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大众化教学模式探索——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

2014-09-30温文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婚外恋婚恋观动机

张 文 温文妮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一、高职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为了解当前高职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在校学生展开《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此次调查为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390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回收率97%。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试图将高职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清晰地呈现于众。下面将围绕恋爱观、择偶观、贞操观、结婚观依次分析。

(一)恋爱观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是婚恋观的核心。 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又称恋爱目的,人们谈恋爱的动机,是恋爱中的核心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有80%女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求人生伴侣,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恋爱动机比较明确。也有小部分13%的受访者,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摆脱孤单寂寞,填补精神空虚,把恋爱当成一种消遣。只有4%的女大学生选择“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这部分人对恋爱的认识存在偏差。也有3%的女大学生“选择独身”,选择此项的同学,多数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感情不合或家庭不幸福。

(2)恋爱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高职女生都有恋爱经历,只有26%的受访者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49%的人正处于恋爱过程中,25%曾经谈过恋爱但现在单身。由此可见,高职女大学生绝大多数有过恋爱的体验,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大学校园,恋爱不再属一些学生的个别行为,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在没有过恋爱经历的人群中,他们认为时机不成熟和自己的性格导致了这一结果。

(3)对待失恋的态度

目前,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中,很多是由于失恋而引发的,特别是女生失恋而造成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本次调查我们有意观察了她们对于失恋的态度。从调查数据显示失恋对于她们而言,89%的人认为失恋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伤害,但都能够理性、坚强地对待这种伤害。或许是受着良好的教育,使她们看待问题能更加理性,或许是“90”后的这一代,即便是女性也更加的独立和自信,无论何种原因,这一结果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女性可以正确的面对失恋,减少感情伤害所带来的负效应。

(二)择偶观

择偶观是指人们对配偶选择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排出了最重要的四项择偶标准依次是:人品个性(89%)、健康状况(76%)、发展潜力(68%)、工作能力(42%);排在最后四位的分别是住房条件(10%)、家庭背景(13%)、身高长相(22%)和社会经历(25%)。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女生在择偶标准上并不拜金,务实而理性。在择偶标准上,大部分的人更重视对方内在的人品和能力,对另一半的外在条件无强制要求,显示了新时期的女大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风尚,她们不会妄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身的经济地位和逃避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寻求发展,谋求幸福的生活。

(三)性观念

性观念是指人们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是一种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心理观念,核心问题是对性的道德评价。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看待性及与性相关的活动和行为,是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是没有配偶的男女之间在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发生的两性关系。47%的女大学生认为基本理解婚前性行为,仅有8%的女大学生认为是很正常的行为,而有11%的女大学生认为这是“道德堕落”的表现,其余的人态度模糊。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对婚前性行为,现今的女大学生大都表示理解或认为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她们会去尝试。

(2)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

婚外恋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但婚外恋中却不一定发生性行为。婚外性行为是指已婚者在婚姻之外与他人(已婚或未婚)发生的两性关系,通常是与婚外恋相伴产生的。女大学生对待这两者的态度大相径庭。对于婚外恋半数女生表示理解,但仍是会停留在默默欣赏,不伤害现有婚姻的范围内。而对待婚外性行为,64%的人是严厉否定,仅 15%的人表示理解。可见在此问题上女大学生的看法与社会的主流趋势是一致的。

(四)结婚观

结婚观指主体对结婚所持的观点和评价,是婚恋观中最重要的维度。

(1)结婚动机和标志

结婚动机和标志是回答“为什么会结婚”和“什么是一段婚姻开始的标志”的问题。占 83%的女大学生认为婚姻是“爱情自然发展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相联系的,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有35%倾向于“找个人搭伴过日子”,她们都对婚后生活期望值不高,认为再浓烈的感情也经不起岁月的洗刷。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婚姻是“获得合法性生活的权利”的途径,这部分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

关于结婚的标志,67%的女大学生具有法律常识,认识到只有通过“领证”这个法律程序,才是一段婚姻真正开始的标志,也只有通过法律的程序,才能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有13%的人将“婚礼的仪式”看作结婚的标志,她们更在乎自己的婚姻要有一个正式的仪式,要有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还有 6%认为是“住在一起”,14%认为“其他””或者将两人之间“心意相通”这种纯粹的情感体会等同于结婚,这一部分人对结婚的理解得较肤浅,把婚姻仅仅看成是男女两个人的事情,较不可靠也无法律保障。

(2)对待婚礼的态度

90后女大学生,对待婚礼仪式的态度比较多元,更偏重个性化和特色化。调查显示,53%的女大学生都主张婚礼“无论隆重还是简单,有特色”,有2.6%的女大学生选择“奢侈豪华”,不主张大办的人分别占到了 32%,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只要两个人快乐就好,没必要铺张浪费,也无需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有9.2%的人“听从父母的安排”。仅有1.5%的人选择“不举办婚礼”即“裸婚”。

(3)婚后与公婆的联系

调查显示,婚后与公婆联系,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都选择“经常去问候、探望他们”,而不愿意同公婆住在一起。这并不能说明她们没有孝心,而是更愿意避免矛盾的发生。一方面她们担心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与公婆的文化层次、生活观念都存在较大差异;90后的她们更加注重婚姻中夫妻两个人的感情互动,追求高品位的婚姻生活。

(4)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在现实生活时有发生。调查显示,83%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给对方一定的威慑力。15%的人会“期待丈夫回心转意”,而且这个缓冲阶段,她们不会采取法律手段,使自己免受不法侵害。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依照心理学家的研究,暴力一旦出现,就要制止,否则形成惯性,危害更大。因此女性在一开始遭受暴力时,就要说不。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女生的婚恋观,总体呈现多元化,很多方面尚需引导。

二、大众化婚恋教学模式探索

(一)《甜蜜女性》课程总体框架

本门课程作为校级选修课,设置1学分。课程内容主要为了帮助女性处理、解决在婚恋家庭关系中的五大问题。课程以罂粟花、玫瑰花、百合花、牡丹花、白莲花分别指代生理与心理、恋爱与择偶、婚姻与家庭、消费与理财、法律保护和权益保障五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

(二)开拓婚恋教育的途径

为了加强婚恋观教育的效果,学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辅助教材。根据女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她们的疑难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私密性问题,设置“甜蜜女性”网络信箱,由专业教师负责点对点的解答释疑,指定专人负责问题的督办落实和汇总分析。建设《甜蜜女性》课程网站。充分利用校内各协会社团组织和女生节等校园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效果。

经过2年的实践摸索,具有“大众化”特征的公共选修课《甜蜜女性》课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教育引导女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女性社会性别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心智与能力,提升女大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新时代女大学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1]孔屏,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高教论坛,2010.

[2]刘彦华,李鑫,曾宪翠.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7.

[3]罗晴.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婚外恋婚恋观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一位老板的婚外恋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