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战略研究

2014-10-08钱付良倪琳陈肖

关键词:区域文化皖北区域经济

钱付良 倪琳 陈肖

摘 要: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对安徽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建立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机制,使皖北区域内增凝聚力,外显竞争力,促进皖北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持久发展。实行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又有利于缩小安徽南北差距,对整个安徽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皖北;区域文化;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01-03

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皖北地区已意识到走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之路,是实现皖北崛起的必然选择。安徽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南北兼顾,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安徽的跨越崛起。皖北区域社会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内在要求需要文化战略的更新和文化价值的重构,通过文化与经济互动影响建立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机制,使皖北区域内增凝聚力,外显竞争力,促进皖北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持久发展。因此,探讨皖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促进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转型与优化对策,实现皖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省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的作用机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一体化的趋势。由于文化的最大特性是区域性,故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但是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非传统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文化影响、促进或制约着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区域文化与经济的联动发展就是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协调行动、共同发展。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相应的文化与之相呼应。如果文化不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然,一定的区域文化是由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区域经济是决定区域文化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也必然促进区域的的和谐发展。

二、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缺乏政策性支持

1.皖北区域文化处于一种环闭封闭状态,缺乏联动协作。就文化而言,从系统的角度看,安徽区域文化处于一种封闭状态,皖江或皖北两大区域文化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联动,更没有契合。皖江文化受经济驱动的利益影响,更多地是向江浙区域倾向,而没有向皖北辐射联动。而皖北各城市之间文化经济也缺乏联动协作,这除了文化本身的倾向性外,省里缺乏政策性引导也是主要的原因。

2.没有建立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协调机制。由于受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倾向影响,皖北区域内的相互开放程度是不够的,整个皖北地区的文化经济联系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状态,不仅经济内在联系少,更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削弱了区域整体的综合发展潜力。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没有设立区域间文化经济协作的协调机构,皖北缺乏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的协调手段,区域内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没有形成,政府在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还不够解放,文化软环境有待优化

地方政府虽然已经对区域文化经济的联动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还依然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本区企业积极扶持和鼓励,而对外地企业则通过各种非市场甚至非法手段进行打压和抑制,使其在与本地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对于那些有可能对本区造成竞争的资源要素,限制其流入,而对本区有利的资源要素则限制其流出,人为地造成市场分割。三是对区域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局限于本地文化设施的建设,只作为改善经济环境的一个手段和工具,而没有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文化投入上比较谨慎,还停留在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认识上,舍不得投入、怕投入,失去了很多的发展良机。四是皖北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开发保护方式上的不科学,使许多有形的文化资源没有能够生成无形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能够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升华为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皖北区域的城市发展历史看,文化表现形态呈现多元化,缺少区域主流文化。同时,皖北受农耕文化影响深远,文化性格呈现保守、小富即安、求稳求妥、进取心不强等特点。这样的文化心理,不利于塑造区域发展形象。另外,皖北现代文化根基薄弱,缺乏商品意识和创业意识,文化思维重感性而轻理性,“官本位”思想严重,这些缺陷不仅限制了皖北区域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皖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皖北区域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皖北区域目前还处于欠发达状态,2013年皖北六市国民生产总值为5398.8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28.36%,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全省为中等偏后。经济状况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基础,而财政收入又与财政支出紧密关联。缺乏充足的政府财力支撑,势必会影响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皖北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皖北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也很低。消费对生产有拉动作用,缺乏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正是皖北文化产业发展不良的一大原因。同时,皖北地区在公共设施、科学研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上,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相比较也有不小的差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是区域文化实力提高的重要保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文化实力的基础性工程,皖北区域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必然影响区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影响区域形象提升和群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endprint

(四)皖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皖北区域文化产业虽然进步明显,但是文化企业数量较少,产业规模小,资金投入低,结构趋同,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足。人才是区域竞争的核心因素,也是创造文化精品、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的决胜因素。皖北区域文化人才资源匿乏,导致皖北在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时缺乏必需的智力支持。由于缺乏一流的文化产业创新人才,致使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皖北的文化、经济的联动。

(五)皖北缺乏聚合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区域文化经济中心对区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自身文化与经济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利用市场机制,来组织和协调全区的经济活动,使区内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城市群的集聚发展,产生城市中心化的出现,而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在区域空间上会导致生产要素二元结构的出现,各种生产要素由中心向外在区域扩散,产生结构性繁衍,从而在一定的区域空间重新集聚并再度极化,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集聚。从集聚到扩散,从繁衍到再集聚,形成城市群经济社会全面依赖关系结构。由此而演化为城市区域社会依赖型全面差异化格局的都市圈,使城市社会结构处于不停地发展运动与区域全新集聚和组合过程中。但是,皖北各城市的功能都不强,目前还没有能够形成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大城市。皖北地区目前缺乏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点。

三、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对策分析

(一)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的意义

1.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区域的平衡发展。从皖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实行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又有利于缩小安徽南北差距,对整个安徽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皖北各城市之间虽然存在着许多差异,但是,皖北各城市的发展处于相近的水平,存在着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分工与合作,更有利于发挥各市的优势。

2.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资源的整合。皖北的发展面临着共同的制约因素,如资金、技术力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足等。只有集中区域内的人财物才能联合解决一些制约区域发展的共同“瓶颈”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如果各自为政,不仅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容易产生内耗,只有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3.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布局,减少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过于分散所造成的浪费,调动各方面的优势,使安徽经济区域总体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整。

(二)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径分析

1.建立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协调机构。皖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区域集群即皖北城市集群的出现。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单独承担城市居民和企业机构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但通过区域城市相互组合,联动互补,通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就能够解决城市的发展瓶颈和功能局限问题。皖北区域应成立一个协调机构,即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协调会。合作发展协调会应是皖北城市经济圈的决策机构,由各市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对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交流予以协调。协调会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以区域公约的形式签发文件,作为引导、协调和约束各区域经济、文化工作的行动纲领。

2.应建立皖北多元一体的文化体。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过程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和吸收,经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以徽州文化为例,徽州文化并非来自土著的山越文化,而是由中原文化以中原士民的迁移传播方式扩散到徽州以后,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徽州地区特色的一种新质文化。区域文化的互补和相济是一种整合创新,一种新的文化就是区域文化不断整合兼蓄的结果。皖北各地文化是皖北区域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各有各的特点,在促进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加以整合,打造一个具有皖北特色的大区域文化,这既是各区域文化兼容并蓄的问题,也是区域文化发展创新的问题。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内耗,有助于增强区域间的凝聚力,有利于皖北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3.建立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区域合作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行政性力量基于对市场规范的共识,扫除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区域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皖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作用,对外要打造高水平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密切与皖江城市带、南京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的区域合作。对内要建立区域内合作机制,加强在政策制度机制、文化生产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科技要素、信用体系、市场准入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对接,建立皖北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合作和利益补偿机制、政策信息沟通机制、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强化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4.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是促进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开展皖北区域联动,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加强政府层面上的协作与联动。其次,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增强区域间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第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联动发展的良好环境。皖北各级地方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把皖北区域文化经济联动发展看作是安徽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确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发展思路,创造和谐开放的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实现皖北经济文化的互通、交融与共同繁荣。

5.以区域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和关联带动效应是显著的。不仅对文化产业内部各相关产业具有拉动效应,而且对其他产业将产生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诸如对金融、交通运输、餐饮、建筑等行业的关联效应。皖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资源优势明显。皖北区域发展不宜过分强调在自身行政区划内培育和形成所谓的主导产业,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着力发展具有区位竞争优势特色产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旅游为例,2012年皖北地区国内旅游者5481.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8.75%和15.28%。皖北若整合资源,对相关景点统一规划协调开发,构建皖北区域联动的旅游经济合作网络,必将形成旅游业发展中的品牌效应、联动效应和规模效应。

6.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首先,加强皖北区域文化建设。要吸取国内外区域合作的经验,摒弃陈腐、落后的观念,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发挥差异性优势提升本区域的文化竞争实力。其次,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将信息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竞争力。第三,加强与皖江城市群的联动。皖北与皖江城市群要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杠杆,构建联动发展新机制,增强皖江城市群对皖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四,扩大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以文化交流为平台,以花鼓灯节庆年会、淮南八公山豆腐节、世界老庄文化研究会和淮河文化研究活动为载体,向国内外重点推广皖北区域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展览、出版物、音乐舞蹈等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扩大皖北区域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皖北区域经济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