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26李波李新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

李波+李新玲

摘 要:公允价值已经是中国目前主要的计量方式。首先对中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随后对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美国通用会计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18-03

公允价值目前己成为企业准则体系中的主要计量模式。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加快了对公允价值 金融资产分类等准则的修订。中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作为衡量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扩大公允价值应用范围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关注和研究国际上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进展,剖析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现状继而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现状

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金融工具》等七项具体准则要求全面或基本全面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性房地产》等准则要求部分或者有选择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中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明确要求或允许对某些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项准则提供了计量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但是这两个具体主要是从资产 减值和金融工具这两个事项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其他交易和事项只存在参考意义。另外,这两个具体准则之间还存在差异或矛盾,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首选参数是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其次是该资产在活跃交易市场上的买方出价,再次是同行业与该资产类似资产的近期成交价格,最后才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按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依据是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其次是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最后才是使用估值技术测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参数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和第22号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把销售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参数,而金融工具准则中则把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作为首选的计量参数,这种差异导致这两个准则在会计实务中很难起到参照作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数据较难取得

准确计量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操作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就是寻找市场参照价格,而这种价格也是存在的。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确定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不活跃,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价值的事项无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当无法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这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最好估值技术,而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折现率通常过多地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而目前中国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关的计量数据不易获取,极大地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中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不足之处是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和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但实际中监事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被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当局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公允价值会计很容易被用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三、国际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借鉴

(一)IAS(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情况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09年5月正式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建立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框架,并就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供了指南。2009年7月 、11月IASB分别发布了《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稿)》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对现行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问题进行了修订,重新调整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IFRS9将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改为要求主体以其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为依据,对 金融资产进行分类,且主体商业模式是第一因素,当金融资产具备商 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这两个分类条件时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其他情况只能按公允价值计量。2010年5月,IASB发布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建议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全额计入损益,同时将变动总额中报告主体自身信用风险影响的部分转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010年7月,IASB发布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征求意见稿)》,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的损益部分中应包括如果一项金融资产重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重分类之前的账面价值和重分类日公允价值的差异导致的利得或损失。2011年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抵销》,以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抵销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其中要求在报告期末,主体按金融工具类别分别披露有关已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信息应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确定的组合层面的调整数,以反映主体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暴露,或者交易对手对主体信用风险的净暴露。endprint

(二)GAAP(美国通用会计原则)公允价值应用情况

2006年9,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定义,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并加强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了强烈冲击,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等组织纷纷倡导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和审计准则。FASB先后发布一系列准则,强调在确定公允价值时不能简单依赖市场交易价格,主体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跌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综合判断,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定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对在资产和负债交易量交易额急剧萎缩和非正常交易秩序情况下如何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进一步指导,允许金融机构在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价格扭曲的前提下,采用其他合理的价格估算方法来计量资产价格。2009年8月,FASB发布《关于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负债可能由于合同条款和法规的限制而缺乏可观察的市场信息,因此在计量其公允价值时,主体既可以使用相同或类似负债的公开报价,也可以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009年9月FASB发布《对计算每股净资产(或等值指标)的某些主体的投资》,对满足特定前提的金融服务类投资公司允许其根据被投资公司每股净资产来计量其投资。

四、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畅通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

首先应尽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市场,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报价机制和交易体制,使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是降低公允价值应用成本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统一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进一步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同时加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着力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研究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研究建立公允价值独立的计量准则。最后应在关注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在建立系统的公允价值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点研究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指南、披露框架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有效地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诚信度,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把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到实处。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强化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应该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使每位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培训和学习,使其尽快熟悉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加以具体应用。

(三)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和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预期的风险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成本。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粉饰报表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从重处罚,并对协同粉饰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无利可图,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中国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过于刚性化,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滥用公允价值。为了配合新准则的实施,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在现行法规中,应对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如何追究披露虚假信息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责任人之间如何划分责任进行明确规定。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监督监督机制,防范企业盈余管理

通过培养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手段,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促进产权的多元化,缓解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合理地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增大需要会计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很可能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应当严格按照中国《会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各项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尽快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中介机构的审计力度,最大限度地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刘永泽.公允价值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6).

[3] 张敏,简建辉.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 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4).[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应用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