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2014-09-28王微

商场现代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策略

摘 要:本文在概述互联网金融内涵、特点、模式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了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突破了行业壁垒,将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具有参与度高、透明度好、协作性强、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尽管互联网金融运营规模尚小,但其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其已经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和多形式,参差渗透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和汇业务中,概况来讲,互联网金融依据服务形式不同有三大类模式:(1)网络支付,如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2)网络借贷,如P2P信贷(peertopeerlending),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主要提供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贷款中介;(3)网络金融服务,如金融搜索、网络金融超市等,前者旨在为融资者提供多元信息,后者是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产生的提供融资、理财、储蓄、电子商务等服务的“超市”。借助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包括交易支付、资金融通、信息搜集、资本借贷等多方位的功能创新。

网络支付方面,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市场参与主体已增长至400余家,其中223家获得支付牌照。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业态逐步稳定,在现有格局下,全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三年均会保持35%左右的增速。

网络借贷方面,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共有超过300家P2P信贷公司,涉及的交易金额达到200多亿元。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P2P借贷、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依托电商平台的网络小额信贷、以平安陆金所为代表的第三方担保贷款等网络借贷模式均有迅猛发展,网络借贷规模初步形成并逐渐扩大。

网络金融服务方面,以融360为代表的融资带宽搜索平台发展迅猛,以及以交通银行和国华人寿和著名电商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和万能险团购产品也日益活跃。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1.对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为:(1)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延迟支付功能沉淀的结算资金极大分流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影响银行存款结构,以支付宝为例,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的资产规模已逾2500亿元,其日均沉淀存款资金已达约100亿元,特别是大额支付和线下支付拓展,资金沉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对中小商业银行存款构成巨大威胁;(2)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向代理保险、代理基金领域拓展,如余额宝年收益率最高可超4%,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以及3%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加之其T+0实时赎回、手机客户端操作简便,最低投资额不设限等优点,其潜在投资威胁不容小觑。

2.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能够设计“短、小、频、急”的流程及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话语权”极大。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金融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阿里巴巴B2B业务、天猫、淘宝上累计为13万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100万元为其贷款额度封顶,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累计贷款金额超过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2%。但笔者认为,短期内我国信用信息尚未互联共享,借款人数据真实性尚待考量,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老大”地位难以撼动。但长期下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会“撬动”传统“持有资金”靠“利差+服务费”生存的信贷运作模式,通过其强大的信息搜索处理能力,甄别客户资质,整合担保线下金融服务公司等,进而形成独特的“公众型小额融资市场”开展“持有信息”仅靠“服务费”生存的信贷运作模式,届时将会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构成直接冲击。

3.对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包括:(1)渠道脱媒,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随着央行发放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牌照,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结算、担保、承诺、交易等中间业务被大量“截获”,其依靠大规模的客户入口、高效率的资金处理和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使得大量支付结算业务渠道和产品代销渠道业务流失,形成渠道脱媒,如支付宝以及国际支付PayPal工具极大地动摇了传统商业银行客户基础,网络购物、网上支付习惯的形成将大量减少对先进和传统商业银行柜面服务的依赖;(2)资金脱媒,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交易结算资金,网络理财、网络融资使得资金在银行“体外”流动,形成资金脱媒,如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以财经道为代表的金融搜索引擎与网贷平台的联手,较低的融资成本吸引了大量本应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模式的客户;(3)信息脱媒,互联网金融大量应用的智能搜索引擎、海量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本应是银行“独占”的客户、账户和交易信息,银行信息垄断地位被大大削弱,形成信息脱媒,尽管移动搜索刚刚开始,但随着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端对端”需求的膨胀,这种影响不容忽视。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的确正在还将继续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造成巨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危机感,这就需要正视危机,积极应对,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应对之策:

1.存款业务层面应对之策

(1)要精准客户定位,增加客户“粘性”。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根本是其聚集了大量个人用户,特别是具有强大“粘性”的目标用户、虚拟社区用户等,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存款客户挑战,技术不是问题,关键也在于增加客户“粘性”。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是其交易和体验的快速便捷性,因此其目标群体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因此目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安全稳定的价值主张、大型企业客户定位的基础上,创新价值网络、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以更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endprint

(2)要树立互联网理念,创新理财工具,尽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存款平台其资金本质并未流出银行体系,但商业银行应该在其客户基础和渠道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设计更加开放、更具功能便利和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并借助天然的资金账户结算功能平台,积极筹备连接资产和负债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平安银行2013年12月正式推出的创新理财工具“平安盈”通过“财富e”在互联网上为投资者提供系列金融产品服务,以及交通银行的“快溢通”等都是这方面的有力尝试。

2.贷款业务层面应对之策

(1)要建设复合金融人才队伍,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分散,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也“捉襟见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金融管理人才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培养以及引进等途径吸收具有强大信息技术知识的人才,重视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便发挥人才优势,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开发契合市场需求,对“余额宝”等构成威胁的创新型金融信息产品,尽快转变银行盈利结构。

(2)是加快设计更加丰富的个人及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在当前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转型发展,调整业务中心,借鉴国外银行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零售业务渠道,力推个人金融业务如汽车信贷、房屋按揭贷款等。此外,商业银行应该精准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胆扶持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设定科学合理的担保方式及贷款定价调控,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同时进一步降低交易风险,完善自身风险管理系统与工具,减少业务环节和审批,合理评估工作流程,改进提升服务水准。

3.中间业务层面应对之策

(1)要整合资源,重构服务模式。面对互联网金融大额支付趋势的来临,商业银行应该全部重构其服务模式、服务渠道及服务方式,在服务模式上,嵌入客户间的服务过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如支付宝和淘宝的结合,B2B与在线融资服务的结合等,银行服务模式今后应该依照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嵌入金融服务,为客户中间业务提供安全支撑。在服务渠道上,向第三方渠道拓展,如将网银服务植入微博、社区、B2C网站等,形成服务聚合。服务方式要更具人性化,提供延迟支付等功能。(2)要建立符合自身体系的金融平台,培养消费者忠诚度,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华夏银行的“电商快线”、中信银行的“异度支付”等都是突破支付结算难点的经典案例。(3)要加强与银联、第三方支付等平台的合作,以该类机构掌握的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其传统业务的影响,其创新思维、业务模式和高效率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理念冲击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真正带向“商业竞争模式”,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应对,切不可“敷衍了事”。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023.

[2]王立猛.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商业流通,2013(8):22.

[3]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4(3):35-38.

作者简介:王微,汉,辽宁,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