文化的管理尚未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很大程度上尚处于被动式管理阶段。这都不利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尽管张家口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加,全市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亦随之逐渐提高。但相对而言,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很低。由于经费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陈旧,更新迟滞,严重影响了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有限的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中,投入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占绝大多数,而投入到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服务、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等经常性经费上的极少。因此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是制约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

(3)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能力有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公共文化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有效、持续的满足这种需求。在发达国家和国内的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业已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即政府通常只承担最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且"愿意"解决的方面,则调动社会力量实现有效供给。作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张家口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显然并未形成上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来源仍然是政府财政,庞大的社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4)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机构管理人员、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业余文化团队及其他辅助人员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例如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较为完善的杭州市,建立了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服务体系,并制定一系列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为杭州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在张家口市,由于各方面原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不多,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在基层,普遍存在文化服务人员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及人才的培育、引进和激励制度缺失等问题。例如我市大多数文化站都设在基层乡镇,但诸如图书馆专业、信息情报专业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这直接影响到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

(5)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与需求不协调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性、共享性特征,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应该面向全社会,为城乡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据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投入、文化底蕴及发展理念等因素影响,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均衡。在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宣化区及各县县城公共文化资源相对较多,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在多数的镇、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文化站、文化馆普遍存在空间小、设施旧,图书等各类文化资源不丰富等现状,文化活动开展次数有限、质量不高,这些问题在一些贫困县的农村尤为突出。

3 完善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完善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式替代传统的行政管制模式,真正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对张家口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转变。研究制定与文化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梳理评估现有政策、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基础上,逐步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理完善、衔接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要贯彻落实现有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张家口市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应落实该《决定》,明确量化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及其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二是要实行河北省转移支付政策和专项资金制度。针对张家口地方财政能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困难的现实,建议河北省在文化、经济政策上的给予倾斜,并加大对张家口市的省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为张家口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设立张家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专用基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

(3)构建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张家口市政府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辅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主要是面向那些最基本、必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资金及人员等配套体系,保证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作。二是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和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以职工文艺汇演、农民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青少年艺术团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基层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发展。

(4)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机制

一是要制定完善的引才政策,吸引文化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特别是青年才俊,使之进入张家口市各级公共文化领域从事服务工作。而这就需要政府适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将文化专干工资纳入财政,并落实住房、医疗和养老等配套政策,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后顾之忧。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并给予相应的编制。二是要加强对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着力培养各种文化骨干,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其素质,并将文化服务工作业绩纳入干部职工的年度考核。要建立多渠道人才培养体制,鼓励张家口地方高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人才的开发培养、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及激励保障机制。三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人才。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和乡土文化能人,支持和鼓励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和优秀地方文化作品,激发张家口本土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聘用掌握特殊文化技能、热衷于基层文化服务的本土文化艺人担任镇、乡、村文化辅导员,做到将人尽其才。

(5)建立合理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

一是要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在地区间、城乡间均衡发展。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比例,加大财政对张家口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山区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投入比例。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也应注重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山区倾斜。要加强各乡镇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村文化室建设,推动电影、演出向乡镇村延伸,尽快改变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状态,建立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要拓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切实扩大受众面。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的作用,并根据群众的反应与需求,不断完善改进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流动电影、流动展览、流动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完善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对各类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共享;要立足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使本地群众不仅成为公共文化的受益者,更成为公共文化的开发者、建设者、维护者。

参考文献:

[1]河北新闻网.张家口公共文化设施惠及万千群众[EB/OL]. http://hebei.hebnews.cn/2013-01/31/content_3073836.htm.

[2]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市多个县和乡镇文化站获省级命名[EB/OL].

http://www.zjknews.com/news/2013-04/23/content_99016.htm.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2014年度社会科学立项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研究"(Z2014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张家口市保障机制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