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符号学研究对解读电影文本的实践意义:以影片《蓝色情人节》为例

2014-10-08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辛迪符号

李 琳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050000 )

符号学出现之初,并不被传统的研究者所认同,在符号学理论的体系内,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声音信号,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时至今日,将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电影艺术领域,影像已成为视觉传播时代的文化符号,其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电影中符号意义的产生和传播与接受双方的互动,从而达到运用电影艺术语言传达信息,以物质的方式沟通人与人精神世界,是电影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一、电影语言在其表意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

电影符号将原有存在的符号进行了重组,构建起新的言语情境和意义关联。影视传媒从感觉开始,然后到知觉、思维,最终达到认识和理解。屏幕上一个阴霾天空的闪电可能就指示着一个危险的到来,电影的表意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形与意的指示关联中构建起来的。作为视听语言要素的镜头、色彩、影调、声音、光线等等,都成为理解影片内容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镜头,电影镜头的运动方式及场面调度手段具有极其强烈的寓意性,这是电影语言最特殊的手段,它能让我们读懂更多在表面故事情节安排之下的深意。

美国影片《蓝色情人节》从情节上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且感人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会在婚姻中会走向爱情的死亡。两人结婚前狄恩去辛迪家拜访。导演又安排了一场餐桌上的戏(见图1)。和之前的那场不同,色调明显明丽的多,尽管彼此的位置不变,父亲仍坐在象征绝对权力的三角形顶端,但我们能看出由于狄恩和辛迪坐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的重心已经由父亲向辛迪这一方倾斜。之后父亲和狄恩的交流,导演用了近一分钟的景深长镜头,偶尔能感觉到画面有种手持摄像机似的晃动。这种晃动让人有种真实的,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个景深长镜头中,父亲距离摄像机最近,但是以不完整的背影的形象。尽管是残缺的背影,也一度遮挡了女主角。这种遮挡已然是一种有意为之。

“女人没有面目”、“她跟主流氛围毫不搭界”的意蕴再次被直接视觉化了。尽管即将步入婚姻,但男女有别的父系文化如同挡在辛迪面前的父亲一样,即使逐渐淡化,也依旧痕迹深重。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辛迪认为自己结婚生子便可以彻底从原来不幸福不完整的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她却陷入了更大更直接的冲突。这种冲突来自男人有选择“居所”的逻辑和权力,这点不以女性的愿望为转移。她将面临社会、家庭对女性的审视、选择。但影片使人了解并直面这种不平等局面,试图尝试建立新的以女性为主的话语权。辛迪也因此成为了一种积极张扬的叛逆女性符号,努力着,生活着。

其次是色彩、影调。电影画面中的非现实色彩处理方式,更多的起到了表意作用,它们使叙事内容生动形象的同时,更使叙事含义丰富多样。

在影片《蓝色情人节》中,恋爱和婚姻中的生活分别用两条线索叙述,在色彩上有明显的区别。恋爱中男女主人公大多穿着红色的上衣,画面充满着温暖明亮的光线。而从结婚时狄恩穿的淡蓝色西服,到后来情人旅馆中冷漠地有些怕人的深蓝色,都给人一种越来越强的忧郁和压抑。这是否也表明了导演的观点,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在影片中,当回忆爱情的甜蜜时,影调轻快,色彩明亮,呈淡蓝色;而现实婚姻中,影调偏暗,锐化程度高,呈深蓝色。两条线索的剪辑组接手法上,也颇有特色。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不可调和甚至一触即发时,剪接了过去两人的回忆。比如当狄恩和辛迪在车中因为辛迪的前男友鲍比争吵时,辛迪为了压抑怒火下车到树丛中寻求一个人的空间。镜头此时切换成辛迪大学时和男友鲍比相处的情景。这种组接既是对鲍比与辛迪关系的交代,同时也是对影片节奏以及戏剧冲突的缓解。也许处于婚姻生活中的两个人心理和观众是一样的,都不希望矛盾扩大,希望能因为回忆或者什么东西挽救婚姻和爱情。

再次是声音。声音不光还原现实的场面,起到表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声画蒙太奇的作用,发挥其深刻的所指意义。影片中,餐桌上,父亲因为不满母亲的饭菜而大发雷霆,导演用声画分离的手法把奶奶和自己的谈话(声音)与一家人吃饭的情景(画面)组接,体现了奶奶的抱怨“你得当心这个,你得当心那个”以及辛迪的不满“我不想变得像我父母一样”。两人的这种哀怨恰恰道出,这是隐藏在男性自身精神构建中的人性隐患:缺乏人情、亲情,因而辛迪的感受是独立于父权秩序外的女性感受。潜台词实际是指向两性关系中不相容的一维,指向女性对男性的批评不满。少年时直接受到父母二人对婚姻态度的影响与刺激,在之后辛迪自身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上,有反抗及叛逆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当自己组成家庭,遇到争吵,矛盾,在无法调和之后,辛迪选择的不是像母亲,奶奶那样隐忍,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分开。

二、电影符号的意指过程是个特殊的过程

对于其意义的理解从根本上来说是和观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及意识形态的观念是特定历史社会生活关系和权力关系的产物,是文化与道德意义的最主要的领域。所以,对电影符号的解码过程分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及精神心理的分析。

影片中,狄恩穿了一件印有白头鹰的套头衫。1872年,美国国会把鹰定为国鸟。因此,鹰可以看做一个符号,体现着美国深刻的社会精神和对人的影响。说到鹰,就不得不谈美国文化。美国的文化从东部开始,一座座城市也先后在东部出现,从华盛顿,费城到纽约,构成了美国特有的文化风景线,相比东部的庄严崇高,西部似乎只是个有些搞笑的传奇之地,比如能让人想到惬意海滩的佛罗里达。可实际上,西部的真实、清新以及荒漠中蕴含的纯粹与神圣,才是鹰的属性。很难想象城市里有鹰飞翔的身影,鹰只属于自由、真实的沙漠。换言之,狄恩即是来自西部佛罗里达的一只鹰,他自由,不羁,真实;他来到纽约,却不得不束缚翅膀。他为老人搬家时把房间细心地收拾整理好,温暖了老人也温暖了观众,可当“工头”不耐烦地催促他并且对他这种行为视而不见时,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狄恩的无奈。这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当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改变时,也要求人相应地做出改变。变得程式化、冷漠、功利化。这些,都是狄恩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狄恩的停滞不前实质是他与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一种冲突。然而,这只鹰最后在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否定下折翼了。这种折翼不得不说是一种惋惜,也许,这只鹰的离开并不是坏事,他的生长可能只在遥远的不掺杂尔虞我诈的荒漠。然而,无论城市文明发达到何种程度,鹰的高度是永恒的。在这个角度上,导演并未过多叙述与表达,我认为影片中对于美国当代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如再有些深刻的认识及启迪,或许会使影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三、解读电影符号更需要文化意义上的全面理解

电影符号学通过阐释电影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媒介传播的特征与影响,透过日常大众生活中进入视觉的一切平常琐事,剥离社会的“果皮”,解析和展现具有文化意义的现实,帮助人们理解文化社会中的相互关系,最终的目的是完善和谐完美的人类生存空间。

在《蓝色情人节》这部影片中,男主角狄恩的塑造和以往影片中男性形象都有所不同。与其说狄恩的形象是导演或编剧的塑造,不如说是辛迪或者现代社会中女性按照自己的标准对男人的解构和重塑。而正是根据女性的标准,她们才发现,让女人感到满意的男人实在是微乎其微,而世界却正是由一群所谓的“男子汉”主宰着社会。这种寻找和塑造其实是一种宣告:这世上的男人还真不算是什么“男子汉”。这在影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当夫妻二人矛盾激化,争吵升级时,辛迪无法遏制地说出“我比你像个男人多了,你这个娘娘腔”。正是根据辛迪的标准(广大女性的标准),男人是如此地让她们失望。影片中塑造了两个主要的男性形象,一是辛迪的父亲,一是辛迪的丈夫狄恩。父亲作为父权的符号,始终影响着辛迪,他是男权主义的化身,狄恩,外人看来是爱女儿妻子的好男人,在辛迪看来却是毫无责任,毫无胸襟,缺乏理想丧失人格的懒汉。在情人旅馆里,狄恩想与辛迪进行性行为,辛迪却无意如此。狄恩看到了辛迪的冷漠,也说出了内心压抑已久的话:“你应该更喜欢我一些,我对你这么好。我爱你,我不应该被这么对待”这句话触动了辛迪内心的委屈。但之后,辛迪脱掉内裤,迎合上去。很明显,这句话具有明显的自私性,但狄恩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之所以狄恩能占据主体显得有力不在于他们自身,而在于他们依仗了某种权利,这就是男权。在男权的庇护下,男性雌化了,相反女性却在与男权的抗争中变得坚毅、柔韧、刚强。

从个体来说,狄恩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在十岁时父母离婚,母亲的角色在狄恩心中几乎是空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指出,六至十岁是孩童的潜伏期,进入一个相对安静地阶段,而这段时间正是初步形成与人和社会相处的交流方法。母爱的缺失,使狄恩缺乏对爱的正确感知,以至于他与狄恩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一见钟情,继而发生关系,他不明白自己应该在婚姻、社会中充当何种角色,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给辛迪何种安全感。得知自己家的狗死掉后,辛迪在女儿的幼儿园流下了眼泪,狄恩这时只是有点不敢置信地看着辛迪,对她说:“我告诉过你多少次,要锁门。”他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却不做换位思考。因此通过捂头痛哭的辛迪的特写镜头,我们能体味出多于一条狗死掉的哀伤。而之后在家中辛迪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因狗的死去而痛哭时,辛迪抱住狄恩,进而用手抚慰他的肩膀。这种充满母性的行为让狄恩显得软弱,这也证明了,幼年时母性的缺失让狄恩把辛迪的角色定位更多地向母亲倾斜,因此,狄恩的索取和占有也就不难理解了。

伍尔夫曾经提出“双性共体”作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即当男性和女性的力量在个人行为和意识中处于和谐存在和发展状态时,人的品质也是多元丰富的。当不同种族,性别,文化的人能彼此承认并尊重各自差异,社会的发展才是有序和谐的。同理,女性的解放和自由也不能单靠女性自身取得,还需要男性的解放与参与。男女之间只有真正消除隔阂才能达到和谐的两性关系。良好的婚姻取决于婚前配偶双方感情稳定的程度,两性间没有焦虑的关系或许仍旧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然而学会接受自己内心某些特定的和矛盾的愿望,将它们视为本性的一部分,在限制与驱动力自由之间找到一种最佳结合。才是最值得向往的婚姻关系,也是现代女性主义所倡导的美学旨趣。

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的推动意义,电影符号的存在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单纯批评的理论,更主要的是对电影存在和发展的“程式”的建构指导意义。电影符号是提升电影品质的一条通路,它不仅可以深化电影叙事的内涵,还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满足感。

[1]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辛迪符号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学符号,比多少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符号的由来
我的吻在哪里
辛迪·克劳馥岁月不是美貌的敌人
我的吻在哪里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我的吻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