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湿体质角度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

2014-09-26康凤河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康凤河等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且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体质类型与临床证型密不可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痰湿质和湿热质占大多数。按照“治未病”的原则,结合“体质可调”“从体论治”,采用中医中药调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体质向“平和质”发展转变,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体质;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a)-0189-03

Research 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NAF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KANG Feng-he1 LIU Wei2 HE Zi-qiong1

1.Tianjin Medical College,Tianjin 300222,China;2.Nankai Hospital of Tianjin City,Tianjin 300100,China

[Abstrac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how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year by year.Moreover,patients with NAFLD gradually gets younger.Patients with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and damp-heat constitution are in the majority of that with NAFLD since pathologic constitution type of NAFLD is closely interrelated to clinical syndrome.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and combined the theory of "adjustable constitu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this paper adop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NAFLD treatment,modul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pathological constitution to constitution of yin-yang harmony,which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eatment of NAFLD.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Preventive treatment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NAFLD的发病率为5.2%~8.4%。目前认为脂肪肝不再是良性病变,约25%可发展为肝纤维化,8%可发展为肝硬化[2]。NAFLD起病隐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有肝区不适、压迫感、疼痛、压痛及反跳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等,常在健康体检时检出。痰湿体质是常见的体质偏颇类型之一,而NAFLD以痰湿体质为主要特征[3],因此,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从中医痰湿体质角度出发,辨体质、辨病、辨证序贯化,对NAFLD提出预防治疗的建议,以拓展防治思路。

1 中医体质学说相关理论

1.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在中医体质学中,中医体质[4]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其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这些体质特点表现于健康和疾病发展的全部过程。

1.2 中医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的分类,体现了“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思想理论,在诊断方面,与临床症状辨证相结合;在预防治疗方面,养生运动、遣方用药与体质辨识相结合,展现了“因人治宜”的治病特色。

王琦[5]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指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气虚质:指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阳虚质:指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阴虚质:指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质:指痰湿凝聚,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热质:指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瘀血质:指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气郁质:指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特禀质:指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变态反应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endprint

2 NAFLD与痰湿体质的相关性

2.1 痰湿体质概念

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个体相对稳定的病理体质。痰湿体质是在遗传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所成,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6]。

2.2 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

痰湿体质的形成取决于先天因素,并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7]。《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湿之生,与肝脾肾三脏衰弱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脾气虚损。《医学实在易》中云:“素禀之盛,由于先天……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痰湿颇多。”元代王在《痰证》中亦指出“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疾,则与生俱生也。”《杂病源流犀烛》里有:“饮啖过度,好食油麦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痰。”《吕氏春秋·尽数篇》则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凡此,说明先天禀赋和不良生活习惯与痰湿体质的关系密切相关,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饮食起居是影响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8]。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安逸过度、药物作用,年老体衰及他病迁延等均可导致NAFLD的发生[9]。

现代研究表明,痰湿质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质,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分水平、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痰湿质显著低于非痰湿质,痰湿质者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10]。痰湿体质是代谢综合征产生与发病的内在基础,通过调整痰湿体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目的[11]。

2.3 痰湿体质的特征

王琦认为痰湿体质的特征如下:①形体特征:痰湿体质之人多体型肥胖超重、肢体不爽、身重、脘腹胀满、胸闷、胸脘痞闷、恣食肥甘厚腻、纳呆食少、痰多、口黏腻或甜、口干不欲饮、带下淋漓而难愈、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微浑[12]、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多濡或滑;以痰湿内蕴为主要特征,并易引起痰湿证的体质状态[13]。②心理特征:痰湿质与五大人格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痰湿质人群个性具有偏内向、情绪稳定、更易随和的特点[14]。③发病倾向:痰湿体质与NAFLD、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胸痹、脑卒中、哮喘、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密切相关[15]。

2.4 NAFLD患者以痰湿体质最为多见

NAFLD可归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与中医学“痰证”“饮证”“瘀血证”等密切相关[16]。痰湿体质是NAFLD最重要的病理基础。NAFLD患者的临床表现,从相关临床文献分析研究显示,痰湿质和湿热质在NAFLD中占大多数,或成痰湿蕴结证,或与肝胆湿热证有关[17]。

《仁斋直指方·火湿分治论》曰:“肥人气虚生寒,寒生痰,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痰湿体质多于肥胖有关,而患NAFLD的人多形体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疲劳、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或弱,更有甚者查出血脂偏高。从脾论治,健脾化湿燥痰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壅滞于肝,是本病重要发病机制[18]。由于湿性黏腻停滞,易滞留体内,胶着不化,痰湿体质之人的病势往往会更加缠绵不解,如一个NAFLD患者同时也是一个痰湿体质,正因为其机体内的特殊性、易感性和倾向性,往往比非痰湿体质的人更容易罹患,湿郁化热,痰湿入于血脉,与血互结,流走全身,痰瘀相搏并且由轻度NAFLD变为重度NAFLD,痰湿体质主导NAFLD的转归[19]。

3 NAFLD的治疗

3.1 NAFLD的“从体论治”

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体质决定健康状况。对痰湿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是NAFL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20]。NAFLD患者痰湿体质居多,体质辨识后,以其体质特征为核心,在未病或疾病萌芽阶段,祛除病因,调畅情志,疏肝健脾、通过服用化痰利湿药物,适量运动,将体内痰湿消除,在未发病阶段或发病后未转化的前期,来预防NAFLD的发生和防止继发肝纤维化、肝硬化。调整改变痰湿体质而为“平和质”,降低发病率以“因人治宜”“治病求本”,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追求的“治未病”“从体论治”的最高境界。

3.2 NAFLD的治疗方法

痰湿体质的NAFLD患者,痰湿致病因素为发病的关键环节,从其痰湿体质入手,与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证治疗,标本同治。在用药方面,针对其痰湿体质状态决定药物和药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①中药调理:痰湿体质人群以痰湿之邪凝聚、脾失于运化为特点,治疗以健脾祛湿为大法[21]。《丹溪心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李中梓《医宗必读》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在形成痰湿状态的前期,单纯痰湿体质,患者仅表现出咯吐痰涎,舌淡苔白而润,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无任何不适,仅轻度NAFLD者,重在调理脾胃,祛湿化痰,疏通气机。脾气健运,运化有度,则水谷精微归于常,无聚湿生痰之虞,可用燥湿运脾的平胃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化裁,选药苍术、白术、茯苓、佩兰、砂仁、厚朴、陈皮等为主。兼阳虚者,加用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加减调理;兼血瘀者,加用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加减调理;兼气滞者,加用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加减调理。中期痰湿内阻、湿热蕴结,治以祛湿化痰、清利湿热、健脾疏肝,代表方如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等;晚期湿浊内阻、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治以活血化痰,代表方如膈下逐瘀汤等[22]。同时在辨证遣方用药基础上,酌情选用具有明确治疗NAFLD药理作用的中药,如泽泻、首乌、山楂等[23]。②运动调理: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通过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适当运动,调畅气血,增强体质,痰湿之邪就不易留滞[24]。③饮食调理:饮食要平衡,五味要兼顾;对于痰湿体质者,不宜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选择具有健脾利湿功用之食物,可服芡实莲子粥、山药薏米粥、冬瓜薏米汤、山药木瓜粥以祛逐痰湿,宜食山药、赤小豆、白扁豆、冬瓜、海带、海藻等利湿健脾食品等,戒烟限酒。④情志调摄:痰湿体质者,要保持情绪愉快,保持肝脾等脏腑功能协调,促进水液正常代谢,缓解痰湿症状;琴棋书画,排解烦恼;休闲娱乐,消除压力;读书学习,寄托情思,调节情绪,稳定情志;这样心情就会舒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endprint

4 展望

综上所述,痰湿体质者对NAFLD具有易感性、易患性[25]。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并结合辨证,在早期未病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痰湿体质,调整肝脾肾功能状态,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实施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治法在治疗NAFLD中有着特殊的优势,“体质可调论”有其现实意义,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干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扬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后期调养NAFLD中的优势,应成为日后研究方向,迫切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1.

[2] 王吉耀.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15.

[3] 廉伟.脂肪肝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7(2):86.

[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5]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6] 吴大真,刘艳娇,王风气.现代名中医脂肪肝治疗绝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16.

[7] 骆斌,王琦.痰湿体质论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10-11.

[8] 宋咏梅.痰湿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26(2):100-101.

[9] 厉有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

[10] 王琦,叶加农.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2-54.

[11] 王琦,董静,吴宏东,等.痰湿体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J].中国工程科学,2008,(7):100-103,111.

[12] 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6.

[13] 王琦,叶加农,朱燕波,等.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73-75.

[14] 王琦.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7-169.

[15] 宋咏梅.痰湿体质的定位倾向及相关疾病[J].山东中医杂志,2003, 22(9):518-519.

[16] 王雁翔,孙学华.脂肪肝病因病机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9.

[17] 廉伟.脂肪肝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7(2):86.

[18] 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等.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10-14

[19] 扬钦河,凌家生,平换换,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对策[J].中医杂志,2007,48(8):746-748.

[20] 薛艳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J].光明中医,2007,22(5):41-43.

[21]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I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2] 林艳,于敏,田谧,等.辨证治疗脂肪肝11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01.

[23] 姚国科,乔爱萍.辨证治疗脂肪肝46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6):31-32.

[24] 刘琼.亚健康状态之体质辨识与饮食[J].光明中医,2010,25(12):2291-2292.

[25] 周焕明,王晶,甘志浩,等.脂肪肝行为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07-908.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
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加味理冲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健脾化痰法治疗脂肪肝23例疗效观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