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的花让别人看”

2014-09-25黄雯丽欧金昌温启学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态园基地劳动

黄雯丽+欧金昌+温启学

正值盛夏,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中心校寄宿制小学的校园里花木缤纷,果实累累。校园内的芒果树硕果压枝头,孩子们在诱人的果香中嬉戏,但没有一个人偷摘果子。“自从让孩子们分小组‘领养果树后,校园的果子再也不会被随意采摘,孩子们都增强了责任感,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了。”该校校长覃志敏欣慰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二塘镇中心校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结合本地特色和寄宿制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建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并利用闲置空地创建了“生态园”劳动基地,用文化装点校园,用生动的特色教育培养学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花园式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文化墙”装点校园

走进该校寄宿制小学的校门,右边墙体上惟妙惟肖的石头画吸引眼球。覃志敏校长告诉记者,二塘镇盛产鹅卵石,因此该校萌生了创建“石头文化”的想法。据她介绍,石头壁画都是学校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他们先在墙上凿出“画痕”,然后抹上水泥浆,再把在校园中捡来的小石子抹上墨水镶嵌到水泥浆中制作成画,旁边还配上了文字,“壁画立体感强,色感鲜明,整体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文化气息。”覃校长这样说。

该校在食堂外面的墙体上,设立了“中华经典文化宣传栏”,上面画着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和古诗词插画。据介绍,这些则是学校老师一笔一画绘制而成,并在画的旁边配上注解。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例如“程门立雪”“张良拾履”教育学生要懂得尊师,“孔融让梨”教育学生要懂得谦让,“游子吟”告诉学生要懂得孝顺、感恩。覃校长说:“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用壁画形式表现出来,更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做人应具有良好的品质。”

该校的寄宿制小学还设立有一面独具匠心的“塑料瓶花墙”,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墙名,墙上整齐地挂着种有各种花的花盆。该校六年级学生甘谷蕊告诉记者,这面花墙是专门给同学们种花用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废弃的饮料瓶子做成一个小花盆,用铁丝串起来,在里面放上一些泥土,就可以种花了。

谈到开辟这面墙的初衷,覃校长说,五年级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叫《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的是作者在德国看到家家户户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种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老师们由此受到启发,开辟了这面“花墙”,把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课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

该校六年级学生蓝燕芬告诉记者,在这面“花墙”上,同学们种了很多种类的花,有紫罗兰、太阳花、灯笼花、仙人掌等。平时只要有空,大家会到自己种的花跟前看看,浇浇水、除除草,都盼望它快点长大开花,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

楼道墙壁挂画也是“文化墙”内容之一。该校的徐春梅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学生喜欢书法、画画、手工制作,学校也开设有相关兴趣班。怎样才能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呢?老师们想到了把作品展示在同学们天天都经过的楼道里。一幅幅关于科技、环保、美丽家园等不同内容的作品展示在楼道里,在发挥学生艺术特长、激发创作热情的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节约资源,热爱科学。

二塘镇中心校的特色“文化墙”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师生们在参与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阳光、积极的心态。覃志敏校长说,“文化墙”建设处处体现环保节约、废物利用的原则,并根据当地特色选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以弘扬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为理念,展示学校与众不同的个性,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生态园”收获硕果

“看着那一片空地,我就在想,为何不好好利用起来,开辟出来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呢?”覃志敏校长与记者谈起当初开辟“生态园”的初衷。该校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二塘镇的小林、六峰、双桂等8所村子,学生们寄宿在学校里,离家远,为了让农家的孩子有家的感觉,覃校长和老师们决定建设具农家特色的“生态园”。

自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制定并落实“生态园”种植规划活动,在学校大门的右边开辟了一块蔬菜种植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实践和学习种植知识的平台。劳动基地充分利用闲置的空地,任命老师们为中队长,中队长带领各自中队的孩子到基地上劳动。甘谷蕊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中队)今年春天在基地里种下了很多菜,有红薯苗、空心菜、茄子等。每次种菜之前,中队长都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一般都会把几种蔬菜错开种植。老师带领同学们劳动,大家进行合理分工,男生力气比较大,就负责锄地、翻地,女生负责播种、浇水、捉虫、采摘等。

学生们还给本班的蔬菜基地起了一个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称。在“生态园”里,记者看到:五(3)班为菜地取名为“辣椒中队”,三(4)班为菜地取名为“南瓜中队”,三(5)班为菜地取名为“草莓中队”……这些名称牌子像一面面旗帜立在各中队的菜地上。

为了进一步科学管理基地内的瓜果蔬菜,该校教导处、少先队部定期组织学生们到基地学习,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基地管理员方年庆老师为学生们讲解蔬菜的种植、护理知识;老师们平时还引导学生们上网查询种植知识。每天晚饭后,生态园开放,让学生们走访、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给植物进行科学的浇水、施肥、除虫等,并做好记录,编写成册。在基地里,学生们亲身参与种植过程,培养了劳动兴趣、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带队老师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懂得分享和感恩,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蓝燕芬同学告诉记者,同学们都感觉学校里很有劳动氛围,大家都热爱劳动,平时课余时间有空了,都会到自己班的菜地上看看,捉虫,拔草,摘掉一些枯萎的菜叶、枝叶等。

每到收获蔬果的时候,“生态园”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孩子们兴高彩烈地采摘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与自豪。“自己亲手种植的果实特别香甜!”蓝燕芬同学高兴地说,“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一天天长大,现在终于有了收获,心里感觉特别高兴,很有成就感。”一旁的甘谷蕊则告诉记者,班主任准备开一个劳动庆功会议,把收获的蔬菜卖给学校食堂后,用得来的钱筹备开一个小小的庆功座谈会,让大家进一步享受劳动的成果。endprint

覃志敏校长说,“生态园”劳动基地让孩子们真正走出课堂,亲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分享与感恩。

“生活课堂”增长知识

记者在该校芒果树下随机采访一名学生:“你会不会偷偷摘这些芒果呢?”该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老师教育我们不要乱摘,同学们也都互相监督着呢。要等到果子成熟了,老师会组织大家一起摘的,到那时摘下来大家一起分享才好吃。”

“与学生一起在生态园种植,一起看管果树,我的收获与学生一样多。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学生体验了劳动和当管理员的乐趣,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该校的韦艳芳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该校的各项特色办学措施已经“变身”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课堂”,不管是壁画、挂花墙还是“生态园”,都是学校“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教育实践基地”,为更生动、具体、有效地教育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结满豆荚的荷兰豆,有的还开着白蝴蝶一样的花,有的果实饱满,有的才刚刚长出来;莴笋努力地把身子挺得直直的,它们有的长得又粗又壮,有的长得又细又长;玻璃生菜嫩嫩的,绿绿的,还卷成一团,真像姑娘们的卷发;茼蒿菜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小黄花,风一吹,花儿们纷纷跳起优美的舞蹈……”四(5)班的学生覃小卉通过细致观察“生态园”,生动细腻地在自己的日记中描写了所看到的景象。覃小卉开心地说:“这篇日记得了95分,老师称赞我是生活的有心人,已经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了”。韦艳芳老师说,“生态园”不仅是劳动基地,更是学生们习作课写作灵感来源的基地。习作课上,老师们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自然景象,让学生们交流在“生态园”里看到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年级语文老师武慈春感慨道:“特色教学方式的课堂内外活动多了,孩子们‘学得乐,上课很少瞌睡,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口才、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该校“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获得“美”的教育,为师生营造了一个美丽而快乐的学园。正如覃志敏校长所倡导的:“让师生在花园式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活动学习中得到思想启迪,真正达到‘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品德境界。”

(责编 欧金昌)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园基地劳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揽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