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2014-10-08董润芸高冲

关键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生

董润芸 高冲

摘 要: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6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1]。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和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已经在社会中广泛展开。在全社会如火如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大环境下,研究生党员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贯彻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义

制度缺失是我国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开展,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由此可见,在研究生志愿服务过程中,构建一整套完备的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凝聚学生力量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坚持群众路,才能使研究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服务于人民,时刻发挥作为研究生党员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2.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是巩固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要推动研究生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专业化、透明化,弥补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的不足。

3.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提高研究生党员党性意识、保持先进性的重要载体。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保证了党员长期持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它以志愿精神为核心,以为群众服务为途径,以锤炼党性为宗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4.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是增强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未来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渠道。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在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能够弥补高校对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让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汲取营养。使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秉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5.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是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高校中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能够有效运用研究生党员在校园中的感染力、亲和力、凝聚力,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融洽各种关系,优化良好校园风气,最终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研究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采用由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工作模式,面对日益庞大的研究生党员队伍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研究生党员志愿者组织在与外界的沟通联络时,旧有的管理体制不仅限制了人员的参与,压缩活动渠道和资源,不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广泛传播。并且浓厚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也制约了研究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开展,隐含的强制性抑制了研究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我认同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活动的长期高效运行[3]。

2.活动形式单一,专业性有待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但其活动无长远规划,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教育内涵,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使得这个平台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研究生党员党性的增强。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榜样作用,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3.服务保障不足,权益保障不到位。高校对志愿活动的服务保障还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研究生党员志愿活动易受时间、地区、规模、经费等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志愿者服务的权益保障制度有待提高。高校对研究生党员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缺乏应对措施,降低了他们应对风险和事故的能力,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护[4]。

三、健全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

1.强化激励机制,强化角色意识。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要从构建激励机制入手,以研究生党员为主体,以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为宗旨,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骨干力量落脚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研究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建立考核机制,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激发研究生党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如实记录研究生参与的各项活动,真实反映其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并在在志愿活动结束后为达标的研究生党员颁发《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证》。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产生扩散效应,研究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形象、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会感染整个研究生群体,引导研究生群体共同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从而壮大志愿服务的队伍。

2.加强对研究生党员志愿活动的管理,努力开拓服务形式。管理机制的有效与否对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十分重要,管理到位,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可持续发展。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建立三方协作的管理模式,即党总支指导、志愿者协会引领、团支部落实的体系,才能使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得到健康发展。高效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优化研究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打破思想的束缚。研究生大多是90后,他们本身是有思想的一代,在党团支部的指导下,在志愿者协会的引领下,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的开拓、进取精神,就一定摸索出新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比如,结合高校研究生党员自身特点,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开展敬老、助残、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和便民服务活动,从而使志愿服务活动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5]。健全的管理机制,能够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机制保障,从而推动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

3.建立研究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保障制度,为研究生党员创造更为优异的服务环境。志愿服务活动是造福社会的活动,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单单是个人或某个群体的事情,也是社会各界责无旁贷的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在资金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项资金库,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对研究生党员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研究生党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为志愿者提供安全和权益保障。最后,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是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的现实土壤,也是志愿服务的对象,社会有义务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将寸步难行。

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着深远意义。构建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党员党性意识,有利于研究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N].人民出版社,2013.

〔3〕李维意,郭广伟.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28-31.

〔4〕蒲俊霖,庄玉琳,卢春慧.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2,(36):3-4.

〔5〕李丽华.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探讨[J].青春岁月,2013,(15):374.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生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