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探讨

2014-09-26王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

王敏

[摘要]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方法 对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度变区,光镜下病变位于红髓内,界限清楚,相互融合成腔隙可形成彼此沟通成血管床,血管床囊性扩张,腔内岸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F8(+) 、SMA(+) 、CD31(+) 、CD68(+)、CD163(+)、 Lysozyme(+)、 S-100(-)、 CD34(-)、CK(-)、 Ki-67<5% 、D2-40(-)。 结论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文献报道,该肿瘤常伴发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对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以除外肿瘤复发及转变恶性肿瘤的可能。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67-04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1991年由Falk等[1]首次提出并命名。仅发生于脾脏,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肿瘤来源于脾窦岸细胞,一般认为是良性,罕有恶性报道,即窦岸细胞血管肉瘤。至今文献报道少于100例,其中1/3病理伴有内脏恶性肿瘤[2]。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及病理医师尚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1例LCA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3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左上腹不适。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0cm。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可见脾内弥漫的高回声结节,大小不等,边界清楚,CT扫描表现内脾脏肿大,内见多个小的类圆形无明显强化低密度影,境界清楚,密度较均匀,最大直径为15mm,考虑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以后T2加权像显示尤佳,表现为雀斑征(aestates sign)。化验室检查:WBC 2.3×1012/L,Hb 72g/L,CA199、CA125、CEA、AFP均正常。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血沉加快,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1.2 方法

标本经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CD31、CD68 、F8、vimentin、Lysozyme、CD163、CD34、D2-40、CK、Ki-67、SMA、S-100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巨检结果

脾14cm×9.5cm×4cm,表面光滑,被膜完整,灰红色,切面可见脾脏多发暗红色结节,直径0.5~1.5cm不等,质软,界限清楚,无包膜,病灶周围脾组织正常。

1.4 镜检结果

病变位于红骨髓内,界限清楚,但没有纤维包膜,由大小不等,相互融合成腔隙,可形成彼此沟通的血管床(图1),血管腔囊性扩张(图2),腔内衬覆肥大的高柱状、低柱状,多角形细胞,部分细胞可见1~2个小核仁及核沟(图3),可见乳头状增生(图4)或脱落至血管内(图5),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像很难见到,部分细胞体积较小,含少量胞质,核小呈锯齿状,嗜碱性(图6)胞质内见到含铁血黄素沉积,少量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管周、管腔内及脾脏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1.5 免疫组化

vimentin(+)、F8(+)、CD31(+)、CD68(+)、CD163(+)、Lysozyme(+)、Ck(-)、S-100(-)、S-100(-)、Ki-67<5%(+)、D2-40(-)、CD34(-)间质中小血管阴性。

病理诊断: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术后随诊50个月,状态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综上所述及综合文献报道,LCA只发生脾,发病年龄范围较广,1~77岁,平均4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3],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2.2 影像学特征

多为多发占位性实性结节,偶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有对比增强表现MRI以T2W1显示为佳,表现为雀斑症(aestates sign)[4]。

2.3 组织学

LCA多与脾血管性错构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一样,此时,脾切除往往是确诊的唯一方法[5]。因此病理医师在取材时应仔细观察,找到微小病灶。大体观察脾切面可见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切面呈暗红色海绵状或囊性,位组织红髓内,与周围脾脏界限清楚,肿瘤大小在0.1~9cm之间[6] 。镜检:LCA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窦隙样血管腔隙构成,常可形成彼此沟通的血管床,呈迷路样分布,血管腔囊性扩张,常有假乳头状增生或突入脱落于腔内,腔内衬覆肥大的高柱状,低柱状,多角形细胞,部分细胞可见1~2个小核仁及核沟,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像一般不易找到,部分细胞体积较小,含有少量胞质,核小呈锯齿状,嗜碱性[7]。胞质内见到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助于诊断。管周、管腔内及脾脏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8],间质内散在分布淋巴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双重标记。即CD31、CD68、Lysozyme、vimentin、CD21、F8和组织蛋白酶D阳性,而CD34、CD8 、D2-40为阴性或弱表达。

2.4 超微结构

瘤细胞的胞质内可见0.5~2μm的嗜酸性小体局部聚集,充满整个瘤细胞的胞质,小体由大量的溶酶体及其残体组成(可能来源于被吞噬的红细胞);此外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中无层粘连蛋白和吞饮小泡,细胞间连接很少[9]。

2.5 鉴别诊断

(1)脾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管腔构成,内衬单层偏面平内细胞,而LCA内CD31、CD68、Lysozyme和CD163阳性,而海绵状血管瘤组织细胞抗原阴性。(2)血管性错构瘤:组织成分与正常脾组织相似,各成分的比例与正常脾组织不同,轮廓不清,大小不一的血窦样腔隙,含血量较多,脾索内细胞多少不定,伴不同程度纤维化,脾小梁减少或缺如,免疫表型上血管内皮均表达CD34。(3)海绵状淋巴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反应性血管瘤病:有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管腔内衬覆盖扁平的内皮细胞不表达组织细胞抗原。(4)血管肉瘤:主要靠组织形态学,LCA增生的瘤细胞不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而血管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5)窦岸细胞血管肉瘤:非常罕见,与LCA的结组织结构和免疫组化特征相似,要多切片仔细观察,主要区别在于瘤细胞有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的多少[10]。(6)转移性肿瘤:典型的脾转移性肿瘤易鉴别,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可有“牛眼”征;有原发肿瘤病史,通常存在LCA所没有的淋巴结肿大现象。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可见明确诊断。

2.6 治疗与预防

绝大多数LCA被认为是良性肿瘤,治疗上多选用全脾切除术,文献报道的多为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辅助下全脾切除术,但当病变局限时可以脾部分切除术[11-12],有人认为LCA可能有肿瘤及慢性感染性疾病引发[13-14],常伴发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因此,对于LCA患者需密切随访,严密观察有无伴发内腔器官的恶性肿瘤,以除外肿瘤复发及转变恶性肿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Falk S,Stutte HJ,Frizzera G.Littoral cell angioma, a novel splenic lesion demonstrating histiocytic differentiation[J].Am J Surg Pathol,1991,15:1023-1033.

[2] Arber DA,strickler JG,Chen YY,et al.Splenic vascular tumors:a histologic,immunophenotypic,and virologic study[J],Am J Surg Pathol,1997,21(7):827-835.

[3] 王进,袁键群,许敬尧,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2):128-131.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李加美,王强修.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诊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429-3430.

[5] 李桂梅,乐美兆,高红.脾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临床病例探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2):110-112.

[6] Musgrave NJ,Williamson RM,ORourke NA,et al.Test and teach.Incidentally discovered splenic vascular lesion,Littoral cell angioma of the speen[J].Pathology,2002,34(6):579-581.

[7] 方威,汪露祥,范钦和,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临床病例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2(18):56-58.

[8] 武林枫,刘连新,赵金鹏,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4):233.

[9] Rosso R,Paulli M,Giancelli U,et al.Littoral cell angiosarcoma of the spleen : case report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J].Am J Surg Pathol,1995,19(10):1203-1208.

[10] Mac New HG,Fowler CL. Partial Splenctomy for Littoral cell angioma[J].J Pediatri Surg,2008,43(12):2288-2290.

[11] Seshadri PA,Poulin EC,Mamazza J,et al. Technigue for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0,10(2):106-109.

[12] 杜军,吴波,金行藻,等.脾窦岸细胞血管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2):107-110.

[13] Bisceglia M,Sickel JI,Giangaspero F,et al.Littoral cell angioma of the spleen:an additional report of four cases with emphasis on the association with visceral organ cancers[J].Tumori,1998,84(5):595-599.

[14] Kim HG,Park IS,Lee JI,et al. 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 associ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J].Yonsei Med J,2005,46(1):184-188.

(收稿日期:2014-04-25)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胃肠道间质瘤病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bFGF和Endostat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膀胱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意义
Livin和Surviv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