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外向型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4-09-24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1期
关键词:经济

赵爱玲

2013年,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一轮全方位的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革开放,与之相比,这次全会的改革开放强调的是对内、对外开放,互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加重视公平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欧工商峰会上向中外代表表示,中国政府克服2013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不靠增发货币,不靠扩大赤字而依靠市场的力量,这些信号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还作出决定,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地位,充分发挥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这一决定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将进一步放开,政策将进一步优化,扶持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今后还会强劲持续。

未来中国外向型经济面临怎样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国新一轮改革创新对中外经贸合作的影响何在?2013年年底,原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分别就此话题公开演讲,本刊记者摘要整理成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当前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重视美国对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态度

当前必须要注意美国的经济,以及它对全球的态度,特别是经济态度的变化。

美国为什么极力推动地区性的,甚至是双边的FTI?因为从当前来看,整个WTO贸易框架,中国得益最多,美国得益少。据统计,中国在加入WTO(2001年)之前,年平均进出口贸易增长10%。而之后到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年增长是20%,最多的时候达到27.5%,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

比如,之前中国销往外国的纺织品有配额限制,不仅有主动配额还有被动配额。但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品出口呈井喷之势。现在全世界最主要的400种商品,出口量中国占第一的有220多种。

WTO和FTI之间区别何在?WTO现有159个成员国,成员国不参与谈判也享受参与谈判国的成果。但是FTI不一样,它是双边的或者是区域性的,谈判成果只有参与谈判的国家能享受到。美国正在加速FTI的谈判,多哈回合谈判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美国得益少。

从出口的数据及基础设施投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正在大举复苏。奥巴马总统提出5年出口翻番,现在已经做到了。美国出口5年翻一番的话,出口增速必须每年要达到15.7%,实际上美国前两三年已经超过17%。美国出口最主要的市场是中国。美国对其他国家市场出口下滑,唯独对中国市场在上升。欧洲经济短期难以复苏

欧洲方面,虽然爱尔兰的经济有所好转,由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经济的不景气,欧盟未来前景仍然令人担忧。在光伏产业争端方面,中国现在仍然有32家光伏电池和光伏组合件企业遭到了欧盟41.7%—64%的高关税,只有112家企业享受了17.1%的临时关税。另外,广交会上,来自欧洲的签约订单下滑了10.7%。圣诞树,圣诞礼品比前一年的消费降低。这些都表明了欧洲很难在短期内复苏。

韩国将会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2013年1—4月份,中日贸易同比下降7%,特别是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下滑11.3%。但是中韩贸易1—4月份226亿美元。韩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或者第五。

民企在非洲机会大量涌现

中国周边的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印度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预计在5年之后,非洲与中国的贸易额将达到3000亿至4000亿美元。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多在非洲投资办旅馆、修道路和机场、建太阳能设备,甚至是做城市规划。

2013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是156亿美金,中国整体对国外的投资,到2013年10月份为止是890亿。中国引进外资2012年是1117亿,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还没有达到平衡,如果要达到平衡也要到1200亿的水平。我们现在是890亿,对非洲投资占了很大比例,比如在刚果布,国内企业投资2亿美元建了一个如同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一样的机场,漂亮得很。还有国内企业在马里建城市道路,快车道、慢车道,绿化带,自行车道整整齐齐,像中国城市一样。所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潜力巨大。

人民币在未来5年之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

上海自贸区目前的负面清单太长。何谓负面清单?投资有鼓励、禁止、限制和一般类,很长的目录。外国人来华投资就要找目录里面,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得到政府鼓励,哪些是禁止的。负面清单就是告诉投资者,这些你不可以做,其他的都可以做。但是上海自贸区目前负面清单所列有129项。

2014年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必须减少,上海自贸区里主要是四个大流通。人员流通,货物流通,货币的流通和投资流通。尤其是人民币的流通,人民币在未来5年之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对外投资相当多,未来5年中国要进口10万亿美元,即每年2万亿美元的进口。若用美元作为定价货币的话,我们将很吃亏。进口商、出口商、承包商、交易商都很吃亏。

所以中韩之间要把外币的互换从3500亿翻一番,达到7000亿。伦敦如今要打造为人民币的中心。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定要好好研究

就整个世界关系来讲,我认为中美关系最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定要好好研究。不违反对方核心利益对于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最重要。中国的核心利益很明显,第一国家主权,第二安全,第三发展。我个人认为,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全球老大的地位。你要影响他全球老大地位那就不行,这是核心利益。

基辛格曾说,“中美合作不见得能够解决世界一切问题,但是中美不合作世界上一切问题都解决不了。”

美国商会称,美国在2030年之前,其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需要8万亿投资。中国游客在美的人均消费比日本游客几乎高出一倍。2013年预计赴美的中国游客人数会增加到180万,是2011年的3倍。美国也因此计划简化中国人赴美签证的手续。加之,如果中美投资协定达成,会有大批民营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欢迎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亚洲、拉美、欧洲、非洲也同样如此。民营企业要发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三个平等,国企民企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我认为这一次三中全会总体精神,就是围绕加大政府的放权,加大民营企业的获利,加大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加大中国要作为第二经济体的根本支撑——创新。

爱尔兰最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经济学家艾德伦·博尔克曾说,“未来的世界,将是企业家、智者和计算机玩家的世界。”若干年之后,美国出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脸谱的扎克伯格。中国出现了马云、马化腾。

2014年全球经济面临四大不确定性

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极为缓慢

2013年的全球经济是在缓慢复苏中走过来的。2013年年初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确定在3.3%的水平。原因在于2012年全球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是3.2%。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经济复苏十分缓慢,而且这种缓慢的速度、程度超出了当初的预期。所以,在201 3年年中和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次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在77月份,把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为3.1%。到了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又把2013年的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下调至2.9%。

2.9%应该说是突破了人们的心理界限,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全球经济的测算模式。如果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2%的话,那意味着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2013年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低于人们事先的预期,而且复苏的进程非常艰巨和不确定。中国经济2013年克服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实现了年初的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成为全球经济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央的经济体。

2014年全球经济仍是缓慢复苏的进程

展望2014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仍旧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进程,而且这种复苏的进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压低长期利率的水平,但该政策导致美国的负债迅速增加,形成了潜在的资产泡沫。由于美联储政策巨大的外溢性效应,国际金融市场都会受到牵连。

5年前,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年还在不断调整、加码。目前,美国在实行利率基本为零的情况下,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其中450亿是美国政府债券,400亿是有抵押债券。用这种非常规的货币形式,在基准利率已经为零的情况下,来压低长期利率的水平,从而推动美国经济能够复苏。

但是,既然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它就一定要付出相应代价。这个代价首先就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迅速膨胀,美国负债迅速增加。同时造成了潜在的资产泡沫风险。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无论如何它是不能持久的。所以美联储就确定了退出这种非常规获益政策的经济指标。包括两项,一项是美国的失业率要低于2.5%。第二项,美国的通胀率最高不能超过2.5%,最好在2%以下。

2013年5月1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讲话,美联储要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问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后来因为美国经济本身仍旧面临着挑战,特别是美国财政政策方面巨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但是到了现在,美国的失业率下降了77%,美国的通胀率仍然在2%以下,应该说,美联储内部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方面的政策辩论,将会形成一个共识。

所以我们对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估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的金融市场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关键就是美元是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元仍旧是全球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政策外溢性效应非常大,所以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效益,和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另外我们要关注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不确定性,就是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2013年的10月17日之前,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由于两党分歧的极端化,造成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造成了整个美国经济实际上陷于非常混乱的状态之中。

2014年的2月7日,美国国会要再次确定美国国债的上限问题。这就是说,在新的一年年初之际,美国的财政政策的不确定、生,不仅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无论如何,2014年2月7日,就美国的财政政策而言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样,无论是美国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对201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增添了一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也把它看作是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

欧洲,特别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对欧洲的经济,特别是对欧元区的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欧元本身一度也陷入了非常危险的状况。

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德国,现在的经济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的发展。但是,法国因为结构调整的问题,面临着严重困难。过去一年中,法国的国债信誉级别两次被下调。而荷兰的信用级别也从3A下调到2A+。

这说明欧洲自身在主权债务危机中,不但付出了现实的代价,而且为未来的融资成本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在危机中欧洲整体经济下滑的幅度较大,虽然目前经济出现了企稳向上的迹象,也还不足以证明欧元区和欧盟、欧洲的整体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

现在欧洲突出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它如何解决深化结构改革的问题。而在2014年这种最突出的挑战,又体现在欧洲的最主要的国家,德国身上。

德国是欧洲经济中最稳定的国家。它在最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为了欧洲的稳定,德国做出了贡献。目前德国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程度上相当高,达到5%6%的不平衡。在新的一年中,欧洲的这种结构调整,欧洲内部如何实现它的这种平衡,确实是一个重大挑战。我们必须要高度的注意,关注这种事态的发展。而目前欧盟和美国之间,欧盟内部之间,也在这个问题上成为讨论的焦点。

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承担着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发生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近期,这些国家出现了贸易国际收支逆差,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问题。

当然在国际收支的逆差方面,一个直接的诱因是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造成资金的外流,直接对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另一个方面,深层次的因素是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内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

所以,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面临着挑战。而另一方面,像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家,又要举行国内的大选。这些国家国内的政治议程又使得它及时的采取应对危机挑战的政策措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日本经济走势不确定

安倍政府在201 3年实行了所谓的三箭齐发的政策,即大幅度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摆脱通货紧缩、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实行经济刺激计划、用跨太平洋的贸易协定(TPP)谈判来推进日本经济结构的改革。特别是在三个关键的行业,第一农业,第二保险业,第三汽车行业进行改革。但正是这三大行业是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目前TPP谈判的难点,目前看这个进展极端缓慢。

为解决长期财政赤字问题,日本计划2014年提高消费税(从5%到8%)并推出5.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增税将造成经济下跌,日本政府唯一可实施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而这种方式,已经被反复的实践证明是不能成功的。

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如果2014年由于国内经济政策混乱,造成经济大幅下跌,实际上就造成了全球经济的第四个不确定性。

关注TPP和TTIP两大谈判

国际货币基金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会有3.6%的增长。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只有2.5%,在3.6%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所带动的全球贸易增长,确实无法让人非常乐观。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寄希望于WTO进程,能够在巴厘岛会议,在早期收获有所进展的情况下在一些领域有突破,但是确实非常艰难。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关注美国和亚太地区一些国家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TPP谈判以及美国和欧洲跨大西洋贸易谈判TTIP,如果这两个谈判取得进展,那么它对全球贸易格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贸易规则方面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从自贸区方面,东盟RCEP(10+6)的谈判要积极推进,另外中日韩的贸易谈判也要推进。而在这种相互的利益格局之下,对TPP的谈判进程,我们既要密切观察,又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所以新的格局需要我们以新的政策思考,以新的政策加以应对。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大前提下,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贸易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中国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让不光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有中国设计真正在全球发挥影响,这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贸2013十大新闻

1、中国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事件: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新提法既是对中国35年开放型经济探索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3年12月10日~13日召开的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事件: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12月2日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从金融领域“力挺”上海自贸试验区。《意见》总共30条,聚焦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四个方面,其中,以资本项目开放领域的突破力度最大。

3、商务部四管齐下放宽投资准入

事件: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放宽投资准入的要求,商务部将放宽投资准入,提高利用外资综合效益,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推动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二是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i三是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投向科技中介、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四是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和综合带动效应。同时,研究建立利用外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利用外资从注重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综合效益转变。

4、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事件:商务部2013年12月18日宣布,2013年前11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额达到802亿美元,超过了2012年全年的对外投资额。中国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5、电商大战“双十一”传统零售商纷“触网”事件:2013年11月11日,天猫支付宝成交金额达350.19亿元,再创电商单日销售纪录,比2012年“双十一”淘宝系191亿元的销售额增长了83.35%。据多家第三方机构估计,“双十一”当天国内十大主流电商的销售额突破了800亿元。

6、商务部加快简政放权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事件:从2004年到2012年,商务部其取消和调整了行政审批项目98项,其中取消26项、下放69项、合并3项,是国务院各部门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最多的。

7、进口关税大幅下调惠及全球促双赢事件:财政部网站2013年12月16日发布《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对767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暂定税率从0%到20%不等,平均优惠幅度达60%。

8、积极参与自贸区谈判编织全球自贸网络事件: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横跨东西的周边自贸平台和辐射各洲的全球自贸网络。2013年4月15日,《中冰自贸协定》签署。2013年7月6日,《中瑞自贸协定》签署。2013年11月26日~29日,中日韩自贸协定在日本东京进行了第三轮谈判。

9、商务部发力内贸规划工作构建统一大市场

事件:商务部2013年5月和10月分别发布《商务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加强内贸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贸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

10、反价格垄断出重手剑指不正当竞争引关注

事件:2013年1月4日,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6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 53亿元,这是我国政府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的首张罚单。

2013年2月22日,茅台、五粮液为维系高端价格体系明令各经销商强制保价,随即两大白酒行业巨头遭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茅台和五粮液被发改委合计罚款4.49亿元人民币。

2013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款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洋奶粉”走下神坛。

2013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操纵黄、铂金饰品价格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以及老凤祥银楼、老庙、亚一、城隍珠宝、天宝龙凤5家金店的价格垄断行为的处罚决定,依法对5家金店处以上一年度相关销售额1%的罚款,共计人民币1009.37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管住了钱袋子,就管住了国家前进的方向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重要决定当中,财税体制改革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财税改革重视度前所未有

政府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视度,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比如谈到财税体制改革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四个第一次的表述,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第一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个第一次是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

第三个第一次,当谈到财税体制的时候,围绕着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的时候,说“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在以往我们所读到的有关经济学教科书当中,谈到财政体制功能,一般最多赋予它三个方面的功能,即资源配置,调节分配和稳定经济。把财税体制的功能由经济领域推广到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整个全面改革的事业当中是破天荒第一次。

第四个第一次,更值得我们关注。谈到财税体制时用了一个“现代财政制度”这样的概念,来标识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当我们围绕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并大致完成了在企业领域的改革之后,现在转过来在政府领域改革用“现代财政制度”来加以标识,这也是以往所没有的。改什么?

由此可以看到财税体制改革在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特殊地位。这次财税体制改革都改什么?

财税体制基本构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我国财政收入主体是税收,在税收领域要改什么?在财政收入方面,目前中国的税制结构与其他国家差异很大。在我国,间接税占的比重过大,流转税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770%以上,从税收收入的来源看,企业税占到90.5%,税收几乎全部都来自于企业的缴纳。由于企业在整个收入分配当中只是一个过渡环节,因此企业税会通过价格渠道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通过红利分配的渠道转嫁给股权的所有者。为了推进社会公平,就应当通过税制设计增加直接税。

迄今为止,我们整个税收制度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有效地把税收收上来,而怎么使得税收分配更加公平一点,甚至能使税收产生推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我们考虑得不多。

2013年年末,中国的财政收入超越13万亿元大关。中国的人均税负恰好1万块钱。中国间接税占的比重过大,与其他国家的税制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我们整个的税收负担的分配处于极不公平的状态,因此必须改。怎么改?

关于怎么改,党的十八大提出八个字,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实际上就是认定,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已经迈入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一个水平之上,我国应当有现代的税收制度与之相匹配。税收制度确定的一个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增加直接税。增加直接税的同时,是减少间接税。

三中全会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即明确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也就是在稳定税负的前提下,通过间接税的减少和直接税的增加,达到税制结构的优化。

在财政支出方面,虽然从党的十七大开始,党的文件中就正式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然而从2004年至2012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却逐年增加。此次三中全会提出一个明确的原则——稳定税负,这次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以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目标,反而要把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由于政府支出的绝对额和相对额都很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财政支出领域的改革,它的改革方向就是稳定税负,提高效率。由此而面临的老百姓对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和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需求,只能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来实现。

在预算管理方面,三中全会将目标定为预算公开、预算透明。目前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管理制度规范各不相同。整个政府收入中,财政收入占比60%多一点。如今政府收入中有6万亿都在不规范的这种土壤上生存,这是我们要着力改革的。

比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迄今为止,一方面它的覆盖范围很有限,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上缴财政的一部分红利,只是一部分上缴,而国企收取红利上缴的比例也是三六九等,而且收取的红利是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的,这些都不符合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改。

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管理。先规范,后透明,从而实现预算公开,预算透明的目标。在目前的条件下,规范的标准,其一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关进制度统一的笼子。即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按照统一标准管理;其二是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纳入到预算里加以管理。三中全会《决定》当中,专门提了一条,要实现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制度。其目的是要让地方财政体系尽快健全起来,使得它能够作为一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实体,以达到财政收支的自我平衡。

现今中国财政体制是走样的分税制。地方财政体系本身不健全。典型的分税制包括分税、分管。分管就是各过各的日子,如果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40%以上,在有一些中西部地区不是40%,甚至是60%、70%,乃至于80%,要依赖于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的话,地方是难言自己过日子的,这也是产生“跑步前进”的制度根源。

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重提分税制的基本原则,不能不重提要“分税制”而不是“分钱制”作为财税体制的方向。《决定》当中,不仅仅提出要明确事权,要把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决定》重新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口号。要让地方财政体系尽快健全起来,使得它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实体来做财政收支的自我平衡。

《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财政制度是寄希望于通过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让其能够担当起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功能定位。

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急需建设一个与我们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在这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当中,财税或财政担负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功能。我们总说治国如烹小鲜,就跟治家一样。管理一个国家,只要把钱管住了,把预算管住了,整个国家的前进方向也就能够管住了。

所以在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当中,财税体制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不言而喻的。我想这可能是比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猜你喜欢

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Out of time
经济
经济年度人物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