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加强融资创新的研究

2014-10-09郑庆栓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7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

郑庆栓

摘 要: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能否顺利融资,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创新国有企业融资制度,拓宽国有企业融资渠道,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0 引言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一直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在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目标,调控国民经济调和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虽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的地位愈加重要,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作用也更加明显。在我国,大部分支柱行业是由国有企业所开创,使得国有企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最坚实的、最有力的支撑力量。国有企业在优化国家资源配置、培育我国科技新型企业、推进与提高国家生产力水平、有效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在推动国家科技发展、企业发展模式革新等方面,都为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大都基础较差,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国有企业失去了原有的政策优势,国有企业面临着改革体制,调整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1 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

(1)企业融资结构概述

企业的融资结构,也称为企业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运营资金的来源组合或者是各种资金来源组合之间的关系,这就支持企业正常运转经营的长期运营资金。一般情况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首先,来自企业的长期债款以及所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经营者通过各种渠道所获资金,并形成企业负债与企业所有者合法权益之间的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债权资金与企业权益资金之间的比。其次,在我国,融资结构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也有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否顺利实现,一个是看其财务管理是否正常,二是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研究企业运营资本结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探讨,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规划,在确保企业运营能够够健康发展的同时,使企业对资本的经营获得最大值;或者是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到最低值,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利润获得最大化。

(2)企业融资方式概述

所谓融资方式,一般指企业所获得的长期运营资金来源的方式或者是渠道,企业长期运营资金的获得一般分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所谓外源性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从外部获取融资,也分两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就是指通过发布企业债券的形式,对外吸引民间资本来充实企业资金,也可以通过股权买卖来分散企业股权,从而进行企业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企业的融资,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来获得。最近几年,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更多样化,如新兴的租赁式融资就被很多企业所青睐,越来越多的被引进为企业的战略式融资,也在很多企业中逐渐被运用。

(3)企业融资结构与方式的发展变化

第一,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国有企业的运营资金主要是国家主导或者是财政融资两种模式。这种依靠国家拨款,运营损益都由国家来承担的方式,企业基本上无需考虑负债问题,即使有负债,负债率也是非常低,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或者是流动资金等,基本上都由国家买单。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国家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打破了大锅饭的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融资,不再是依靠国家的拨款,而是大部分由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国家不再主导国家经济发展,而是实行多种形式企业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新格局下,国家的宏观调节,国有企业在资金上不再获得政府的无偿支持,改为由银行贷款,有偿使用资金。这种融资方式,迫使国有企业提高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促使国有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是国有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也为大中型国企的直接融资带来更多机会,股权融资不仅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为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市场融资活跃,内源与外源融资并行,直接与间接融资同时开展,既采用了企业股权融资,也采用了企业债券融资,大大拓宽了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2 国有企业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1)国有产权主体缺位

新中国建立后,国有企业一直在政府的支持下运营,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逐步改由银行贷款支持,或者是自行通过市场化渠道集资,逐渐降低了对政府的依赖。但是,很多国有企业没有摆脱长期依赖的习惯,认为国家始终都会是企业的经济后盾,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引导下,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上不计成本,忽视了市场风险。

(2)不履行对银行的偿还义务

改革后,国有企业通过国有银行获得了贷款资金,但两者的产权属性同样都是国家的,这又导致了新问题的产生,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无法明晰,形成一种尴尬的产权关系。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影响着国有银行的政策,经常是在国家政策的施压下, 进行贷款融资的国有企业资金会得到增值。而由于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不明确,经常有国有企业不履行偿还贷款义务,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无法通过正常的运营方式收回国有企业的债款。

(3)体制缺陷导致债券融资渠道被利用

国有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根据规定必须向债权人提供相关的信用凭证,来作为担保偿还债务的保证,以备企业经营发生问题、或其他原因造成经营困难时,保证企业能够给债权人一定的补偿。但是,长期以来得到国家照顾的优越性,使得有些国企管理者刚愎自用,忽视企业的债务风险,不顾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企图通过大量发行的债券来填补资金缺乏,使企业经济陷入危机,使我国整体社会的契约风险加大。endprint

(4)上市公司的流通性受到限制

在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的非流通股,虽然这些股票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但是股票都是由国家所掌控,当时是基于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以防止国有资源外流或被挪用。可是这种方式也约束了国企股权融资的正常流通。

3 创新国有企业融资的建议

(1)从政策上业务上创新银行制度

对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实行职能扩充,也可以对银行职能进行重组,使纯政策性的职能转变,促使国有商业银行重视起经营性职能的发展,有效缓解国有企业融资困难。

(2)增加金融业务产品

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业务产品上的更新非常慢,这与全面实行体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为国有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新业务以及新形式的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改善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首先,从体制上完善银行内部的信贷激励机制。对信贷部门,实行贷款责任人负责制,完善内部信贷激励机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大胆走出机构,积极对外介绍金融产品拓展信贷业务,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其次,加强风险控制,在逐渐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银行的信贷授权权限。当前,我国的多数基层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上的权限有限,一般的基层信贷机构基本上不能与国有企业具有信贷业务来往,使很多基层小企业的运作资金因为贷款难、融资难而无法解。因此,放宽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权限,是解决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企业信贷与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为降低金融信贷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制定完善的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支持。通过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企业融资良好信用体系,利用信息科技,从根本上防范企业融资信用风险。

(4)放宽民间金融机构的管限

一直以来,政府对民间借贷的行为采用了笼统的"一刀切"政策,使得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处于闲置中,一方面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融资无门。政府应逐步放宽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管限,在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控民间金融机构的运作,坚决打击取缔"高利贷"、"地下钱庄"等的违法行为,逐步发展民间借贷业务。

参考文献:

[1] 邓沁;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J]. 中国外资. 2011(19).

[2] 张晓蓉;浅谈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结构[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创新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