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结构问题研究概述

2014-09-30林浩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

林浩波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和供给匹配矛盾突出,劳动力市场中大量存在着“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招不到大学生”的现象,其本质是结构性失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体制对技术要求、学历要求、性别要求等各不相同,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形成局部就业市场,其劳动力供给或需求一般都是难以替代的。而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的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掉正速度及其缓慢,结构性失业甚至变得更为突出。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应如何调整?政府职能又该如何调整?下面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试图寻找解决路径。

一.国外就业结构主要理论研究

国外对就业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角度,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货币政策、技术创新、投资、消费等因素对与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分别在各自研究领域提出了就业结构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业理论有配第-克拉克定理、钱纳里的研究、二元经济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在这里重点介绍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和结构性失业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和比重下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他认为,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是由收入弹性差异和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产生的。由于收入弹性差异的存在,当人们在第一产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且劳动力收入越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就越低。另外,第一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与就业转移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发展,从业人员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也因此被称为就业结构转移理论的一条基本定理。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经济大萧条时代,经济不景气,物价飞涨,企业倒闭,导致工人大量失业,30年代末随着大萧条时代的过去,经济逐步复苏,生产力得到恢复,失业率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西方面临的最严重失业问题。外国有关结构性失业理论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理论、自然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结构性失业理论、人力资本学派结构性失业理论。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结构研究

国内学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地区结构、技术创新等,但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产业结构决定总体就业结构。但同时,经济结构、地区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视,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因素在局部劳动力市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岳昌君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上:从阶梯型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口小于非城镇就业人口;从行业结构来看,各行业就业规模的增长幅度很不均匀。1张志奇通过对行业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定量研究后指出,产业结构是影响就业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各行业产出间的比例关系,它也受到要素投入——包括就业的制约。周源,马煜天对产业结构演变影响我国就业的单因素模型进行研究后提出,第一、三产业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于重工业化对其的影响,而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第一产业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2何德旭、姚战琪还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者之间的转型速度,结果显示,就业结构转型大大滞后于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就业结构是根据产业结构而被动调整。马云泽、吴昊坤也得出类似结论,他认为,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端于经济内部,其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人才培养机制则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的,这就导致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无法迅速随社会需要作出调整,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并且,经济结构变化越是剧烈,产业结构调整越是迅速,这种即时的失业问题也就越严重。由此可见,准确掌握产业结构信息对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研究大学生就业结构指数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除产业结构外,地区结构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王光栋、叶仁荪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人才素质角度分析了就业结构特点,指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大大低于东部地区,而工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就业吸纳能力,导致中西部地区失业人员增加、人才流失严重;从从业人员素质来看,东部地区大专及以上从业人员数量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李乃伟、卫海燕将我国31个省区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对这些地区的GDP和三大产业就业比重进行了分析,其中京津沪地区人均GDP大于20000元,第三产业就业比重(41-61%)>第二产业就业比重(31-42%)>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小于21%);辽冀黑苏浙闽鲁粤地区人均GDP在9000到200000之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31-49%)>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5-38)>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4-34%);晋吉皖赣豫鄂湘琼渝川陕青宁新内蒙古地区人均GDP在5500-9000元之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46~6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0~35)>第二产业就业比重(3~25%,琼9.16%);桂黔滇甘藏人均GDP小于5500元(藏为6093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于61%)>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7-29%)>第二产业就业比重(6-14%)。endprint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结构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3个方面的结论:

1.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业结构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就业问题的新趋势。国外的经典就业理论、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为研究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2.产业结构是影响就业结构最直接因素,产业结构决定总体就业结构。因此,研究就业结构问题重点是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地区结构、经济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

3.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过快、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构要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等;二是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第三产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三是高等教育要与市场接轨,闭门造车只会加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信息建设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内容,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决策和行动,大学生就业结构指数的研究也正是基于以上实际需要而开展的。

参考文献:

[1]岳昌君.我国阶梯型劳动力市场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2,(6).。

[2]张志奇.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问题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2,(2).

[3]王伯庆.2009年大学生就业和专业结构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4]张于借,吴洁,肖晨帆,章昆明,刘亭亭.基于结构偏离度的新兴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9).

[5]王志华,董存田.我国制造业结构与劳动素质结构吻合度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5).

[6]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7]宋丰景.劳动力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与应用[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8]赖德胜.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高等教育扩展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孙凤,谢维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求约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