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维山水田园诗语篇连贯的意象图式分析

2014-09-29李康

关键词:意象图式连贯王维

李康

摘 要:意象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帮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未知的领域。本文尝试从意象图式理论视角来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意象的整合方式,剖析诗歌呈现出的画面与意义的连贯性。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象图式;连贯

中图分类号:H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06-02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是显性的衔接手段,但是对于诗歌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最明显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其意义难以从构筑诗歌的文字上去理解,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需语言使用者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用隐晦的连贯来解读其内涵。

一、意象图式理论

Lakoff&Johnson最初提出“意象图式”这个概念。“意象图式”是高度抽象的构型,是基于我们身体经验的一种认知模式。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Ungerer&Schmid认为:“意象图式来源于我们身体上每天同世界的接触,因此被看成是基本的经验。”Oakley指出:“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从而感知经验的凝缩的再描述。”意象图式是动觉的心智意象,是个包含基本逻辑、内部一致的统一体。人的身体经验是意象图式形成的基础,而人最初的感知就是和空间有关的经验,所以空间意象图式是人类理解其他意象图式的基础。Lakoff主要论述了七类意象图式:容器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上下图式和前后图式。意象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诗歌的创作过程就是诗人捕捉意象,创造意象,然后加以有序化组合的过程。诗人不只是通过文字和诗歌体裁来传达主旨,诗人更多地利用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对其不同的组合来表达诗歌的主旨。意象之间的组合模式传达诗歌的主旨,诗人身体感知经验和理性认知奠定了诗歌的意象图式形成的基础。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王维是位卓越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歌的总体特点是清新淡远、风清骨峻、自然脱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崇尚写意,将诗、画、音乐集于一体。他的诗法熔铸了他的绘画、音乐等技巧在内,以画家的眼睛去观察捕捉大自然的景色,以画家神似的技法构思诗歌的构图布局,使其诗具有较强的视觉意象和图画意象。后世保存了400多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他后期的作品。王维早年仕途顺利,中年不幸遭贬,思想日趋消极隐退,过起隐居生活。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寄托着诗人高尚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对大自然之美由衷的喜爱。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图式分析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它以平淡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这首诗里运用的图式是容器图式。所谓容器图式,即一种物体(容器)包含、容纳着另一种物体(内容)。或者说一种物体被包含、容纳在另一种物体之中。如果以A表示内容,以B表示容器,那么容器图式表达形式可以反映为“A在B中(里、上)”。该诗中涉及到三个意象,即竹林、诗人、琴和明月。诗人通过视觉、触觉把本感受不到任何界限的竹林赋予界限,因此就把诗人的视力范围和触摸范围看成容器。从“独坐幽篁里”一句中的动词“坐”和介词“里”,把诗人看成是置于竹林这个空间容器中的物体,诗人是在竹林这个“容器”里弹琴咏叹,体现出诗人高雅恬淡的气质。后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把诗人和竹林看作一个整体处于天与地这个广阔空间容器的物体,月光穿透该容器壁照射到容器内的物体上来。其意象图式为:

这首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诗人描写周围景色,选择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清幽的环境一致;诗人书写自我情怀,选择弹琴与长啸,与所要表现的清幽心境互为表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写了弹琴、长啸,反映出以动衬静的特点。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适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候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一句一景,好似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本诗所涉及的意象有夕阳、巷子、牛、羊、拄着拐杖的老人、野鸡、牧童、麦苗、蚕、桑叶、农夫。该诗开篇描写夕阳照村落,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归”描写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穷”字暗示了诗人正站在村口,深情地望着牛羊在夕阳的斜光和暮色中从远处的田野结群归来。此时诗人的视角是由远及近。离诗人距离较近的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倚在柴门边,正在迎候放牧归来的小孩。诗人又转换视角,向远处的田野望去,麦子吐穗了,野鸡动情地叫着,仿佛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这时诗人的视线又移动到离他距离较近的桑林,桑林里的桑叶也所剩无几,蚕开始吐丝作茧,铸造自己的安乐窝。诗人的视线又从桑林移至远处的田野,农夫们这时候三三两两,杠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地交谈着。在这首诗中,诗人仿佛是一位摄影师,不时地变换摄影角度,时而由近及远,时而由远及近,呈现出一幅闲适的乡村晚景图。诗歌所表现的意象图式如图所示: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可谓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从题目中的“眺”可以看出诗人站在较高的位置上统观汉江的全景。襄阳城静卧在三湘九派之间,仿佛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从画面的整体布局来看,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本诗运用了远近意象图式,第二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人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滔滔的汉江水好似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近看山色飘渺若有若无,前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意象图式的连贯性在于使人选取不同的地点描绘景物,构建各种空间图式以及选取最能表达其思想的视觉及听觉意象,将各种山水田园景物有序地置于画面中,以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从而实现画面与诗歌意义的连贯性。

——————————

参考文献:

〔1〕Johnson, 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n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Oakely, Todd. 2004. Image Schema in Dirk Geeraerts&Hubert Cuyckens (eds) [A]. To appear in th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 Oxford University.

〔4〕Ungerer, F.& H.J.Schmid.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5〕张炼强.以“容器——内容”意象图式为认知底蕴的语言形式和修辞现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4):94~103.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连贯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