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教材新考 平稳中过渡

2014-09-25毛敏陈国明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株系试题新课标

毛敏+陈国明

201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以考试大纲为指南,试卷的题型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方面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了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和权威性。试卷题型、题量及结构、分数比例均与2013年保持一致,总体而言是“在稳定中见创意,于细微处见特色”。考查内容既突出了核心知识的主体地位,又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试题无偏题、怪题,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综合,稳中求新,能力立意,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分层、选拔功能,力求推陈出新,体现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

今年的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共占72分,其中Ⅰ卷1—5题(30分)、Ⅱ卷31—34题(42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分布如下:

1.考查内容分布(见表1)

表1 2014年全国高考广西卷

理综生物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及分值表

从表1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范围之内,涉及20个学科知识点、3个实验知识点。其中,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等重要知识点所占比例较大。

2.考查能力要求(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试题考核内容涵盖现用大纲版生物教材的三本书,分值分布合理:必修模块共占70.83%,选修模块共占29.17%。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考查理解能力的,如第1、2、3、4、33、34题;考查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或获取信息能力的有第4、31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试题有第5题;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有第34题。

(二)试题特点

1.结构平稳,题材平实重基础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整体结构稳定,依然沿用历年的“5+4”模式(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赋分比例与2013年基本一致,保持了大纲卷生物试题结构的稳定性。试题紧密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第2题以ATP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的发生时间、条件等,第3题考查了T淋巴细胞的作用对象、来源等。第31题第3小题考查NADPH的名称、功能及形成场所。这些都是考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有的试题材料则是历年高考题和常见题材的推陈出新,例如第5题采用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的第36题图形材料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相关实验研究;第34题用常见的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

2.主干突出,知识点涵盖广泛

对细胞代谢、遗传规律、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点的考查继续占据试题主要地位,题干的背景知识源于教材和生活,注重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4、5、32和3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对主干章节知识点多角度、多题数考查是近几年大纲卷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特征,今年也不例外。试题内容注重考查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如第2、31、32题均考查了细胞代谢的相关内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在试题中的赋分比重仍较高,这些章节知识发挥着选拔人才、控制区分度的功能。全卷贯穿着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

3.图表丰富,形式多样考能力

加强对问题信息转换能力的考查是今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今年的9道生物试题中有5道试题配有图表,分别以坐标图、模式图、表格等形式出现。如第5题的四个选项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要求考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做出正确判断。第31题利用考生熟悉的坐标图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用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变量作答。第32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通过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检测考生对渗透作用概念及发生条件的掌握情况。

试题体现了生物学科特色,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如第4题给出培养大肠杆菌的三种条件,要求考生理解向光的陈述,然后将陈述转换为数学模型。我们知道,文图或文表转换能力的要求比图文、表文转换能力更高,更能反映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再如第5题,以四个胚芽鞘和琼脂块的不同处理作为选项,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让考生从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单侧光下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偏向背光面)的理解;通过对实验材料的处理,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理解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然后将分析结果与图形对接,完成文图转换,既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还要求考生具备“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以及“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4.梯度适当,易难递进有层次

今年的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较易切入、拾级而上,让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功能。例如,第1题考查细胞核,第2题考查ATP和细胞呼吸,各个选项都有考生熟悉的基本知识,可谓面向全体考生,能有效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使考生能很快入题。第4、5题以图文形式分别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生长素的收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则有所提高。

第Ⅱ卷的每道题都从基础知识切入,通过由浅入深的分层设问,把控试题的区分度。例如,第31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利用图形信息作答,题目所给的图形信息直观、常见,考生只要看清横纵坐标、想清曲线含义都能回答;第3小题虽然考查的知识非常基础,但是NADPH的中文简称是考生平时很少关注的“冷点”,试题由此拉开差距。第33题的第1小题考查考生对生物群落及种间竞争的理解,由于材料简单明了,考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思考;第2小题要求对藻类和浮游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陈述并分析,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从课外材料获取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第3小题则以“分解者”这一复习盲区设置问题,让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考生通过不同的问题得分。从试卷布局来看,第Ⅱ卷的四道题难度逐渐加大,将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遗传题放在最后,有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取舍,争取获得最大分值。endprint

5.叙述简洁,知识综合度高

今年的试题题干文字简练,表述简洁,指向明确。例如,选择题1—3题的正确选项均为否定句,其他选项则为肯定句,正确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明显的区分。第34题第2小题对株系的说明简明扼要,对F3株系的分析设定的条件严谨而明确:“只表现出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多个限制字词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答题范围。

试题充分考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综合。例如,第1、3题属于知识点内的综合,第2题属于章节内的综合,第31题属于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内容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的知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一题可多角度、多维度地考查核心知识及主干知识。例如第34题以经典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命题背景,从自由组合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株系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多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其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属于新课程中孟德尔“假说—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此在新旧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展示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生物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6.衔接课改,实验探究显特色

以材料搭建高平台,有明显信息相辅助,利用教材知识点作答,起点高、落点低、指向明确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个亮点。例如,第5题考查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和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第34题用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往年不同的是,34题要求考生利用题干信息对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位置作出判断,并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写出亲本的杂交组合,然后据此推断F3只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4种株系表现型和数量比,各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这一过程的推断体现了孟德尔“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考查考生对实验作出假设并推理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再如,第32题以小肠的吸收为背景,用小肠做实验材料研究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发生,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实验过程的呈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实验涉及2个实验变量与4个分组,考生需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和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但随着试题的设问将考点落在了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之上,考生通过4个分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变化特点,很容易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唯有我区的考生仍在使用,也是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最后一份大纲卷,试卷在问题设置、问题呈现等方面都与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生物试卷相似,由大纲卷向新课标卷过渡的趋势明显,对2015年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今年高考的试题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注重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的过程构建概念,摒弃死记硬背。今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要理解后记忆的,如第32题试题材料是小肠,但并不是考查消化的知识,而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分析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来构建渗透作用这一概念。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生物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构建的教学设计,教学生构建概念图,力求让学生明确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二)备考训练要多元化

2014年高考试题很多题型的命题角度与往年不同,以往的高考试题通常是“图文转换”模式,即题干给出图表、坐标,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获取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得出结论,而今年的第4、5题的命题角度却是“文图转换”模式,即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描述,将获取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图表模型。“文图转换”模式比“图文转换”模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可能是一种信号,教师在备考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关注课本经典实验,注重过程

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史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原理,更加注重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构建过程的理解。例如,第34题素材普通,看似平平淡淡,但命题者非常用心,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假说—演绎”的过程,只有在假说成立的条件下,才会有后面的结果。教师在教授新知课时,要把讲授重点放在“假说—演绎”的思路培养上,可以利用表格分析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一一结合所得后代F2种类和数量,使学生显而易见后代两种类型和比例。若是复习课,教学重点则是运用“假说—演绎”方法对遗传现象进行解释,要反问学生为什么F1配子一一结合所得的F2有两种类型且比例是1∶1。

(四)转变实验教学思路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以往的实验考查方式往往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模式,而观察今年高考试题的第5、32、33题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的考查形式已从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把观察、记录、分析等浅层能力要求提高到“假说—演绎”“研究—探讨”“分享—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因此,实验课教学不单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层次上,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展示、探究,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五)研究高考题,注意“冷点”,关注细节

历年的高考题是备考训练的好资料,教师应认真研究、改编和用好这些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第5题取材于2002年全国卷第36题,对于如此“陈旧”的实验材料,命题者依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命题,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对于这么多的高考题,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全部做一遍,而要系统研究,结合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进行训练。而所谓“冷点”就是课本上有但平时不太注意、考试也不常考的内容,例如今年的第33题第3小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第31题第3小题命题者利用NADPH的中文简称这些“冷点”来拉开考生的差距,因此备考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5.叙述简洁,知识综合度高

今年的试题题干文字简练,表述简洁,指向明确。例如,选择题1—3题的正确选项均为否定句,其他选项则为肯定句,正确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明显的区分。第34题第2小题对株系的说明简明扼要,对F3株系的分析设定的条件严谨而明确:“只表现出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多个限制字词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答题范围。

试题充分考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综合。例如,第1、3题属于知识点内的综合,第2题属于章节内的综合,第31题属于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内容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的知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一题可多角度、多维度地考查核心知识及主干知识。例如第34题以经典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命题背景,从自由组合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株系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多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其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属于新课程中孟德尔“假说—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此在新旧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展示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生物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6.衔接课改,实验探究显特色

以材料搭建高平台,有明显信息相辅助,利用教材知识点作答,起点高、落点低、指向明确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个亮点。例如,第5题考查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和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第34题用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往年不同的是,34题要求考生利用题干信息对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位置作出判断,并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写出亲本的杂交组合,然后据此推断F3只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4种株系表现型和数量比,各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这一过程的推断体现了孟德尔“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考查考生对实验作出假设并推理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再如,第32题以小肠的吸收为背景,用小肠做实验材料研究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发生,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实验过程的呈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实验涉及2个实验变量与4个分组,考生需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和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但随着试题的设问将考点落在了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之上,考生通过4个分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变化特点,很容易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唯有我区的考生仍在使用,也是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最后一份大纲卷,试卷在问题设置、问题呈现等方面都与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生物试卷相似,由大纲卷向新课标卷过渡的趋势明显,对2015年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今年高考的试题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注重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的过程构建概念,摒弃死记硬背。今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要理解后记忆的,如第32题试题材料是小肠,但并不是考查消化的知识,而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分析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来构建渗透作用这一概念。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生物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构建的教学设计,教学生构建概念图,力求让学生明确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二)备考训练要多元化

2014年高考试题很多题型的命题角度与往年不同,以往的高考试题通常是“图文转换”模式,即题干给出图表、坐标,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获取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得出结论,而今年的第4、5题的命题角度却是“文图转换”模式,即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描述,将获取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图表模型。“文图转换”模式比“图文转换”模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可能是一种信号,教师在备考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关注课本经典实验,注重过程

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史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原理,更加注重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构建过程的理解。例如,第34题素材普通,看似平平淡淡,但命题者非常用心,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假说—演绎”的过程,只有在假说成立的条件下,才会有后面的结果。教师在教授新知课时,要把讲授重点放在“假说—演绎”的思路培养上,可以利用表格分析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一一结合所得后代F2种类和数量,使学生显而易见后代两种类型和比例。若是复习课,教学重点则是运用“假说—演绎”方法对遗传现象进行解释,要反问学生为什么F1配子一一结合所得的F2有两种类型且比例是1∶1。

(四)转变实验教学思路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以往的实验考查方式往往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模式,而观察今年高考试题的第5、32、33题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的考查形式已从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把观察、记录、分析等浅层能力要求提高到“假说—演绎”“研究—探讨”“分享—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因此,实验课教学不单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层次上,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展示、探究,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五)研究高考题,注意“冷点”,关注细节

历年的高考题是备考训练的好资料,教师应认真研究、改编和用好这些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第5题取材于2002年全国卷第36题,对于如此“陈旧”的实验材料,命题者依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命题,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对于这么多的高考题,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全部做一遍,而要系统研究,结合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进行训练。而所谓“冷点”就是课本上有但平时不太注意、考试也不常考的内容,例如今年的第33题第3小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第31题第3小题命题者利用NADPH的中文简称这些“冷点”来拉开考生的差距,因此备考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5.叙述简洁,知识综合度高

今年的试题题干文字简练,表述简洁,指向明确。例如,选择题1—3题的正确选项均为否定句,其他选项则为肯定句,正确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明显的区分。第34题第2小题对株系的说明简明扼要,对F3株系的分析设定的条件严谨而明确:“只表现出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多个限制字词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答题范围。

试题充分考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综合。例如,第1、3题属于知识点内的综合,第2题属于章节内的综合,第31题属于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内容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的知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一题可多角度、多维度地考查核心知识及主干知识。例如第34题以经典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命题背景,从自由组合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株系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多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其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属于新课程中孟德尔“假说—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此在新旧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展示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生物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6.衔接课改,实验探究显特色

以材料搭建高平台,有明显信息相辅助,利用教材知识点作答,起点高、落点低、指向明确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个亮点。例如,第5题考查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和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第34题用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往年不同的是,34题要求考生利用题干信息对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位置作出判断,并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写出亲本的杂交组合,然后据此推断F3只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4种株系表现型和数量比,各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这一过程的推断体现了孟德尔“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考查考生对实验作出假设并推理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再如,第32题以小肠的吸收为背景,用小肠做实验材料研究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发生,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实验过程的呈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实验涉及2个实验变量与4个分组,考生需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和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但随着试题的设问将考点落在了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之上,考生通过4个分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变化特点,很容易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唯有我区的考生仍在使用,也是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最后一份大纲卷,试卷在问题设置、问题呈现等方面都与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生物试卷相似,由大纲卷向新课标卷过渡的趋势明显,对2015年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今年高考的试题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注重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的过程构建概念,摒弃死记硬背。今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要理解后记忆的,如第32题试题材料是小肠,但并不是考查消化的知识,而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分析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来构建渗透作用这一概念。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生物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构建的教学设计,教学生构建概念图,力求让学生明确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二)备考训练要多元化

2014年高考试题很多题型的命题角度与往年不同,以往的高考试题通常是“图文转换”模式,即题干给出图表、坐标,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获取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得出结论,而今年的第4、5题的命题角度却是“文图转换”模式,即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描述,将获取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图表模型。“文图转换”模式比“图文转换”模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可能是一种信号,教师在备考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关注课本经典实验,注重过程

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史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原理,更加注重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构建过程的理解。例如,第34题素材普通,看似平平淡淡,但命题者非常用心,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假说—演绎”的过程,只有在假说成立的条件下,才会有后面的结果。教师在教授新知课时,要把讲授重点放在“假说—演绎”的思路培养上,可以利用表格分析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一一结合所得后代F2种类和数量,使学生显而易见后代两种类型和比例。若是复习课,教学重点则是运用“假说—演绎”方法对遗传现象进行解释,要反问学生为什么F1配子一一结合所得的F2有两种类型且比例是1∶1。

(四)转变实验教学思路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以往的实验考查方式往往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模式,而观察今年高考试题的第5、32、33题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的考查形式已从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把观察、记录、分析等浅层能力要求提高到“假说—演绎”“研究—探讨”“分享—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因此,实验课教学不单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层次上,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展示、探究,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五)研究高考题,注意“冷点”,关注细节

历年的高考题是备考训练的好资料,教师应认真研究、改编和用好这些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第5题取材于2002年全国卷第36题,对于如此“陈旧”的实验材料,命题者依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命题,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对于这么多的高考题,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全部做一遍,而要系统研究,结合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进行训练。而所谓“冷点”就是课本上有但平时不太注意、考试也不常考的内容,例如今年的第33题第3小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第31题第3小题命题者利用NADPH的中文简称这些“冷点”来拉开考生的差距,因此备考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株系试题新课标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