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的引领作用

2014-09-30马川侯兴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作弊诚信学校

马川+侯兴杰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然而,近些年来,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诚信成了“傻冒”,失信成了“能耐”,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面对诚信的缺失,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究竟怎样更好地弘扬美德,恪守诚信呢?

一.识清现象:诚信缺失——令人心忧

(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据笔者亲身观察,近些年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而且作弊工具更加现代化。

(二)作业抄袭习以为常。

现在孩子确实很聪明,但往往冠以“聪明”,却不由得让人可惜。作业稍有难度,收之不做,等明日抄袭。

(三)荒废学业假话连篇。

讲假话,以学校为由,骗取家长钱物,用于上网、吃零食;以身体不舒服为由,骗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四)失窃现象时隐时现。

近年来,学校失窃事件最为严重。在失窃的财物中,有书本、随身听、现金等等不一而足。学校对这些失窃现象大多是除了教育本人之外便不了了之,能够查出来仅占少数。

二.观察透视:失信缘由——令人汗颜

(一)家庭不良因素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媒体污染腐蚀心灵。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影视等大肆渲染暴力、情色,我们成人看了可能会有些警醒和借鉴作用,而处在生长期发育期的广大学生就未能看到这些,他们或许只会看到其中的糟粕,或者有意无意地就会重蹈剧中反面人物的覆辙。

(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有不少学生认为,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有假文凭,文艺界有假唱,体育界有假球黑哨……他们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

(四)学校德育工作滞后。

在当前学业的压力下,各学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德育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表面。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学生很难接受。三是学风不正。部分学生只是抱着混日子的目的来的,很难静心学习。

三.提出对策:诚信建设——拨开云雾

(一)氛围熏陶是诚信教育的前提。

古时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而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才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诚信品质得到升华,良好的道德氛围熏陶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教学渗透是诚信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因此,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我们教学时,要重视学科知行统一和融合互通,把诚信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要相一致,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体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定能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诉说的为人处事之道。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诚信是无价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的讨论。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开发区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学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学校推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